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男篮亚洲杯刚刚落幕,中国男篮以89比90惜败澳大利亚拿到亚军,这个结果出乎大多数人预料,毕竟开赛前外界对这支“1.5队几乎不抱希望,阵容里没有周琦、郭艾伦、赵继伟,也没有当红的杨瀚森和曾凡博,更多是临时拼起来的组合,能打到决赛已经是爆冷中的爆冷
问题却出在最后3.9秒,当时中国队落后1分,球交到胡明轩手里,他选择了三分出手,结果脚下打滑,绝杀未果,这一幕瞬间点燃了舆论,两极分化的声音扑面而来,一边是对他砍下26分的肯定,另一边则是对“为什么非要投三分的质疑
从战术背景看,最后的选择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头铁,澳大利亚当时还握有犯规机会,如果中国队强行突破,很可能被战术犯规直接打乱节奏,时间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三分出手成为唯一能保留胜算的方案,这不是某个球员的任性,而是临场局势逼出来的必然选择
可惜的是,胡明轩体能已经透支,他在半决赛被排除在主力之外,决赛却打满关键时段,还能交出26分的高效表现,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最后那次滑倒更多是身体极限的体现,而不是所谓的“心理不硬,换句话说,这是力竭后的遗憾,而不是胆怯造成的失误
有球迷拿他和当年的王仕鹏比较,说差距就在最后那一投,但别忘了,王仕鹏的经典绝杀是5.8秒的长时间调整,而胡明轩只有3.9秒,战术环境完全不同,当年对手没有犯规包袱,中国队还有空间和节奏去布置,而这场决赛根本没有那种条件,把两者硬拉在一起对比显然不公平
更有意思的一幕是,赛后澳大利亚球员集体上前拥抱胡明轩,镜头扫到澳洲球迷的表情,也能看出他们是在感谢这次“放过一马,这其实是一种尊重,对手知道这支中国队以残阵能把他们逼到最后一刻,本身就说明了含金量,不存在“躺赢的成分
当然,国内舆论的苛刻也能理解,中国男篮这几年跌跌撞撞,奥运会冲击无果,亚洲赛场也常年掉队,球迷心态早已敏感,大家渴望一个英雄时刻来扭转颓势,可当机会出现又错过,那种失落必然会转化为对责任人的放大审视,只是这种情绪不能无差别砸向球员,否则只会让环境更恶劣
回头看这届亚洲杯,中国队的表现已经超过预期,能拼到最后一刻说明年轻人并非没有潜力,问题反倒出在长期的体系建设和球员管理,为什么核心老将缺阵后,球队几乎要靠半替补阵容硬撑,这才是更值得追问的地方,单场的胜负并不能掩盖整体的隐患
所以结论很清晰,胡明轩这一投不是罪,而是遗憾,中国男篮的故事也不是一场决赛能定义的,亚军固然带着苦涩,但比起过去几年连八强都进不去的尴尬,这已经是新起点,他没能复制王仕鹏的奇迹,却让我们再次看见了中国男篮还有拼到最后一刻的能力,这本身就该被记住
未来能不能走出低谷,还得看整体环境能否给球员更多支持和耐心,一味苛责只会让年轻人裹足不前,毕竟篮球不是单打独斗的偶像剧,而是需要系统和团队的长期建设,胡明轩不是英雄,但他也绝不是罪人,中国男篮要想真正站起来,必须从这场“不完美的亚军里学会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