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他们,给予我们的光芒
——有感于汪鑫老师的非虚构作品集《距离》
文/李楚明
近半年来正苦恼于跨不过写作的坎:自己还能不能写?以后要怎样写?正在困惑中收到了汪总编的新书《距离》。汪老师鼓励我:“不要气馁,只要坚持、真诚地表达自己就一定能够突破自身的局限”。拿到汪总编这本沉静大气,封面上严肃警醒的两个字《距离》的书时,对我来说仿佛及时雨一般在迷茫之际看见了一条通向远方的绿荫大道。
![]()
打开汪鑫老师如此接地气的新书《距离》,仿佛看见北京城墙下疲于奔命的千万北漂人。书中分别讲了10个北漂故事,10个故事均为非虚构小说,汪老师着重从各个方面讲述了没有背景关系的最普通平凡的底层人们,为实现各自怀揣的梦想:养家糊口、儿女上学、给父母养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些对城市生活中的人们是那样顺理成章,但是对于在北京努力奋斗的白漂一族却是那样艰辛,他们经历着各种生存的考验和磨难。汪老师采用平实、简洁、充满温情的笔调顺叙、倒叙、插叙的方法将故事娓娓道来,故事的衔接是那样自然顺畅。每当拿起来读就舍不得放下,必须看完整个故事才能长长舒出一口长气。关上书的那一刻被书中主人翁曲折而坚强、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精神深深感动,从而也深深体会、敬佩汪老师深厚的写作功底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理解和关怀,也给处于写作迷茫时期的我有了清晰的学习参照。非常感谢汪老师在写作道路上给予的引领。
故事一:三个孩子的老张
老张是一个从西北边远的农村来北京闯荡的白漂快递员,他的经历代表着千千万万勤劳的农村劳动者,怀揣着最朴素的理想:想在老家盖上新房、娶上媳妇。老张独自一人踏上了四处打工的道路。每月只给自己留一百元钱,其余全部寄回老家,经过几年拼命打工家里盖上了有一个大院子的房子,心想可以娶媳妇了,不料父亲却从山上摔下来瘫痪在床,好不容易存了娶媳妇的钱只有先给父亲医治,这样的负担让未婚妻拔腿走了。老张只能留在家照顾父亲,几年过去全家陷入了困境。老张再次离家开始打工生涯,他先后在矿上、建筑工地、装修队卖苦力。30岁时父亲走了,老张还清了外债娶了媳妇,生了三个小孩。两口子起早贪黑摆摊卖早点,生活刚刚有了起色,以为可以顺利走向阳光大道。不成想命运再次暴击了老张和他们一家。妻子得了癌症,结局是人财两空,留下三个小孩和老母亲。为了家人老张再次踏上打工之路:跟老乡一起北漂。老张只有一个目标:挣钱让三个孩子和母亲吃饱穿暖。这么基本的生存要求,在老张他们打工一族却要忍受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的艰苦奋斗。责任心很重的老张一边打工挣钱,一边鼓励女儿好好学习考到北京团聚,争气的女儿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实现了和父亲在一起的愿望。
老张的故事写出来似乎稀松平常,试想那种失去结婚对象的无奈、失去父亲、妻子的痛苦折磨、常年在外的奔波,这些老张所经历的是常人难于忍受的。由此对老张生出无比的敬佩,人生路多艰险,世间正是有老张他们这样千千万万普通打工人,不向命运低头,坚守责任、执着向上的精神力量让人类社会不断前行。
![]()
故事二:情场失意的小刘
世事如此不公平,有的人一生中和初恋就相亲相爱走入婚姻,一生一世相伴终身;有的人真心诚意付出,踏破铁鞋却一波三折。小刘毕业于211大学,带着女友怀揣梦想做了北漂一族,起初两人都找到合适的工作,以为买房、结婚的梦想就在不远处等侯,没想到公司倒闭小刘失业,女朋友另谋高枝。失业和失恋的双重打击让小刘一蹶不振。
然而生活还得继续,在老乡的带领下小刘当上了快递员。通透的小刘说:社会上没有多少人专业和工作是统一的,为了生存爱一行干一行就足够了。接着小刘谈了一个黑龙江佳木斯的女朋友,却因为南北距离、独生子女问题、买房定居问题使得两家开始了拉锯战。最后小刘妥协来到佳木斯,没想到女朋友已经在父母的操作下有了新的归属。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又结束了。小刘回到了家乡,在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上遇到第三段爱情,那是班花晓雯。在这段恋爱中小刘和父母拿出了所有的诚意,首先给他们的奶茶店投入了20万,又追加到30万掏空了家里的钱,但是买车、买房、彩礼一系列问题又迫使他们无奈地结束了这段感情。
