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今晚七点半在社区广场播放电影,大家吃了晚饭前来观看。”8月12日一早,西乡县沙河镇沙河社区的村民微信群里,一条消息像投入池塘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涟漪——这是村里人最熟悉的“文化预告”。
傍晚的风带着稻禾的清香掠过树梢,沙河社区广场上,白色的电影银幕已早早架好,放映员徐健正蹲在设备旁调试,滋滋的电流声里藏着即将开场的雀跃。村民们三三两两踏着余晖而来,老人摇着蒲扇寻个凉快地儿坐下,孩子们,在人群中追逐打闹。寒暄声、欢笑声与远处的蛙鸣交织,织就一幅热热闹闹的乡村夜话图。
![]()
“看露天电影是我们那代人的独特记忆。”42岁的郭丽望着银幕,眼里闪着光,“那时候没有电视和手机,一场电影好几百人来看。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看电影很方便,可还是很想念之前的感觉。现在好了,社区每月都有一场,大家边看边唠家常,热闹得很!”
晚上七点半,银幕准时亮起。《防火安全之家庭防火》《移风易俗树新风》《全民反诈冒充诈骗连环套》三部科教片接连登场,“流动的安全课堂”让村民不知不觉就学到了许多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
当红色影片《血战深坑岭》的画面展开,革命先烈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的身影,瞬间攥紧了在场每个人的目光,广场上的喧闹渐渐沉淀,只有炮火声在夜空中回荡,偶尔有孩子轻声问“他们疼吗”,身旁的大人悄悄抹了把眼角。
![]()
“公益电影既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调味剂’,更是连接党委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汉中市电影有限公司农村数字公益电影部部长张杰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今年全市已完成公益电影放映18815场,观影人数达88万人。
他指着排片表上的红色标记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起,我们就在全市铺开‘银幕燃星火 光影映征程’主题放映,老片新片搭配着放,让老人重温记忆,让娃娃看懂历史。”银幕上的烽火岁月,成了最生动的 “家国课”“看着电影里的战士们浴血奋战,才更明白现在的和平日子多金贵。”观众们的感慨,正是这些影片最生动的注脚。
8月13日下午,南郑区的放映员陈洪斌带着家当,熟门熟路地来到圣水镇庄房村移民安置广场。这是他干放映员的第16年,圣水镇、胡家营镇23个村子的夜晚,都曾被他机器里的光束点亮过。他熟练地支起设备,夕阳把他弯腰忙碌的身影拉得很长。
“陈师傅来了!”消息像长了翅膀,邻村的人也骑着电动车、驮着折叠凳赶来,不一会儿,广场就坐成了一片“人海”。
夜幕像块深蓝色的绒布慢慢铺展开,当电影《破冰》的片头音乐响起,观众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银幕,随着剧情起伏,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悄然拭泪。
![]()
这些年,为了让电影真正走进百姓心坎里,他们下了不少“细功夫”:放映员揣着“意见本”,放暑假的孩子说“想看动画片”,下次就准能安排;室内固定放映点搞起 “点单制”,想看什么影片由大家说了算。
张杰笑着说:“我们还紧扣时政主题和重要节点,把电影变成流动的‘宣传站’。”从“反电信网络诈骗”“燃气安全排查”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一部部科教片让政策法规变得看得见、听得懂;而“我们的中国梦 — 文化进万家”“童心飞扬 公益电影伴成长”等主题活动,更让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在家门口得到满足。
夜色渐深,片尾曲响起时,三五行人结伴而归,放映员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设备。他发动小面包车,车灯劈开夜色,车后窗里,广场的灯火越来越小,却在很多人心里,亮成了不熄的星。
![]()
记者手记
公益电影下乡,看似是把银幕搬到乡村,实则是将文化的种子播撒进田野。从西乡县沙河社区广场上的凝神注目,到南郑区庄房村夜色里的欢声笑语,一束束光影不仅照亮了乡村的夜晚,更温暖了群众的心。
它以最朴素的方式,架起了文化惠民的桥梁。科教片里藏着安全守护,红色电影中激荡着家国情怀,群众“点单” 的影片里装着民生期盼。这不仅是88万观影人次的数字累积,更是文化浸润乡土的生动实践——让政策法规“活”起来,让精神力量“传”下去,让乡村的夜生活既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味。
公益电影的微光,正汇聚成乡村文化振兴的星河。这种贴近大地、贴近民心的文化服务,正是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最动人的模样。
来源:汉中日报 编 辑: 燕子 审核: 临风
汉中市新媒体协会成员单位
法律顾问:陕西众致(汉中)律师事务所 周乐律师
点击在看,转发周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