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下午,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处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动,50多位中国艺术家齐聚于此,共同开启了一场中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奇妙之旅。
活动伊始,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处负责人瓦伊勒·法特希先生热情致辞。他详细介绍了文化处长期以来在促进中埃文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果,并对中国艺术家们的到来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法特希先生强调,埃及和中国作为世界两大文明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此次交流活动是一次难得的相互学习、增进了解的机会,希望双方能在艺术的交流中收获更多友谊与启发。艺术家蔡新传参与交流活动,感悟颇丰, 希望能将这份独特的文化感受融入到自己日后的创作中。
此外,艺术家们还参观了文化处的小型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众多来自埃及的珍贵文物与艺术展品的仿件,艺术家们近距离欣赏到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物件,触摸着埃及历史的脉络,深刻感受到埃及文化的灿烂辉煌与历史的厚重。从古老的壁画到精美的雕塑,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令艺术家们赞叹不已,不少人还拿出画笔现场进行速写记录,埃及北京文化处向参加活动的艺术家逐一赠送了莎草画做为文化交流的纪念。
此次中埃文化交流活动,为两国艺术家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不仅加深了中国艺术家对埃及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也为中埃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相信未来,在尼罗河水与长江水的共同见证下,中埃两国的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深入,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文明之花。
活动掠影
下面是有关艺术家蔡新传的相关介绍:
蔡新传,一九四六年生,江苏如皋,一九六六年插队,七十岁开始学写字。书如其人,看先生的书法,古拙劲正,质朴方严。他的字饱含岁月意趣,既有对书法艺术浓厚的兴致,又有工作经历背后对文化艺术的移情与修为。
2024年登上中国教育电视台春节晚会现场挥毫泼墨,并荣获金奖。作品在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皇家艺术学院永久馆藏。2025年蔡老师和克罗地亚第四任女总统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Kolinda Grabar-Kitarovic)亲自会面并文化互通交流。
外孙九岁参加北京市比赛获第一名给他的表扬。
外孙获二0二三年全国小轮车锦标赛十岁组第一名写下了登峰给予鼓励。
蔡新传先生总结到,技艺精湛对于书法而言不仅仅指技术的成熟和全面,还代表创作者思想的精深。一寸笔,一寸骨,一寸心。书法的一点一画都要见物、见心,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含道映物、寄寓情思。在这点上,其它的造型艺术是无法比拟的。
经过多年的不断修炼,已经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柔中含刚,遒劲有力,神采飞扬,意境深远。欣赏其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欣赏一个个字,一条条优美洒脱的线条,如同欣赏一幅画,一首诗,如同欣赏敦煌壁画里一个多年来先生将书法艺术“骨,肉,神,韵,气,情”融汇贯通,人生阅历,文学修养都注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其作品不墨守陈规,力求传统,突破自我,走的是一条创新的路子,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又体现出了对艺术之美的一种追求,以及创作者对世界的一种内心感受。个飞天舞者,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蔡新传先生生性平和,与人为善,且平易近人,先生的为人无论在工作中、在品德上口碑俱佳。先生倾毕生精力,沉浸书画艺术,行成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先生痴迷于书法,对书法创作极为严谨,书法的创作自是辛苦,要耐得住寂寞,对每一个字的笔画布局写法尽量保持李斯原有风味,更创出一套自己的风格。
观蔡新传的作品都会给人传达一种洒逸,优雅,严谨的风韵。他对书法历史及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习。自身的天赋使然,加之一直坚持不懈的追求,让他在潜意识里就融合创新的思维,他将过去所得及现在所学所习融汇贯通,在书法创作中心悟和笔行都得到很大提升,取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方法和风格,融合成自己的特点。
作品鉴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