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泼杯水在地上,一眨眼的功夫就没了,这不是魔术,而是世界多个地区的真实写照,今年一场前所未有的高温席卷全球,其威力超乎想象!
我们刚熬过酷热难耐的7月,紧接着又迎来更加炙热的8月,三伏天都过去了,气温还高的吓人,部分地区的体表温度更是飙到45度,仿佛被置于巨大的蒸笼中,甚至地表温度都突破了70度,就这样的高温天气,谁还敢说“人定胜天”?
热死人的高温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今年的夏季来的格外早,高温亦是如此,还没进5月份,天气就热得不像话,哪怕是到了现在,温度还是直逼40摄氏度,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超过了40摄氏度,而高温最先灼烧的,就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根基:农业。
热浪像口倒扣的铁锅,死死地闷住了欧美那些号称“世界粮仓”的地方,在塞尔维亚,老农伊万站在裂开缝的麦田边,绝望地算着账,高温导致小麦减产七成,玉米地里更是一颗收成都没有,而他的个人悲剧,不过是整个欧洲大陆的缩影。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卫星图上,欧洲近百分之六十的玉米地,都变成了刺眼的枯黄色,而在千里之外的中国河南,种粮大户老王同样愁眉苦脸地望着天,整个七月他那里只下了区区6毫米的雨,比去年同期少了九成六,连浸湿一件汗衫都够呛。
地里的玉米叶子全都卷成了细条,花粉直接被烤熟,今年的收成注定要折损一半,这背后都是冷酷的生物学法则在作祟,玉米的灌浆过程只要超过35℃就会自动终止,而小麦在扬花期一旦遇到40℃高温,直接就颗粒无收。
科学家们算了一笔更让人心痛的账,全球气温每升高1℃,每人每天的食物摄入可能就减少121千卡,更具体的模型显示气温升高1℃,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会减少6%以上,水稻则下降3%。
当然在闷热的东南亚,一些水稻品种确实能在高温的夜晚悄悄增产,但这零星的好消息,根本抵不住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高温无处不在,谁还敢说人定胜天?
粮食危机一触即发,很快就将火焰蔓延到经济体系,一个残酷的连锁反应出现了,全球粮食每减产1%,价格就会立刻跳涨8.5%,当西班牙六成的农田彻底报废,饥饿的阴影开始在全球上空游荡。
在日本也是同样的情况,米价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5公斤袋装米飙到210元人民币,主妇们在超市里疯抢大米的背影,甚至成了新闻,谁能想到在这个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国家,仅仅一碗白饭竟然能引发如此深刻的生存焦虑。
而随着农田枯萎,现代工业经济的齿轮也开始被高温熔断,德国柏林的汽车工厂流水线突然静止了,这不是工人罢工,而是车间温度直冲52℃,接连有工人中暑晕倒,类似的景象在意大利的皮革厂、韩国的半导体车间轮番上演。
世界平均气温升高2℃,全球GDP就会凭空蒸发10%,而在本身就脆弱的亚洲和非洲,这个数字可能飙升到20%。
但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作为贸易命脉的航运也没能幸免,欧洲重要的航运水道莱茵河水位暴跌,河床上搁浅的货船排成了长龙,货物运不出去,运费一下子暴涨三倍,最终所有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全都转嫁给了消费者。
德国超市里智利车厘子价格翻了一番、荷兰的鲜花价格一周内就上涨了40%,南欧的旅游业更是遭遇重创,西班牙旅游部长苦笑着面对空无一人的海滩,往年八月挤满游客的酒店,如今连服务员都躲在空调房里不肯出来,仅旅游业一项,就拖垮了全国1.4%的GDP。
不过最致命的打击,最终还是落在了能源系统头上,当每个人都把空调开到最大档时,电网却发出了崩溃的警告,巴黎埃菲尔铁塔深夜熄灯,不是为了浪漫,而是电网实在撑不住了。
高温蒸干了河流,英国水电站发电量暴跌40%,法国的核电站也因为冷却水温度超标,被迫停机了,人们原本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此刻也集体“趴窝”。
在45℃高温下,太阳能板的光电转换效率骤降20%,而在酷热到纹丝不动的空气里,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也跟着一动不动。
能源供给的全面告急,直接让欧洲电价在6月底飙到每兆瓦时400欧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三千块,吹一小时空调的费用足够买三杯星巴克,这场高温给全球经济加了一笔躲不开的高温税。
焦土之上,新的赛道艰难生长
这场危机像一把利刃,直接撕开了人类文明那层薄薄的遮羞布,露出了它惊人的脆,在美国有1.63亿只鸡因为高温死亡,加州鸡蛋价格随之暴涨255%,洛杉矶的熟食店甚至挂出告示:每加一个鸡蛋,多付0.5美元。
在泰国比去年贵了两成,韩国用来腌制泡菜的大白菜,一个月内涨价68%,当柬埔寨贫民窟因为停电,导致腐烂的鱼堆积如山,而曼谷的主妇们在便利店冰柜前为最后一盒鲜奶争抢时,人们这才意识到一个现实而又残酷的问题。
在绝对的生存压力面前,那些曾被我们引以为傲的GDP和科技神话,不过是一张烤焦的薄饼,一碰就碎,不过灾难往往也是最残酷的老师,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摧毁旧秩序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逼迫着人类去开辟新的生存赛道。
德国突然废除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弃核政策,宣布要在2030年将核电占比提升到25%,曾经靠石油富甲一方的沙特阿拉伯,如今砸下7万亿巨资全力转型新能源,这种决绝比任何环保口号都更具说服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光伏企业则深入非洲,在那里搭建起一座座太阳能降温站,为当地带去珍贵的清凉,而在河南的农科所实验室里,能耐受45℃高温的“气候适应米”也已经破土而出了,为未来的粮食安全带来了希望。
极端气候无疑是一场严峻到令人窒息的考验,但它也像一把沉重的铁锤,狠狠砸碎了人类社会对未来抱持的那些虚幻幻想和惰性,旧的发展路径已经走到尽头,而新的道路正在这片被炙烤过的焦土之上,被人类用汗水和血泪,一点点艰难地开辟出来。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