什么时候开始爱情和婚姻的获得必须由物质条件来决定?让最纯美的爱情变得世俗、功利,对爱的真诚、执着变成辛酸、痛苦,倾家荡产。变味的爱情没有让小刘沉沦,经历这一切磨难后,小刘再次回到北京继续做快递员:“我还年轻,坚信跑三五年,也一定好起来的。”小刘面对一次一次的打击,眼里仍然充满着希望的光芒。“爱情中的距离,不应该由物质来界定,而应由真心和真情来缩短,让爱成为跨越一切障碍的桥梁,而非被距离所阻隔的遗憾”。
故事三:昔日小学校长魏大爷
看到曾经是小学校长的魏大爷,为了儿子一家能在北京定居,为了支持儿子创业、为了帮儿子领小孩,将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家的房子卖了,跟随儿子成为了北漂一族。收起曾经校长的身份、知识分子的尊严,每天提着袋子双眼搜寻着垃圾桶,收找废品贴补儿子家用。
为儿女鞠躬尽瘁的魏大爷依然每天谈笑风生,话语里充满对儿孙一家无限的爱意,将自己背井离乡的苦楚和遗憾深深地埋在心底。只要儿女好,一切都无所谓。父母无私无畏的爱感动着我,仿佛看见天下为儿女无私奉献的千千万万平凡普通的父母们。魏大爷为子孙后代选择做北漂,与故乡、与亲戚朋友拉开了遥远的距离,与儿子一家拉近了距离,用无私的爱换来阖家欢乐的美好生活。
故事四:广场舞的“一枝花”葛阿姨
葛阿姨是一位历经坎坷、坚强、勤劳、豁达、积极向上的六十多岁好阿姨。年轻时漂亮的葛阿姨遇上了渣男丈夫,丈夫搞到新欢后将葛阿姨和儿子扫地出门。流落街头的葛阿姨只能租房,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尝试做各种行业赚钱抚养儿子。
几经创业的周折,葛阿姨最后决定用做卤肉的特殊技能来摆摊维持生计。日复一日,起午更睡半夜的辛苦劳作,葛阿姨渐渐攒够了买房子的钱,并在自家房子附近租了铺面。儿子也非常争气,不仅长得又高又帅,还从名牌大学毕业留在了北京。葛阿姨用自己几十年辛苦挣的钱为儿子在北京买了房子娶媳妇。
正当日子越来越好时,35岁的儿子为救他人牺牲了。仿佛晴天霹雳,世界末日来临,葛阿姨就像失去了根的浮萍漂游在大海里。别人可能会消沉、会看破红尘、会保全自己得过且过。但是坚强的葛阿姨没有消沉,她一边帮儿媳妇照顾孙子,一边在小区做钟点工,用忙碌来缓解对儿子思念的痛苦,也帮助儿媳妇缓解经济压力。葛阿姨从给第一家小情侣做钟点工收拾家务做饭开始,一直认真地、一丝不苟、实实在在服务于小区每位客户,让每个请过葛阿姨服务的家庭都感受到像自己妈妈来过一样。
后来葛阿姨到了陈总家做住家保姆,她不仅卫生打扫得非常仔细,饭菜也做得非常美味,陈总说他们家多了一个家人,还给葛阿姨涨了工资。葛阿姨是一个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上了年纪的弱势女人,依靠自己的勤劳、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给与的打击,仍然自尊、自强、获得了别人的爱戴和掌声。普通人散发出来的生的光芒,是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馈赠。
汪老师总结说:“人与人的距离,并非仅仅取决于血缘,而是取决于人心。”“人与人的距离,说到底。是由人心决定的。心中有爱,有善良,有真诚,距离就不再是障碍。”
![]()
故事五:单亲爸爸元三
农村出身的元三,从小没有好好读过书却对电脑有特殊的喜爱。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上了个高级电脑培训班。毕业后在网吧实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大胆地决定自己创业。后来生意渐渐好了起来,发小知道后来投奔元三。因为是发小元三完全信任,不成想被发小骗得一无所有。无奈,元三只有从上海逃到北京和女朋友在中关村开始了再次创业,当起了北漂,生意一天天风生水起。日子一长两人相处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学历差距,思想层次差距、认知差距,随着经济下滑夫妻矛盾更加突出,最后只有离婚,元三支付高额费用赢得了儿子的抚养权。在后来的日子里元三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并将儿子送到了国外留学。在此期间元三还自学考取了大专,但是一直单身未娶,他的理想是等儿子留学回来,把北京的房子留给儿子,自己回老家盖栋有院子的房子养老。保全了儿子的优秀成长,也保全了自己叶落归根的人生理想。只有高中学历的元三从上海到北京一路闯荡,期间走过充满坎坷的人生之路,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和热爱生活的坚定的心是走不到最后,过上圆润安定的生活的。元三用一生的拼搏努力,从一无所有到安定小康,缩短了贫富的差距,却与儿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也说明了生活就是百味人生的哲理。
