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如厕训练,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用对方法,能让训练过程轻松顺利,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方法不对,不仅让家长头疼,还可能给宝宝带来心理压力。快来看看你用的方法对不对吧。
把握训练时机很关键
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到一定阶段,才适合进行如厕训练。一般来说,当宝宝出现以下迹象时,就是开始训练的好时机。比如,宝宝能够自主控制身体,稳稳地坐住,这是使用儿童坐便器的基础;能通过语言、动作或表情向家长传达自己想大小便的意愿,比如突然停下手中的事,扭动身体,或者指着尿布发出声音;对大人上厕所的行为表现出好奇,甚至会模仿。每个宝宝的发育节奏不同,家长要细心观察,不要过早或过晚开始训练。过早训练,宝宝身体机能可能还未准备好,容易产生挫败感;过晚训练,则可能错过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选择合适工具很重要
为宝宝挑选一个合适的儿童坐便器,能让训练事半功倍。坐便器的高度要适中,方便宝宝坐上去,双脚能平稳地踩在地上,这样会让宝宝感觉安全和舒适。材质要安全环保,没有异味,表面光滑,避免划伤宝宝娇嫩的皮肤。外观可以选择宝宝喜欢的卡通形象,增加宝宝对坐便器的好感度。有些坐便器还带有音乐功能,宝宝如厕成功后会播放欢快的音乐,能增强宝宝的成就感。另外,也可以准备一个小梯子,方便宝宝自己爬上成人马桶,这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像个“小大人”,更愿意配合训练。
耐心引导是核心
在如厕训练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引导至关重要。当宝宝表现出想大小便的迹象时,家长要温和地告诉宝宝,应该去坐便器解决。不要强迫宝宝,如果宝宝不愿意,不要强行把宝宝按在坐便器上,这会让宝宝对坐便器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可以给宝宝一些时间,过一会儿再尝试。每次宝宝成功在坐便器上大小便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亲亲宝宝,说“宝宝真棒,会自己上厕所啦”,或者给宝宝一个小贴纸作为奖励。但如果宝宝不小心尿裤子了,也不要责备宝宝,要安慰宝宝说“没关系,宝宝下次就知道啦”,避免让宝宝感到羞愧和紧张。
规律训练成习惯
帮助宝宝养成规律的如厕习惯,能提高训练效率。家长可以观察宝宝每天大小便的时间规律,比如宝宝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左右会有便意,那就可以在这个时间引导宝宝去坐便器。刚开始,宝宝可能不太配合,家长要有耐心,坚持每天在固定时间引导。随着时间推移,宝宝的身体会形成生物钟,到了时间就会自然产生便意,主动去坐便器。同时,每次让宝宝在坐便器上坐的时间不宜过长,3 - 5分钟即可,如果宝宝没有排便,也不要强迫,过一会儿再尝试。
言传身教有效果
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帮助宝宝学习。家长上厕所时,可以让宝宝在旁边观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宝宝上厕所的步骤,比如“先脱裤子,然后坐在马桶上,上完厕所要擦屁股,最后冲水、洗手”。让宝宝看到大人是如何正确使用马桶的,宝宝会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而且,家长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比如及时冲水、便后洗手等,宝宝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学到这些好习惯。
宝宝如厕训练需要家长的细心、耐心和正确方法。只要掌握了这些要点,就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如厕训练期,养成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