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业内消息,字节跳动正积极推进其自研AI算力芯片项目,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芯原股份在其最近举行的中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公司正与一家国内主要客户合作设计一款先进的AI算力芯片,尽管芯原方面未披露具体合作方信息,但供应链传出的消息进一步将该项目指向了该大厂。
![]()
据供应链消息人士称,这款备受瞩目的AI芯片将采用6nm制程工艺,在三星电子晶圆代工。据悉,初步订单量高达一万片晶圆,这一规模大致可对应生产约50万张高性能GPU。
“分手”博通,内幕惊人
此消息传出之际,正值字节跳动与美国芯片设计公司博通的合作传闻出现变数。此前市场一度盛传,双方将联手设计更为先进的3nm-5nm制程GPU芯片。然而,最新的供应链消息暗示,该合作项目目前可能已暂时停滞。此次转而与芯原合作并选择三星的6nm产线,可能反映了该大厂在技术路线和供应链策略上的调整。
![]()
N卡太贵,自研模式才是终极答案
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巨头自研芯片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其主要驱动力在于提升性能、控制成本和保障供应链安全。以谷歌为例,其自研的TPU芯片早已大规模部署于自有数据中心,据产业链相关人士估计,谷歌TPU芯片去年的生产量已达到280万至300万片之间。
外部采购AI芯片的成本极其高昂。英伟达财报中,服务器业务毛利率高达90%以上,意味着对于需要大规模部署AI算力的公司而言,同样的采购预算,若用于自研,理论上可以获得十倍于外购的芯片数量。例如,一笔可以购买30万张英伟达高端GPU的资金,如果投入自研,可能会产出300万张芯片。
![]()
中国科技巨头加速自研AI芯片,不仅是出于商业成本的考量,更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科技浪潮中占据主动权的战略性举措。
自研模式是不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最终答案?你们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