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人工智能(AI)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无孔不入地渗入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逐渐成为主流。在AI头雁的引领下,千行百业齐头并进,医疗领域自然不甘掉队,也插翅腾飞起来。
![]()
治病救人的“三板斧”
医疗队伍的主体是医生,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治病救人的基本手段就是诊断、治疗、医药“三板斧”。
1
第一“板斧”:诊断
传统医学特别是中医学的诊断——“望、闻、问、切”,是由医生眼观、耳听、问诊、手触实现的。
分析医学图像和检验数据并非易事。如今,这些技能有了新的技术来加持。在AI图像识别、数据分析技术的帮助下,仅需几秒钟,一份份DR(数字化X射线,是传统X光的进化版本)、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检查)、腔镜影像、心电图、生化检验或基因检测等分析报告就出现在临床医生的电脑屏幕上。
![]()
2
第二“板斧”:治疗
治疗的关键在于对症,AI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各种医疗检测图像、检验数据等信息,推荐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5G网络覆盖区域,通过远程会诊,哪怕是在天南海北的乡镇医院、汪洋大海的客轮舰船上、太空巡游的空间站中、南北两极的科考站,都能确保患者可以和国内的医疗专家进行线上交流,获得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风险评估和治疗指导。
由于AI机器人手术相比人工操作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在数字一体化手术室中,在专业外科医生的直接遥控下,AI机器人不仅能完成一个个疑难复杂的手术,还能够缩短手术和康复时间,使患者获得高效、精准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
3
第三“板斧”:医药
俗话说,“大医无药寸步难行”。古有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今有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无不经历千辛万苦,才获得了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
而如今,医药领域的创新已转向生物化学、基因靶向药物以及新型材料制作药械的开发与试验。
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就利用AI技术,以生物大分子蛋白凝聚体为聚焦靶点进行筛选,研发出一种靶向干扰肽药物,为全球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希望。
![]()
人工智能变身“超级侦探”
法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巨大创新引领,也给法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转变。目前,我国图像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创新应用已跻身世界前列,AI技术助力下的法医学鉴定、行为识别也更加精准高效。
1
寻找蛛丝马迹
无论是刑事犯罪还是纠纷案件,犯罪嫌疑人总会在特定场景中留下蛛丝马迹。于是,在音频、视频或网络以及在案发现场提取的指纹、足迹等所产生的海量图像和数据中,筛选识别出犯罪嫌疑人,还原案件现场,已成为侦查机关获取并提供司法审判精准证据的便捷手段。
![]()
2
锁定目标
只要警方能在犯罪现场提取到犯罪嫌疑人的DNA检材(法医在进行案件分析时用到的证据性材料),利用AI技术进行DNA系谱学分析,就可以首先将犯罪嫌疑人圈定在一个数百万人的大群体中,然后通过谱系追踪,逐级比对、筛查,缩小范围,最后锁定在一个只有上百人的小群体中,再使用DNA个人识别技术,直接查获犯罪嫌疑人。
![]()
3
无损鉴定
AI虚拟解剖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能让科研人员在不动用刀剪、不破坏尸体的基础上,获取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图像,对人体病变、损伤部位做出大致判断。并且,由于相关影像资料具有可重复性,可以支持专家反复研判,使得推断出的致死原因具有较高可信度。
除此之外,在法医学领域,由于AI辅助系统具有迅速、安全且不受任何人为干扰的优势,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判断误差。
![]()
当前,人工智能势头正盛,探索和创新未有穷期,愿有志青少年未来能涉足人工智能领域,更进一步开展学习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赵青云 郭亦凡(实习)
运营编辑|赵青云 葛悦涵(实习)
质量审核 | 王维嘉 李雅欣
图文来源 |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诊病和探案,AI来帮忙》,撰文/侯安山(中国法医学会科普部主任),原文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现订购2025年
定价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识抱回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