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落槌了!
经过两年漫长等待,7月28日,引发科技界广泛关注的华为芯片泄密大案,终于迎来最终判决。
14名涉嫌泄露核心技术的人员无一漏网,全部被依法惩处。
令人震惊的是,案件核心嫌疑人竟然是年薪高达600万元的技术负责人。
随着案件细节逐渐曝光,他美国籍的身份浮出水面,背后真相愈发扑朔迷离……
«——【·一年研制出“芯片”·】——»
2021年3月,一家名为“尊湃通讯”的初创企业悄然成立,其创始人为曾在高通、华为等知名企业担任要职的无线技术专家张琨。
凭借其光鲜的职业背景,这家公司迅速获得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同年5月,高榕资本率先注资一亿元,随后小米、湖衫资本等机构也相继跟进投资。
短短8个月时间,公司估值由5亿元跃升至10亿元,令业界哗然。
尊湃通讯不负众望,仅用一年时间便对外宣布成功研发出首代WiFi6芯片。
这一进展引发广泛质疑,毕竟像华为这样的行业巨头,研发同类芯片耗时多年、投入巨大。
一家初创公司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同等技术突破,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面对质疑,张琨表现得胸有成竹,他表示自己多年任职华为,熟悉研发流程,规避了华为早期遇到的技术障碍。
因此,研发效率比华为提升30%是完全合理的。
然而,此时尊湃通讯内部却出现异常举动。
多名员工透露,在芯片发布前后,公司突然开始大规模“清理”。
不仅删除原始研发数据,还要求员工清除手机内容,连公司电脑和邮箱都被格式化。
如此反常的行为,究竟是为了掩盖什么?还是心虚所致?
与此同时,华为也察觉到尊湃通讯的发展速度异常。
为查明真相,华为购买了尊湃通讯的芯片,并交由技术团队深入分析。
分析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芯片中40项关键技术参数,与华为自主研发的技术相似度高达90%。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代码中竟保留着华为内部特有的标记,这显然是技术窃取后清理不彻底的铁证。
华为高层震怒,不仅被抄袭,还留下如此明显的证据,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
华为迅速整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详细说明尊湃通讯涉嫌侵犯商业机密的情况。
就在尊湃通讯幻想着凭借“芯片”大赚一笔时,警方突然上门查封。
2023年4月19日,公安机关查封了公司7台关键服务器,冻结账户资金9965万元。
公司核心成员全部落网,无一逃脱。
«——【·“蚂蚁搬家”式窃密·】——»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张琨坦白了自己的动机,称自己也是迫不得已。
当时他在华为任职期间,美国对华为实施严厉制裁,切断芯片供应链。
身为美国公民,又是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的核心骨干,继续从事研发工作既难向美国交代,也容易陷入风波。
与其陪公司艰难突围,不如利用手中掌握的技术另起炉灶。
这样既能快速获利,又能规避制裁风险,可谓一石二鸟。
但如此庞大的计划,单靠一人难以完成。
张琨开始拉拢下属顾某、周某等人,承诺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期权和三倍薪资。
在一番利诱后,第二个月他们便集体跳槽。
离职后仅一个月,张琨便注册成立尊湃通讯公司。
而仍在华为任职的同伙,则开始利用职务便利窃取技术资料。
他们采取多种隐蔽手段。
有时用手机拍摄电路图,有时用手写记录核心代码,甚至利用智能手表将数据压缩后传输。
就这样,华为耗费数亿元研发的WiFi6芯片核心技术,在短短半年内被盗。
幸运的是,尊湃通讯的芯片尚未大规模上市,华为损失尚属可控。
经过两年调查取证,张琨及其他14名主要涉案人员最终被绳之以法。
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张琨被判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更严重的是,刑满释放后5年内不得涉足芯片行业,相当于被彻底“封杀”,这也是华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其余13名涉案人员也分别被判1至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累计罚款达1350万元。
涉案企业尊湃通讯被依法解散,所有技术资料销毁。
各大投资方顿时傻眼,不仅血本无归,还遭到舆论围攻。
网友质疑他们在投资前是否做过尽职调查。
面对压力,投资方纷纷发表声明,强调自己仅提供资金支持,未参与公司实际运营。
公众见状也逐渐息事宁人,毕竟在这场风波中,他们也是受害者。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