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今年不用再纠结涨跌了,看清楚这四个趋势,该不该买房自然有答案了。
这些年关于房价的争论就没停过,到处都在聊,房价还会不会涨?现在该不该买房?看涨派和看跌派都有自己的理由和逻辑。
但进入2025年,情况不一样了,种种迹象表明,楼市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有机构预测房价要到2025年底才会企稳,王石也明确表示房地产调整至少需要3-5年。
这些都不是空口白话,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市场变化。
2025年起,楼市会出现四个关键变化,看清了它们,买不买房就简单多了。
政策转向,从刺激到托底
细心的人可能注意到了,2025年各地政策正在悄悄转向,海南取消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长沙县推出政府补一万、企业让一万的购房补贴,这些政策不再是强刺激,而是精准托底。
房地产税也在稳步推进,上海率先实施分层税率制度,单价9.4万以下的税率0.4%,超过的为0.6%。
重庆则把个人住宅免税面积从100平方米提高到180平方米,思路很清晰,保障基本居住需求,抑制投机炒作。
在今年3月,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提出“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通过优化公积金政策、盘活存量房等措施释放需求,政策现在都是有针对性、有节制地使用。
市场分化,从普涨到两极分化
以前闭眼买房都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返了,现在的市场,分化成了主旋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套户比高达1.35,空置率达21.3%,库存消化需要5年以上。
像山东菏泽这样的城市,常住人口减少了3.2万,房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25%,东北一些城市,几万元就能买套房。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落差小一点,尽管2025年上半年70城二手房价环比下跌0.6%,但上海、太原新房价格同比上涨,杭州持平,特别是核心地段、学区房和地铁沿线房产,依然保持较强抗跌性。
城市群效应更加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如嘉兴、昆山,因产业转移和人口流入,房价跌幅在收窄。
强者恒强,弱者承压
开发商的日子不好过,2025年上半年,百城新房成交量继续走低,同比负增长的城市超过六成,王石直言房企面临五大挑战,包括高达5257亿元的到期债务和7.7亿平方米的待售面积。
整个行业正在艰难转型,用中银证券分析师的话说,就是 “增量变精、存量优化” 。
增量变精是说在土地供给上缩量重质,上半年住宅类用地成交量下降4%,但价格提升25%,溢价率平均达到11%。
深圳、杭州、上海、成都等城市土地溢价率位居前列,开发商拿地更谨慎了,绿城、滨江等企业只拿核心地块。
存量优化指的是更新,城市更新是当前重点方向,不只是住宅改造,还有大量非住宅更新。
商业地产、物业服务和养老地产成为开发商转型的三大赛道,运营能力取代开发速度,成为房企新核心竞争力。
购房逻辑,从“投机”到居住
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变化是购房逻辑的根本转变,以前买房想着能赚多少,现在该想的是是否住得舒服,是否负担得起。
数据显示,居民负债率已飙升至137%,月供占收入比例超过60%,这种情况下,量力而行比什么都重要。
别被市场情绪裹挟,别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买房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别让它成为沉重的负担。
算清楚自己的收入、负债、未来支出,留足应急的钱。
王石那句“活得久才是真正的赢家”的忠告,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终极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