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场特别的运动会在全网刷屏,原因很“硬核”:赛场上的运动员都是机器人。
2025年 8 月 14 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全球盛会 ——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这场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办的赛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它作为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竞技赛事,汇聚了来自 16 个国家的 280 支参赛队伍,集结了来自宇树科技、星海图、银河通用、松延动力等生态合作企业的200余款机器人及智能产品,在 8 月 15 日至 17 日这三天里,围绕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四大类别共 26 个赛项展开了 487 场激烈比拼。其中,场景赛成为一大亮点,它聚焦人形机器人实际应用场景,设置了工业场景、医院场景和酒店场景等多个项目。
![]()
在众多赛事中,“医院场景赛”成为全场焦点。药品分拣、拆药分装……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却是对机器人感知能力、精细操作与智能决策的极限考验。参赛机器人在药架间穿梭自如,精准识别药品条码,机械臂轻巧拆解药板、分类装袋,全程高效无误。观众惊叹于科技赋予机器的“医者之手”,也由此引发深思:当机器人已能胜任药房工作,人工智能在诊疗前端——尤其是传统中医领域,又能带来怎样的变革?
![]()
尽管人形机器人在执行标准化任务上表现惊艳,但真正的医疗核心,依然依赖医生的经验与感知。尤其在中医领域,“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讲究整体观与个体化辨证,其中“望舌”更是关键一环。舌苔颜色、厚薄、裂纹、胖瘦……细微变化背后,是身体阴阳失衡的密码。
然而,传统中医高度依赖医师主观经验,存在标准不一、难以量化、传承困难等问题。年轻医生需多年临床积累才能掌握精髓,而患者也常因“同病不同诊”而困惑。
这正是潮大云诊的答案所在——我们不追求让机器人“替代”中医,而是用AI赋能中医,让千年智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在人形机器人挑战“手”的极限时,潮大云诊正致力于突破“眼”与“脑”的边界。人工智能体质辨识系统,正是中医智能化诊断的“第一公里”:
· 高清多光谱成像:模拟不同光照环境,精准捕捉舌色、苔质、津液等细节,连0.1毫米的裂纹也不遗漏;
· AI深度学习模型:基于百万级临床舌象数据库训练,可识别200+种舌象特征,自动匹配中医证型,如“脾虚湿盛”“肝郁化火”等;
· 量化报告生成:告别模糊描述,输出可视化的舌象分析图谱与体质评估报告、调理解决方案。
![]()
人形机器人在药房的精准操作,让我们看到AI在执行端的卓越能力;而潮大云诊的人工智能体质辨识系统,则致力于在构建智能辅助体系。两者殊途同归——不是取代医生,而是让医生更高效、更精准、更专注于“人”的关怀。
正如一位三甲医院中医科主任在试用后评价:“它像一位不知疲倦的‘AI助手’,帮我快速锁定辨证方向,尤其对年轻医师,是极佳的学习与质控工具。”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一场关于“机器能做什么”的展示;而潮大云诊的使命,是探索“AI如何让中医更好”。当科技不再只是冷冰冰的代码与机械臂,而是化作望诊的“慧眼”、辨证的“智脑”,我们离“智慧中医”的愿景,便又近了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