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特别的人
他们身着白衣、心怀赤诚
与病痛较量、与时间赛跑
从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静
从医院诊室到街头巷尾
他们的身影
总在最需要的地方出现
今天
是他们的节日
第八个中国医师节
跟青羊君一起
看看青羊医生们的故事吧
“小谭,我又扎不准了!”
一位家庭医生与独居老人的暖心约定
清晨7点半,安静一晚的街巷渐渐苏醒。77岁的贾阿姨摸索着拿起手机,拨通了那个倒背如流的号码:“小谭,我这血糖针又扎不准了……”电话那头,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谭小芳的声音带着晨起的温和:“您别急,我马上到。”
![]()
这样的对话,在过去两年里已成常态。贾阿姨独居成都,子女远在北京,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她,最怕的就是每天测血糖、打胰岛素。手抖、眼花,针头悬在指尖迟迟不敢落下——直到谭医生成为她的签约家庭医生。第一次上门时,谭医生蹲在老人身边,握住她颤抖的手:“别怕,以后这事儿,我陪您做。”
自此后,贾阿姨遇到任何健康方面的问题,就习惯性找她的“谭医生”。
一次,贾阿姨连着几天都测出血糖值偏高,急得饭都吃不下了。“我连米饭都不敢碰,怎么血糖还高?”待谭医生上门,经过排查发现,贾阿姨用的血糖试纸已经开封半年,而血糖试纸的实际有效期只有一个月。找到了让贾阿姨血糖值久高不下的原因后,谭医生当即带着贾阿姨前往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抽静脉血对比,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正常。
“原来是试纸‘骗’了我!”就在老人绽放笑容的同时,谭医生也摸出了随访本,记下关于贾阿姨的新备注——“每月1号检查血糖试纸有效期”。
![]()
如今,贾阿姨不仅学会了科学测血糖,更懂得了如何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调控健康。谭医生诊室墙上那面“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锦旗,是老人执意要送的,但谭医生更珍视的,是某次随访后,白大褂口袋里突然多出的几颗花生和那句地道的川音叮嘱:“谭医生,你莫总顾着别人,自己也要好生吃饭嘛,看你好瘦!”
“家庭医生治的不只是身体的病,更是独居老人的‘心病’。” 在谭小芳的签约患者中,像贾阿姨这样的独居老人还有很多位。她的随访本上,有每一位老人的上门随访日期,有老人们的紧急联络电话,还有老人们的“小偏好”:张爷爷测血压前要先喝温水,李阿姨怕冷听诊器要捂热……也正是在这样细致的管理下,这些老人的急诊就诊率逐年下降。
在这个拥有近百万常住人口的青羊区,184个家庭医生团队正用这样的细碎温暖,编织着城市最坚实的健康网底。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却让“老有所医”的承诺,落在了每一通及时接听的电话里,每一次毫不犹豫的上门中。
![]()
随叫随到的谷医生
一跑院坝就是19年
炎炎烈日,西御河羊市巷29号院的巷弄里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谷波医生背着药箱,熟门熟路地拐进李婆婆家的小院,这是他19年家庭医生生涯中又一个寻常的清晨。
![]()
2007年,青羊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当时还是坐诊中医全科医生的谷波,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批“背包医生”。“从诊室到家门,变的是服务场景,不变的是‘随叫随到’的承诺。” 谷波擦拭着陪伴多年的药箱,箱身上的磨痕记录着无数个往返于社区街巷的日夜。
今年87岁的李婆婆是谷波的老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前几日,老人因旧伤导致小腿疼痛,一个电话,谷波便带着家医团队上门了。把脉、测血压、听心率,谷波动作娴熟轻柔,一边检查一边询问饮食睡眠情况。团队里的康复医生童医生则仔细为李婆婆的腿部敷上药膏,反复叮嘱注意事项。
![]()
“真心很感谢谷医生你们的照顾!” 李婆婆在送别的时候说道。这话李婆婆跟医务人员说了19年,这次仍然真心地重复着。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第一批签约患者,多年来,在谷波的科学管理下,李婆婆的慢性病始终控制稳定,这让她的子女在外工作也能安心。
“家庭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治未病。” 谷波说,“我们要做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把疾病防控在萌芽状态。” 正是这份理念,让他坚持为签约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个性化指导,用专业与耐心守护着一个个家庭的健康。
19载春秋流转,谷波的身影早已融入社区的日常。而在全区的基层角落,像谷波这样的家庭医生还有738名,组成184个家庭医生团队,为42万名签约患者践行着“健康约定”。他们的药箱里,装着的不仅是听诊器、血压计和药品,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温情。
![]()
高原产妇突发不适临产
青羊医生“温柔”接生超暖心
“王医生,太感谢你了,都不晓得咋个表达感谢了。”日前,得荣县一名刚刚生产不久的宝妈曲错和家属将一面印有“德艺双馨施仁术 热情周到暖人心”的锦旗送到青羊区对口支援得荣县的“传帮带”医疗队员、副主任护师王丽蓉的手中,感谢她在紧急情况下为宝妈平安接生。
![]()
时间回到6月30日傍晚,暮色渐浓的得荣县妇计中心里,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下班前的宁静。王丽蓉接到中心主任吴建平的紧急通知:一名29岁经产妇因不规律腹痛伴阴道见红入院,产妇情绪紧张,面色略显苍白。放下电话,王丽蓉立刻赶往诊室查看情况。“医生,快来,我老婆一直喊肚子痛,是不是马上要生了。”看到临产妇情绪不安,家属很是焦灼,她立即上前安抚:“我看了资料,这是您第三次生产,不要紧张,我们一起配合哈。”产妇及家属告诉医生,因为此前生产没有出现过出血的情况,所以有一点担心。王丽蓉拉住产妇的手说:“请相信我们,我是从成都青羊区来得荣的援藏医生,有30多年接生经验,我会全程为您守护。”温和而坚定的话语,让产妇和家属的情绪逐渐平复。
经过对产妇身体状况各项指标的评估后,7月1日凌晨1时10分,产妇被送入产房。王丽蓉始终守在产妇身边:“跟着我的节奏,调整呼吸,不要紧张,有任何不舒服及时告诉我。”王丽蓉带领当地医护人员密切监测产程变化,同时结合实际操作现场带教,将多年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
![]()
2时32分,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产妇自然分娩成功,一名体重2900克、身长50厘米的健康女婴顺利降生,母女平安。“你看,这是你的小棉袄,好可爱。”王丽蓉将婴儿抱到产妇面前,露出欣慰的笑容。
据了解,王丽蓉在对口支援得荣期间,指导了多例难产接生工作,处理的产科危急重病人包括臀位助产、会阴撕裂及缝合、徒手剥胎盘、产后出血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等,促进了当地产科医生在异常产程的观察及处理,接产过程中保护会阴技巧、手剥胎盘术、徒手清宫术、裂伤缝合术以及生儿处理等技术上大有提高。同时,她还为得荣县全县各医疗机构的40余名产科医生、助产士、新生儿科医生、相关护理人员开展了多场母婴健康技术培训。
今天,第八个中国医师节
让我们向所有医务工作者道一声
“谢谢你们,辛苦了!”
节日快乐!
报道:张静 黄成薇
综合新华社
视频来源青羊区卫健局
编辑:梁艺怀
转发周知,让更多人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