故事六:从大厂辞职的邱力
邱力和吴倩是大学在校恋爱的一对学生。邱力热恋着学妹吴倩,为了巩固吴倩的芳心,邱力变着各种理由借口,从做生意的姐姐那里要钱,补贴供养着吴倩的一切花销,包括吴倩的学费、生活费,甚至吴倩弟弟的学费、吴倩父母的生活费。然而吴倩对邱力的依赖和利用所有人都看出来,邱力恋爱脑般的执着让姐姐、父母都无法劝说。验证了一句老话:谁爱得多谁就是弱者。
事情转机在一次邱力给吴倩修电脑的时候,发现吴倩电脑里满是和其他男人暧昧的交往。这令邱力幡然醒悟:吴倩只是利用他,把他当着只会拿钱的冤大头,拉扯了几年的感情终于结束。人算不如天算,最后吴倩为了贪图金钱做了第三者,满心算计和违背道德的不健康的心态,促使其得了乳腺癌,后来又因其他病症,离世时不满40岁。说明善恶的距离是自己决定的,做了魔鬼自己就拉进了与毁灭的距离。
故事七:活成自己喜欢的子禾
子禾是一个35岁长相美艳、能干通透的北漂一族。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梦想到北京发展,因为要一边考研一边挣钱养活自己,影响了考研的成绩而理想破碎。无奈要生存只能找工作。其实子禾有一个非常不幸的原生家庭,母亲在她一岁时离家出走,残疾的父亲拖着病痛的身体在田间地头刨食供养子禾上到大学,却在子禾大学毕业之际离世。没有让唯一的亲人享过一天福,成了孤身一人的子禾永远的遗憾。
外型条件很好的子禾没有利用自己的天然优势走捷径,而是不断地学习拓展自己的本领:学习播音主持、服装设计、茶道,拿到各种证书,完好地利用了自己学习的技艺服务于客户,终于在北京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
积极、自信、坚强的子禾在北京打拼多年却仍是孓然一身。她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优秀的男子,但命运给她安排的恋爱对象不是渣男就是有家庭吃里扒外的男人。经历过多次恋爱的磨难,子禾仍然遵守着爱的纯粹、不将就、不违背道德、不委屈自己。最后活成自己喜欢的自己做主的大女人的模样。
虽然子禾最后一个人面对生活,但是她坚守自我,坚持道德底线。随时笑盈盈的她好像在说: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为自己而活的人生才潇洒!
![]()
故事八:负重前行的何校长
何军是一个毕业于室内装修设计专业的大学生,阴差阳错从武汉一家装修公司,被大学同学邀请到北京发展,成为一个北漂族。何军的梦想是在北京买到自己的房子,把妻子孩子接到北京。从打工到合伙开公司,一路走来历经各种困难和考验。在装修设计生意艰难支撑之时,又阴差阳错接手了英语培训学校,从此依靠市场规律,发展壮大到几个培训校区 ,人生之路达到巅峰。
可是好景不长,盲目扩张遇上国家“双减”政策,学校被迫关停,再加上妻弟借钱的拖累,一下将何校长拖入深渊,一夜白头。几度考量又重操旧业干起了装修零活,闲时跑滴滴,什么挣钱做什么,事业一夜间回到了解放前。
但是何校长没有屈服于生活给予的种种考验和磨难,心中的梦想仍然照耀着他前行的道路。经过几年在装修行业的摸爬滚打,最后拼搏到一个月能有四次“开工大吉”的宣传。何校长又在奋斗的路上看见了曙光,事业再次走上了正轨。“理想很美,但现实往往残酷,两者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反思、成长。”
故事九:印刷厂业务员朱珠
这是一个两代女性深受婚姻折磨之苦,仍然秉持坚强、自信、自尊、豁达大度的女性生活史诗。朱珠妈妈是一位为“爱”常年忍受家暴,忍辱负重过着非人生活的农村女性。在一次被打得头皮脱落,鼻青眼肿时被闺蜜看见,闺蜜愤怒地要以牙还牙,拿出菜刀为朱珠妈讨回公道时,朱珠妈仍然心存幻想等待丈夫回头是岸。在闺蜜的劝导下,朱珠妈妈终于下决心和闺蜜一起上北京打工,离开那个暗无天日的伤心地。
朱珠在妈妈身边读完书,认识了初恋。以为一切将向美好发展,没想到男朋友临到领证时发现朱珠不是北京户口,一切戛然而止 。真爱的距离变成了一本户口薄,现实的人生击打得朱珠回不过神来。
