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兴紫砂艺术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窑烧这一环节宛如一场充满神秘色彩的魔法仪式,赋予了紫砂泥料脱胎换骨般的神奇变化,使其从平凡的泥土转变为令人惊叹的艺术珍品。而在近代老一辈的龙窑烧窑工种,技术全面而又富有钻研精神的,要数宜兴窑场的强盘茂先生。
![]()
强盘茂(1902-1981),丁山白宕人,祖父为当地窑场上的老窑工,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于是13岁的强盘茂就跟着大哥强和尚学习烧窑。当时的龙窑骨上很少有雨棚,小小年纪的强盘茂就风里来雨里去,穿梭于龙窑之间,一把6尺长的火叉是他最好的伙伴。就这样跟随祖父和兄长,忙碌的身影,闻着窑火中散发的泥土芬芳,强盘茂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眼力,3年功夫就掌握了肉眼看火的技术。
1927年,年仅15岁的强盘茂正式踏入窑工行列,投身于艰苦的窑烧工作。彼时,窑烧条件极为简陋,主要依靠传统龙窑,其温度与火候的精准控制完全依赖窑工丰富的经验。强盘茂深知烧窑对于紫砂壶最终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每一次烧窑,他都如同守护珍宝一般,紧紧守在龙窑旁,目不转睛地仔细观察火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他逐渐练就了一项独特的本领——能够通过火焰的颜色、窑内的微妙气氛,精准无误地判断温度的细微变化,何时添柴、何时封窑,他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仿佛与窑火建立了一种心灵相通的默契。
![]()
![]()
![]()
解放前,龙窑窑座的使用权均由窑户(老板)中的管窑佬(管理)负责,指定烧窑工。窑户都想聘技高的窑工。强盘茂技术出众,肉眼看火精到,根据窑内火色及坯体变化来控制火铁和烧成时间。窑户们评价:有强师傅当班就放心了。那时,他被白宕里的几家葛氏窑户长包干活,有时通窑当班,从炉尖嘴接火烧到窑梢头落山,连续20小时不歇,窑工的辛苦可见一斑。
![]()
为葛氏窑户烧制出的产品
强盘茂在钻研龙窑烧成难点上也有独创性,过去有的窑座年久失修,尤其上段窑顶易变形下陷,垂直空间变矮,装窑工只能将大缸移位避开,造成缸之间过宽的卡档,松柴投入后搁不住。他想出把一段尺把长的无釉陶段,用火叉夹住挑入窑内两缸之间作过桥的方法,解决了技术难题。有时因窑内火温偏高,眼看要发生浓窑、产品变形,他就大胆使用泼水降温法,效果很好。后来凡出现这类问题,都还沿用此法解决。他还会盘窑,50年代西庄陶业社(现均陶厂前身)4座龙窑的修理都离不开他。
强盘茂作为烧窑圣手,经他手烧出来的作品更是呈现出微妙的渐变,部分壶身呈现出蓝紫色调,有的则在壶表生成金色或银色的光泽,这种烧制效果是窑内气氛导致的惊喜,也是对烧制氛围精准控制的人工奇迹。他凭借着一双“点石成金”的手,成为了丁山一带窑户们的首选,连紫砂七老这样的顶尖名家,也非他掌火不放心。彼时,紫砂七老的任淦庭正在当时风头正盛的吴德胜陶器行主持陶刻,他与俞国良、吴汉文联手打造的一系列诗书画结合的茶壶堪称民国紫砂的标杆之作。这些壶集造型、泥料、刻绘于一体,对窑火要求极苛——任淦庭的单刀刻绘需窑温均匀才能保刀锋清晰,俞国良擅长的“传炉壶”则需精准控温避免变形。强盘茂总能根据作品特性调整窑位,让松柴火焰达到最合适的火候将泥料的潜力催发到极致。那些刻着“石溪”款的山水壶、“国良”铭的筋纹器,经他烧制后,刻痕处釉色略深似墨晕,壶身却泛着蜜糖般的光泽,成为收藏家眼中的珍品。年轻顾景舟在铁画轩谋生时,与吴湖帆等文人合作的“文人壶”,同样指定强盘茂为把桩师傅。这类壶追求“清水出芙蓉”的素雅,容不得半点窑火瑕疵。强盘茂独创“文火慢攻”法,让窑温在1180℃左右持续恒温,使顾景舟调配的拼紫泥呈现出深沉的猪肝色,壶表隐现的金星砂在光下流转,与吴湖帆题刻的瘦金体相得益彰。同时期,宜兴窑户葛翼云成立了葛德和陶器公司,主要生产均釉陶器,多数为强盘茂烧制,其中作品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一等奖。这其中也有强盘茂的功劳,那些美轮美奂的釉瓶在他掌火的龙窑中,釉面自然流淌出兔毫般的细纹,紫中透蓝如暮云,正是评委眼中“东方美学的极致体现”。
![]()
吴德胜出品 | 紫泥粉浆赏瓶 / 任淦庭、
![]()
葛德和出品| 泥绘山水纹紫砂壶
![]()
铁画轩出品|石瓢壶/顾景舟制、吴湖帆刻
由于出色的烧造技艺,强盘茂结识了当时最厉害的一批制壶高手,并多次与他们交流烧制经验,以烧造出想要的效果。在交流过程中,强盘茂生出了对紫砂器的兴趣,顾景舟手把手教他拍打壶身的“虚劲”,任淦庭教他“单刀”“双刀”“空刻”等技法,俞国良则点拨他“壶盖与壶口要如夫妻相得”的合缝之道……就这样强盘茂在烧窑之外多了一个爱好——抟泥制壶,并做得有模有样。虽然这些茶壶都是自娱之作,却带着窑工特有的严谨:壶底弧度总比常规略大一分,说是“更稳当,经得住窑火考验”。有时他会将这些茶壶拿给顾景舟等高手看,并请他们指点不足,兴致一来,他们也会在壶身上题铭、刻画。这些藏于窑场角落的“自娱之作”,见证了紫砂界一段难得的佳话:当老练的窑工与制壶名家围坐一起,争论某款泥料的最佳窑温,或是点评一把新壶的线条,火焰的光影在他们脸上跳动,技艺的传承便在这烟火气中悄然流转。
![]()
![]()
![]()
强盘茂的一生,与宜兴紫砂窑烧紧密相连。在民国的艰难岁月里,他坚守着窑烧技艺,为紫砂艺术的存续默默付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为推动紫砂窑烧技艺实现质的飞跃而呕心沥血。他是当之无愧的“烧窑圣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