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就正式“出伏”了!出伏,也意味着三伏天正式结束,一年中最热的时光过去了!那么,出伏后还热吗?如果热的话,什么时候才凉快?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从常年的气候规律来看,出伏后并不会马上就凉快起来。因为降温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从三十几度就下降到十几度!
![]()
而且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也是很大的!
在北方,像东北、华北等地,出伏1 - 2周后,气温会明显下降。就拿哈尔滨来说,出伏后最高温可能从30℃降到25℃以下,最低温或许会降到15℃左右,早晚出门得添件外套了。
北京地区平均气温预计比三伏天下降3 - 5℃ ,那种闷热感会慢慢减轻。
而在南方,情况就大不一样喽。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得做好“长期抗热”的准备。像武汉、南京这些城市,“秋老虎”的威力可不小,高温常常会超过35℃。
广州、深圳等华南城市,炎热可能会持续到9月底甚至10月初。
![]()
受海洋调节作用影响,宁波等沿海地区降温比内陆要慢5 - 7天,出伏后炎热预计还得持续20 - 30天,得到9月中下旬天气才会渐渐凉爽起来。
青藏高原地区出伏1周左右就会明显转凉,不过这里昼夜温差极大,白天可能有20℃的舒适温度,可到了夜晚,温度可能会骤降到0℃以下,一天就像经历了两个季节。
民间也一直有“冬天冷不冷,就看出伏”的说法,这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这是老祖宗们经过长期观察和经验总结出来的,也就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虽然没有现代科学那么精准,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比如有句农谚说“出伏暑不消,冬天冷飕飕”。意思就是,如果出伏之后天气仍旧闷热,暑气没有消散,那就预示着这个冬天可能会格外寒冷。
要是出伏后很快就凉风习习,那也有说法,叫“出伏凉飕飕,冬天暖烘烘”,意思是秋天凉爽来得早,冬季往往就会比较温和,不会太冷。
还有“出伏是晴天,入冬穿薄衫”的说法。要是出伏当天艳阳高照,那往往预示着冬日偏暖,严寒感减弱,说不定人们都能少穿点衣服过冬呢。
不过,可别高兴得太早,如果冬天不冷,那冷空气就可能在春天爆发,出现“倒春寒”,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可非常不利。
相反,“出伏雨淋头,三九多雨雪”,要是出伏当天有雨水,那就预示着冬季三九天的时候雪水会频繁,天气也会更严寒。
冬至起算的“三九天”,可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雪水多,寒冷就难以避免了。
另外在民间还有“伏天有多热,三九有多冷”的说法,就是说三伏天如果很热,那么到了三九天就有多冷!一般到了出伏就知道三伏天到底有多热了,这样对三九天的天气也大致有个了解了!
![]()
当然啦,这些农谚只是老祖宗们的经验之谈。如今,气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像大气环流、海洋温度、全球气候变化等等 ,所以农谚也不是百分百准确。
不过,它们毕竟是老一辈人智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帮我们对天气有个大致的预判。今年出伏后天气会如何变化,冬天又会不会冷,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听村里老人说,今年的三伏天不算很热,而且出伏期间多地都是晴天,所以今年冬天大概率会是暖冬,对此你们怎么看,认为有道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