在北京打工最刚需的无疑于有个自己的房子,将心神安定下来,朱珠和妈妈一直租房住,好不容易存了一些钱准备买房时姥爷心肌梗死,姥姥白肺病。给姥爷、姥姥看病是头等大事,买房子的事只能从头再来。
转眼朱珠已经三十多岁,因为没有好的家庭条件、没有太出众的长相,在相亲不下三十次的时候,终于相得一个叫蒋华的。蒋华业务员出身,热情、礼貌、周到。朱珠和妈妈都以为朱珠可以安稳地过完下半生了。
蒋华却对朱珠母女隐瞒了婚史,并有一子的婚姻状态。朱珠和妈妈知道后,善良地原谅了他。随着女儿的到来,生活似乎对朱珠展开了笑脸。然而蒋华前妻不停地骚扰,甚至搬到家里一起生活。朱珠为了女儿和残存的爱,忍受着蒋华前妻的嚣张,直到蒋华毫无留恋地离婚。女人与真爱的距离不能依靠男人来拉近,只有自己给予自己。
朱珠像妈妈一样又回到了30多年前妈妈的状态:独自带着女儿住在租住的房子里。俗话说女人的命是男人决定的,这句话也对也不对,虽然朱珠和妈妈苦苦奋斗了一辈子,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是他们不屈不饶不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态度,为自己的尊严、自由、良知不惜一切地拼搏的精神,鼓舞着同样普通平凡积极向上的人们。他们一生都在为缩短人与人固有的偏见、跨越阶层的差距而努力。如此生活坦荡、潇洒、心安理得,这也是一种灿烂的人生。
故事十:平面设计师崔亮亮
崔亮亮是一个漂二代,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的平面设计专业。生性实在厚道,父母长辈都是平实善良的普通人。故事讲述了崔亮亮对待爱情和工作的态度。
青梅竹马的初恋佳佳,因为志向比亮亮高远,希望自己能读硕博,成为一名主治医师。而崔亮亮只想岁月静好。理想和志向的差距,让爱情的天平倾斜了。崔亮亮多年来态势一直处于低位,从来都是他想尽办法讨好佳佳。当终有一天佳佳说只把他当哥哥时,多少年来的盼望顷刻化成了灰烬。崔亮亮不吃不喝在床上躺着,仿佛落入深渊。
崔亮亮的第二段爱情来自势利、颇有心计的北漂姑娘莎莎。在一次亮亮无意和别人讲起自己家的老四合院,如果拆迁将会有六套房子的补偿时,莎莎迅速和正在恋爱的男朋友分手。转而扑向亮亮。亮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不可自拔的热恋中。
智慧的亮亮妈妈利用他爸爸生病的时机,称为了救亮亮爸爸要把房子卖了给爸爸看病。此时莎莎的本性暴露无遗:选择自动消失。注定的又一次分手,这次是亮亮在明白真情和假爱之间,拉开的千山万水的距离中无法逾越的利益鸿沟。
亮亮爸爸的病好了,房子没有拆迁。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坦然自足,和和美美。“这世间的情感变幻莫测,心与心的距离也难以捉摸。唯有真诚才能消弭距离。”
他们是一群芸芸众生为生存挣扎奔波的小人物,面对生活的艰难,波折,坚强乐观,积极地在困苦中寻找光芒。这是万家灯火中的几家,但是却代表着中国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日日夜夜。正是他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国家日益壮大、强盛。
书评作者简介:李楚明,女,全国经济师,在曲靖市建设银行工作33年。百家号创作者。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在2022年.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中《蹒跚的背影给了老明无限的牵挂》获得散文组二等奖、在2022年写作技巧征文比赛中《阅读、坚持、深刻感受是写作的基础》获得优秀奖,成为写作讲师。2022年世界读书日征文获奖。在2023.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中《如火、如光、如水》获得散文组一等奖。2023年第四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图书馆、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获得散文组一等奖。散文《父亲,我最想念的人》收录在全国青年作家优秀作品选《花开四季》中。《珠三角文学》小说编辑。2025年出版散文集《独自欢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