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对每一个人的影响,勒古恩认为想象力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扮演了一个中心的角色。她说:“想象力是心灵的重要工具,是思想的基本方法,是成为人和继续做人的必由之路。”大文豪的表达常常是非常深刻且出人意料的。勒古恩的这句话就是如此,想象力是“工具”、是“方法”倒还好理解,可是为什么说想象力是“成为人和继续做人的必由之路”呢?这就好像在说,如果没有了想象力,那就连“做人”都成了问题,这究竟该如何理解呢?
从我的角度,我试着给大家做一下解读。我们一定都听说过以下三个富有哲理的问题,一是“我从哪里来”,二是“我是谁”,三是“我要到哪里去”。实际上,要回答这三个问题确实与想象力有很密切的关系。比如说第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勒古恩说:“每一种文化都通过故事定义自身,通过故事教会自己的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民族及其成员。”她还说,正是这些故事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处于“世界中心”的,而“世界中心”就是我们认为是“家”的地方,一个文化上的“家”是我们靠想象力构建起来的。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每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比如,我们是“炎黄子孙”,其中的“炎”和“黄”分别指的就是炎帝和黄帝。而炎帝和黄帝分别是谁,又各自做过哪些事呢?这些都是靠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的。除了炎帝和黄帝之外,还有治水的大禹等等,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的创始故事。然而,他们所处的年代过于久远,使得这些故事很难真的被证实,但能不能证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的故事就是我们所有中国人所共同相信的故事,我们通过这些故事展开想象,以此来告诉自己:我来自哪里。
除了民族起源的故事之外,我们可能也会好奇自己的家族故事。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讲起他们的长辈,那些遥远的家族故事就这样以想象的方式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在这方面我的体会很深,因为我从来没有见到过我的外婆,甚至没有见过她的照片。我的外婆在我母亲不到20岁时,就因为癌症去世了。可我总是听我母亲念叨外婆生前的故事,于是我的头脑中就渐渐生成了关于她的想象。她慈眉善目,对子女非常疼爱,但是经常过度劳累,后来患上癌症后脾气渐渐变得暴躁起来,却依然奋力地照顾六个子女。很遗憾我只能在想象中去构造我的外婆,可也正是因为靠着想象,外婆似乎并没有在我的生命中,成为完全的空白。
想象力除了能帮助我们了解“从哪里来”之外,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我是谁”。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更深入地了解自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个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做法是把自己放入到某个类别中。比如现在经常听人说“我是i人”或者“我是e人”,或者用十二星座来分析不同人的个性和运势。但是我不知道你是否意识到,这些分类本身也是一种想象。给人分类就好像在收纳房间时把东西放入不同的抽屉,但两者的区别在于,房间中的抽屉是物理世界中现实存在的,而给人分类的“抽屉”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实际上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
了解“我是谁”还有一个方法,是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写实的,比如把自己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串联起来,也可以是浪漫化的,变成一种浪漫化的想象。我猜更多人喜欢后者,我自己也是这样。我在读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时候,电视上经常播放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大多是香港拍的,如吕颂贤主演的《笑傲江湖》,古天乐、李若彤主演的《神雕侠侣》等,这些电视剧给我带来了一个长期的影响,我总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仗剑的少年”,武艺高强、行侠仗义、落拓不羁。在我的心中,似乎永远住着杨过、张无忌和令狐冲的影子。“仗剑的少年”成为了深埋在我心中关于“我”的故事,这是我最希望成为但是又永远无法成为的样子,它也是让我能够始终保有初心和热血的最重要的想象。
除了“从哪里来”和“我是谁”之外,回到“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也与我们的想象力息息相关。当我们试图回答“到哪里去”的时候,实际上就等于在回答“未来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勒古恩认为,未来的生活是可以被“发明”出来的。她说,“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发明我们的生活、如何虚构、如何想象”,不然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被别人所发明和虚构”。
这句话对我的冲击力非常大。原来面对生活,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只能被动地接受、默默地承受,不加思索地沿着既定的轨道行进;原来我们还可以发明自己的生活,去过一种与过去不一样的生活。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想象力就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当然,勒古恩这里所说的“虚构”和“想象”并非指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或者随心所欲的凭空虚造,而是指通过文学的阅读来扩展和丰润自己的想象力。因为在文学的世界里,我们能够脱离自己现实生活的局限和制约,进入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包容,也具备无穷可能性的世界。
在文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跟随主人公的眼光和脚步,去体验另一种可能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或许是令人向往的,因为它包含了更多的真、善、美。于是,当我们从文学世界再次回到现实世界时,心中便平添了某种勇气,这种勇气提醒着我们去创造和发明自己的生活,或者至少,在需要做出人生抉择的关头,我们能更多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出遵从本心的选择。立足于当下时,未来总是不可见的。未来永远在我们的想象中。同时,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但未来却是可以创造的。如果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想象了一个比现在更美好的未来,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双手一点一滴地来把这个蓝图实现。这就是勒古恩所说的“发明生活”的内涵,我们未来的生活,是可以被发明的,而“文学就是操作说明”,“它也是最有用的导览,指引我们去往要去的地方”。
综合以上的讨论,或许你已经愿意相信,想象力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确实占据着中心的地位。我们所感知的当下,我们所希冀的未来,我们所缅怀的过去,无疑都有赖于想象力的作用。而故事,不论是诉诸文字的故事,还是口口相传的故事,就是想象力的载体和媒介。通过故事,古往今来人们的想象力得以传承,得以生长绵延,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也伴随着我们生命的脚步。
那么,既然想象力是如此地重要,我们每个人又该如何驾驭、发展和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呢?勒古恩认为,阅读文学作品是训练想象力不可缺少的功课,因为阅读就是使自己“融入一种想象力的行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