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每一件事情前,我们都有一段非常不为人知的试错阶段。”
站在SpicyComedy虹口店的小舞台上,Norah(本名杨梦琦)和我们聊起了一路走来的心路:从2016年底第一次站上开放麦舞台到如今成为一家喜剧厂牌的主理人,从选择小众的多语种脱口秀到见证喜剧市场的成熟,她走过的道路乍看大胆,实际上却很少出于冲动。
“我总是想要一步步地来。先证明我能讲,再开始兼职,再试图变成全职,最后去做一个剧场……”她的口吻像一个稳扎稳打的“产品经理”,用足够的耐心进行喜剧试验,由此培育出新的可能。“回头看,在这条路上,我一定是收获了更多,非常幸运。”
“不断试错”的喜剧之路
Norah的喜剧之路,典型中又带着“非典型”。
说典型,是有些热爱总是从一开始就“不可收拾”:从2016年底偶然接触并选择脱口秀开始,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天忙于外企的工作,晚上和周末奔波在开放麦,用稳定的薪水“养活”爱好。说“非典型”,是她早早地在普通话演出之外,开始探索英语、沪语演出——即便是在喜剧市场日益蓬勃的今天,这依然是一条更少人走的路。2023年,全职投入喜剧事业的Norah将俱乐部厂牌“SpicyComedy”定义为多语种喜剧,“这是我的舞台梦想”。
“判断市场是否成熟,要看有多少演员能靠这个行业吃饭。”Norah从不否认等待期的漫长,却坚持生活要有“PLAN B”。“我不希望让大家有一种错觉,仿佛一进入这个行业就能拥有一份全职工作。尤其我认为过度的压力对创作是负能量,假如我处于今天写不出段子、明天上不了商演就没饭吃的状态,那我可能真的写不出段子。”
在这条充满笑声的道路上,Norah很早就拿出了近乎创业的严谨态度。比如早年接到喜剧公司的邀约,她主动交出了一份职业规划,细细写出了希望在合同年限里实现的进阶,从演员定位、演出场次到内容运营方向……“后来当然没有完成,但这份规划一直在帮助我判断,如果成为全职演员或俱乐部运营者,我可以怎么做。”
又比如,在正式开办“SpicyComedy”之间,Norah用了两年的时间试水,从周末不定期的英文演出,到在国庆黄金周尝试沪语专场,再到加入粤语等不同的语言。“每一次,我们都是在试错的过程中验证产品;如果验证为真,我们会再次复制,提升体量、频次,再做新的探索。”她依然记得每一次的惊喜:英文演出门票往往“提前售罄”,沪语演出吸引了12岁到80岁的观众,还有粤语演出也一炮打响,“说明我们有这个市场,只是有待开发。”
如今,SpicyComedy的多语种演出已形成规模,每种语言的观众画像都格外鲜明:英文观众以留学生、外籍游客和职场白领为主;沪语场次的观众年龄跨度最大,“初学者”的比例越变越高;普通话演出最吸引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相当看重演出氛围和卡司阵容。今年,SpicyComedy在上海开出第二家剧场,是市场需求给了Norah最大的信心:“好的内容,观众愿意买单,愿意复购,甚至会主动帮你口碑传播。”
不能忽视的“温暖和善意”
抛开创业者的身份,作为喜剧演员的Norah有一份创作者的纯粹与开朗。人们喜欢看她的短视频,看她如何在演出现场与初中生调侃“校园恋爱”,也看她一次次兴奋地汇报自己“向宇宙下单”,与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完成了新鲜的合作……
然而,所有表达者都难以逃开的现实,是有人爱你,就一定有人唱反调。
这个夏天,Norah登上了爱奇艺《喜剧之王单口季2》的舞台,这也是时隔多年后她重新参加线上的喜剧综艺——在多年前的一档节目后,人们对她的表演风格评价不一,有些尖锐的批评甚至称得上刺耳。
“刚开始内容创作时,我几乎每一条私信、评论都会看。我很想知道大家怎么看我,我有什么更好的方向可以改进。但确实有一段时间,会遇到大量的人身攻击,收到各种各样没有意义的信息……”最艰难的时候,是她当时的男友、现在的丈夫负责“过滤”,从无数评论中挑出积极的话给她打气,“有时候他一天都没读,我就问,‘是不是一天全是骂我的话?’他说,‘你别说了,今天挑到一条能念的,你听听’。”
她逐渐相信,既然有无缘无故的恨,就一定有无缘无故的爱,“我能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已经非常幸运,所以即便有负面的声音,我也收获了很多不能忽视的温暖和善意。”
