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深丘的夏夜,龙池乡的竹林里手电光晃成一片。大人小孩猫着腰找金蝉,草叶沙沙响里藏着致富声响。
罗强蹲在竹林里洒药水,罐子里装着他琢磨了8年的育蝉经。
十年前他从山东带回蝉种,没想山林“水土不服”让他碰了壁。
后来他把目光转向竹林,去年投产竟月收70多万只金蝉。0.
9元一只的批发价,让他百亩竹林刨出180万收入。消息像长了翅膀,整个乡的人都盯着竹林算起了经济账。
五岁娃娃两小时抓五百只,打工汉返乡追着夜色捕蝉。
郑实林去年投了5000元买卵枝,却愁着15%的存活率太低。李根远开着挖掘机清山路,要建百平米的孵化基地。他说山东的技术得落地,当天孵化当天投苗才牢靠。
乡里3万亩竹林还空着,过去卖竹子一吨才550元。现在林下养蝉成了香饽饽,双柏村成立公司要搞深加工。可种苗全靠外地买始终是个坎,乡政府专班盯上了育种难题。
规划的110平米基地正在走流程,恒温喷淋设备能破技术关。罗强要当技术总监,带着乡亲把卵枝培育攥在自己手里。有人担心野生蝉越抓越少,有人盘算着扩大养殖规模。
但有一点大家都清楚,老办法得配上新技术才有奔头。就像张存彬开着新买的代步车说,竹林里的“知了猴”会下金蛋。
眼下该干啥?想入行的赶紧学育蝉技术,有地的趁早护好竹林。找村里合作社问问种苗投放时间,别等机会从竹缝里溜走了。
记住,跟着节气走,盯着技术学,小蝉也能驮起大山的致富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