解放战争那会儿,战场上竟然出现过一场让人差点惊掉下巴的场景:
国民党士兵和解放军激战正酣的时刻,突然传来消息,说老家的地盘被分走了,还得到了耕牛,顿时很多人一下子就变了心。
这看似难以置信的变化,其实背后最主要的推手就是一个:土地改革。
咱们中国啊,拥有几千年来的农耕文化,土地对农民来说,毫无疑问就是立身之本,是维系生活和寄托希望的根基。
不过到了近代,封建土地制度那些毛病就暴露得淋漓尽致:
虽然地主和富农在农村人口中不超过10%,却一手掌握了70%到80%的土地;反倒是占农村人口大约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只能拥有20%到30%的可耕地。
![]()
农民们整年在土地上拼命劳作,结果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来“耕者有其田”的崇高目标,想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状况,但等到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这个主张也没能真正落实到位。
![]()
和这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从共产党成立开始,就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当作重要任务,一直在不断摸索土地改革的路子。
到1945年,经过一场艰难又拼搏的抗日战争,中国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时刻。
可是在这个时候,国家的经济已经伤痕累累,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比亚洲平均水平低得多,甚至还不到印度的一半。
导致这种落后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那腐败败的封建土地制度。它不仅严重限制了农业的生产,还阻碍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为了打破这种困境,满足农民对土地的强烈需求,1946年5月4日,我党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在解放区开始大规模推进土地改革。
东北解放区在土地改革这块,动作可真快,速度也是没得比。
九一八事变一发生,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毫不留情,用尽各种狠招大肆霸占土地,还利用国内来的移民来耕种,帮着推动他们的侵略战事。
日本投降以后,土地又被一些地主和伪满的官员大把买了去,农民们还是老样子,仍旧像被压迫的奴隶一样过日子。
东北野战军派出的土改工作队走进农村,呼吁那些贫苦农民,给他们配备武器,帮助他们和地主抗争到底。
到1947年2月,东北一带共分配了3160万亩土地,四百多万人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地盘。
在土改的那会儿,妇女们纷纷踊跃加入土改工作队,积极参与其中。也正因为如此,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妇女们的社会地位。
土地改革让解放区的农民们看到了希望,大家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土地,农民们纷纷踊跃参军。以山东广饶县的“商家连”为例,全村的青壮年齐齐报名参军,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
在淮海战役的时候,解放区的老百姓都拼尽全力地支援前线,出一份力,展现了大家的团结和坚定信念。
山东沂蒙六姐妹带领村民们,用了半个多月时间,赶制出了五千多双鞋和十五万斤煎饼,第一时间送到前线支援战士。
![]()
山东莱阳的唐和恩推着一辆独轮车,走了超过四千公里,运送着军需物资。有人劝他歇歇,但他坚决不听,坚持继续为前线输送补给。
据了解,淮海战役中有五百四十三万民工投入支援工作,为战役的胜利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国民党军里的士兵,基本上都是来自贫穷农家的,许多是被强行征召入伍的,对于土地,他们有一种天生的渴求。
一听说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家里分到土地的事,心里头就开始有点摇摆不定了。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用广播向国民党阵地传达信息:
你们的老家已经搞了土地改革,家人都分到土地和耕牛,在家等着你们回去耕种呢。别再为蒋介石卖命了,解放军会善待投诚的兄弟们。
这样的宣传直戳国民党士兵的心坎儿,那天晚上就有几十个士兵悄悄地跑去投靠解放军,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甚至还有整个营、整支队一块投降的场景。
孙元良的第16集团军,几乎全部崩溃溃散,解放军没花多大工夫,就把阵地接了过来。
除了淮海战役这些例子以外,在解放战争的过程当中,国民党军队频频出现起义投诚的情况。
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带领新编第8军在河北邯郸选择了投诚。
1946年1月,郝鹏举带领第6路先遣军在山东台儿庄宣布起义。
1946年5月30日,潘朔端带领第184师的某个部队在辽宁海城开展了起义。
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关键战役中,起义事件对整个战局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吴化文带领整编第84师在济南发动起义,极大地缩短了攻城的时间。
曾泽生带领第60军在长春发动了起义,为城市和平解放树立了榜样。
何基沣、张克侠带着第59军和第77军的三个半师,在江苏的贾汪一带响应起义,帮忙解放军,很快就将黄伯韬兵团包围住了。
廖运周的第110师在淮海战场站了出来,响应起义,给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黄维兵团突围带去了沉重的打击。
这些投诚的国民党士兵,许多都是听说家乡土地改革的事,心里憧憬着新生活,才下定决心换了阵营。
实际上,土地改革的推动以及带来的影响,并不只是解放战争时期才表现出来。
1938年,为了让夜里行动的八路军不被日军察觉,冀中地区的群众主动杀了自家的狗,结果八路军行军了百里都没有狗叫声,这为部队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1947年,在运城的攻坚战中,部队缺少木料,附近几十里范围内的百姓,几乎家家都把门板拆下来,送到前线,一共达到了17万块。
在山东,老百姓为了支持解放军打仗,自己组织了起来,不光是拿出物资,还帮忙运输伤员、修建工事啥的,表现得挺积极的。
不少村里的妇女们自告奋勇,负责帮部队做军鞋、缝补衣服,帮着解了战士们的后顾之忧。
土地改革一方面为解放军提供了不少兵员,另一方面也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军的战斗能力。
![]()
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大概有200万国民党士兵转投到解放军那边。淮海战役一开始,华东野战军只有36万人左右,可到战役结束时,人数已经涨到五十多万。
事实证明,土地改革在解放战争获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让农民拿到了土地,也赢得了他们的衷心支持,为解放军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人力和物资。
这个历程很清楚地告诉咱们,只有搞定群众最关心的事儿,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最后才能取得胜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