而此次《喜剧之王单口季2》之旅,确实没有让Norah失望,单单是近距离感受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喜剧演员的表现,已经不虚此行,“现场的观感很不一样,尤其是在高压的情况下,看演员们怎么即兴应对,非常有趣、珍贵。说实话,我觉得在现场当观众比当选手更值!”她开玩笑说,自己带了点给俱乐部“打广告”的私心,“我给大家打个前哨,明年说服更多Spicy的多语种演员来发挥自己的特色。”
还有一些启发,来自今年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女演员们。她记得早年登台,主持人还会特别强调她是一位“女演员”,“这说明大家觉得女演员稀有,是特色,但这两年不会了,而是直接强调表演风格特色。”Norah感慨,行业确实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像我很喜欢月明讲自己被骗的段子,很好笑,她是从个体视角出发去展示一连串的反应。看到现在女演员人数变多,讨论的话题变得广泛,得到的共鸣也大幅提升,真的是一种很正向的激励。”
人生常有“两难”挑战
踏上舞台近10年,Norah眼中最大成就感,依然是观众毫不掩饰的快乐与放松,“演出我们常常会遇到观众特别神奇的提问,越神奇越容易出梗!”在SpicyComedy,她越来越常见到“回头客”与“新朋友”,“有的观众会很自豪地告诉我,之前什么时候来过,今天又带了新的朋友,或者跟我们说能不能把演出开到他们的城市,这让我特别感动。
话虽如此,“紧张”仍然是表演前常有的情绪,“尤其去新的国家或城市演出,我会特别紧张,因为不知道观众的共鸣点在哪儿。”于是,在新加坡的演出前,她特意问当地朋友平时喜欢吐槽什么,还把“公共场合空调太冷”的细节融入了段子和互动,“紧张变成了一种创作动力,我想让观众觉得‘你做过功课’,不是硬要跟他们融,而是真的想交流。”
另一方面,越来越忙碌的工作,让Norah坦然承认,自己如今常常处在“两难”——在有限的时间里,俱乐部的运营、段子的创作乃至于自家庭生活,都需要更多的投入。她近乎自省地承认这种“分身乏术”的无奈,“我特别想做一个专场,可以讲讲我现在的人生状态,讲创业和家庭的两难;也可以讲讲非传统的职业道路,我遇到那些好玩的、荒诞的事情……我有很多想讲的话题,但还缺少时间去落实更扎实的主题和段子。”
又或许,这种忙碌到希望三头六臂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体验与素材积累。在SpicyComedy,演员们大多生活经历丰富,其中不少已经快要“奔四”,这让Norah看到了她和朋友们更多不同的可能:“我们能讲的东西很广泛,比如工作、家庭、孩子。我在美国看演出,很多演员已经五六十岁,他们照样有很多话题可说。我想这或许也是未来国内新的方向,并不局限某一个年龄段的话题,而是用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去创作更多好的段子。”
采访的最后,我们好奇地提问,如果回到过去,Norah会想和那年刚刚登上舞台、还是喜剧“业余选手”的自己说些什么?
“珍惜你现在还能够专注于创作的时间,去更多地方演出,养成更好的写作习惯。”她坚定地回答:“你要一直不断地讲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视角写出好段子。”
Norah x 新闻晨报的上海小问答
新闻晨报:海内外朋友们来上海,会推荐他们去哪里看看?
Norah:不同地方的朋友来上海,第一站我肯定要推荐SpicyComedy尝试一下不同语种的脱口秀,未来我们可能还会有更多尝试,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另外我觉得上海是一个演出市场非常蓬勃的地方,夏天我真的不推荐大家Citywalk——太热了!我们在室内看看话剧、音乐剧和沉浸式演出,看看互动的展览,真的非常好玩。
新闻晨报:给想学沪语的年轻人一点“速成经验”吧!
Norah:首先你可以看一些上海话为主的影视作品,其次找到你的上海朋友,逼他们对你讲上海话。比如你设定一个主题,设定了以后你就硬听对方怎么说,再猜测对方的意思,这样比对之后你就大概知道某个话题的关键词有哪些。等碰到非上海人的朋友,你大可以跟他讲上海话,用你的方法讲。如果不是上海的朋友听你讲话觉得像上海话,你已经成功地“形似”了。当然我觉得大胆讲特别重要,我爸爸作为一个上海老爷叔,经常对着我们的外籍演员讲上海,说到老外理解为止,你要相信你的语气、肢体语言都能传达你的感受(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