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某单位工作了半辈子的王大姐,今年50岁2个月正式退休。当她拿到8528.97元的养老金核算单时,周围朋友纷纷惊叹:“这钱比我工资都高了!”
作为普通工薪族,都想知道“别人家的退休金”究竟怎么算?今天就来拆解这位大姐的养老金明细,看看高薪退休金背后的“计算密码”。
图片
一、王大姐的参保信息
王大姐1975年4月出生,2025年7月退休。工龄27.92年,含9年视同缴费(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的正式工龄)+18.92年实际缴费。
个人账户存储额46.65万,加上政府补贴4.15万,总计507996.12元,缴费指数2.406,远超北京市平均水平(2023年全市指数约1.1),意味着她在职时的工资高于社会平均工资2倍。
二、养老金分三部分算
根据北京政策,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组成,咱们逐项拆解:
1️⃣基础养老金:
公式:(上年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工龄×1%
• 上年社平工资11883元(2024年标准),本人指数化月工资=11883×2.406≈28590元(相当于每月工资比普通人多一倍);
代入计算:(11883+28590)÷2×27.92≈5650.10元。
缴费指数越高、工龄越长,这部分钱越高。
2️⃣个人账户养老金:
公式:(个人账户总额+补贴)÷计发月数
•50岁两个月退休计发月数是194.2个月。
• 每月领:507996.12÷194.2≈2615.84元。
3️⃣过渡性养老金:
公式:本人指数化月工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计算:28590×9×0.1022%≈263.03元。特别说明:这部分仅针对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1997年前)的正式工龄,相当于对“老职工”的历史贡献补差。
三、她的退休金为什么能“碾压”多数人?
王大姐的月养老金:5650.10+2615.84+263.03=8528.97元,相当于北京2023年社平工资(11883元)的71%,远超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2900元的水平。
为什么会这么高呢:
• 平均缴费指数超高:2.4的高指数意味着她在职时工资长期高于社会平均工资2.4倍。属于高收入人群。
• 地域政策红利:北京作为超一线城市,社平工资高、补贴政策完善,个人账户补贴直接计入养老金,相当于“隐性加薪”。
四、普通人能借鉴吗?
1. 缴费指数是“核心”:想提高养老金,要么在职时涨工资(提升指数),要么延长缴费(增加年限),二者缺一不可;
2. 视同缴费是“时代红利”:仅针对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的正式工龄,90后、00后基本无缘,需靠实际缴费“后来居上”;
3. 地域差异比“努力”更现实:北京、上海等地的社平工资是三四线城市的2-3倍,同样的缴费指数,在京退休可能多领30%-50%。
看着王大姐的核算单,有人酸、有人羡慕。对于普通人来说,养老金规划没有“捷径”,唯有早参保、多缴费、长缴费,才能在未来多一份从容。
您觉得北京的“高薪退休”算高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养老规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