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1941年,国民党军在安徽南部有预谋地围袭中共领导的新四军。事情要从1940年10月说起。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朱德于11月复电驳斥命令荒谬,但为了顾全抗日大局,表示可以将皖南新四军移到长江以北。1941年1月4日,新四军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前进。1月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7个师8万多人拦击。新四军陷入重围,众指战员在叶挺军长指挥下抗击,血战七天七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了大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战死。17日,蒋介石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要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中共对国民党的暴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周恩来在重庆登报,满腔悲愤,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6字声讨。20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战、实行反共的罪恶阴谋,提出惩治祸首、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实行协商政治等要求。
![]()
1942年是14年抗战期间最惨淡的一年。河南地区饥荒,人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1943年迎来二战的转折点。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击溃纳粹德军,欧洲战场的形势开始逆转。中共在这关键时刻,呼吁加强团结合作,争取最后胜利。
1943年8月2日,周恩来发表重要演说,核心围绕抗战形势与国共合作问题。周恩来强调,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人民力量、真正抗日的党派和真正抗日的军队,强调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作用。 周恩来对国民党猛烈批评,指出国民党当局在抗战问题上采取错误政策,消极抗战、压制人民力量,呼吁团结一切真正的抗日力量,争取最后胜利。 他明确提出 :“毛泽东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国共两党北伐时期第一次合作(1924至1927),抗战时期从1937年起形成第二次合作。周恩来在演说中对比这两次合作,批评国民党破坏合作的行为,尤其是“皖南事变”令亲者痛仇者快。他强调中共主张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力量,但国民党坚持“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导致合作名存实亡。
当年的周恩来演说具历史意义。他揭露国民党政策的弊端,是争取国内外舆论支持的政治动员。这次演说为1945年国共谈判埋下伏笔。周恩来的演说既是抗战动员,也是对国民党破坏合作的严厉批判,标志着中共在理论、组织和策略上走向成熟。
![]()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随后国共在重庆和平谈判。中共沿着建立国共合作的思路,推动蒋介石放弃独裁专政。历史证明,蒋介石冥顽不灵。1946至1949,3年内战的结果 : 蒋介石的中华民国政府被人民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而代之,成为全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蒋介石率败军退守台湾,投靠美国、实行地方割据。
今年是二战结束80周年。回顾1941至1945的厉史演变,很有必要。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世界大战发展到空前规模。在四大洲和三大洋的广阔地域,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卷入战争。1942年1月1日,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国家,参加反对德意日轴心国的侵略,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当年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共两军在战场上抵抗日本侵略转守为攻的大局、对国共两党此消彼长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1942年5至6月,国共两党开始谋求彼此关系改善。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强调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应继续团结,承认蒋介石不仅是抗战的领导者,而且是战后新中国建设的领导者。这是“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一个重要转变,反映了毛泽东关于“极力团结国民党,设法改善两党关系,战后仍须合作建国”的愿望。7月21日和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两次约见周恩来,表达了政治解决国共合作问题的愿望,提出可与毛泽东在西安见面。
周恩来与蒋介石谈话后,立即将会面情况报告毛泽东。他认为毛泽东与蒋介石谈判尚非其时,并建议先以林彪或朱德为毛泽东的代表见蒋介石,试图打开局面。中共中央采纳了周恩来的建议。毛泽东8月19日重又致电周恩来,认为根据当前形势,他可以亲自与蒋介石谈判。周恩来认为蒋介石虽然有“用政治办法解决国共关系”的意向,但具体问题尚未涉及,认为蒋毛会面时机尚早。毛泽东倾向于与蒋介石面谈,认为在目前国际国内的局势下,见蒋有益无害,表示 :“乘此国际局势有利机会及蒋约见机会,我去见蒋,将国共根本关系加以改善。这种改善如果做到,即是极大利益,哪怕具体问题一个也不解决也是值得的。蒋如约我到重庆参加十月参政会,我们应准备答应他。”这真是雄才大略,高瞻远瞩。
![]()
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经过反复磋商,毛泽东与周恩来取得了一致意见 : 决定派林彪代表毛泽东会见蒋介石。
10月7日,林彪到达重庆,同周恩来一起与国民党展开谈判。16日,周恩来、林彪应约会见张治中。会上张治中打断林彪的话头,不欢而散。根据接触过程中的种种迹象,周恩来作出明确判断:通过谈判来解决两党之间具体问题的时机并不成熟。他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分析,蒋介石及国民党要人都倾向于以政治方法解决问题,避免军事破裂。但国民党并不急于解决,以为时间拖得越长,中共困难就越大,越有利于自己。蒋介石的所谓谈判毫无诚意;“他们的政治解决的中心仍以军事为主,而以能否服从调遣、变更防地为前提”。
1942年12月14日,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党员大会上,作关于国共关系问题的报告,指出目前是“空气缓和”,“关系恢复”,形势趋向好转,但能否解决具体问题“尚在两可之间”。南方局当前的任务是促使蒋介石改变其对中共的敌意。中共的基本方针是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和民主。具体方针是争取国共一致合作发展。此后,周恩来、林彪又几次同国民党方面谈判,国民党方面始终未提出任何方案,虚与委蛇,毫无诚意。
1943年1月,周恩来会见张治中,宣读中共方面最后的4项意见:一是党的问题,中共在抗战建国纲领下取得合法地位,并实行三民主义。国民党中央亦可在中共地区办党办报;二是军队问题,希望中共军队改编为4个军12个师,并按中央军队待遇;三是陕北边区,照原地区改为行政区,其他各区另行改组,实行中央法令;四是作战区域,原则上接受开往黄河以北的规定,但现在只作准备,待战事完毕后保证立即实施。如战时情况可能,亦可商量移动。
张治中逐条抄录并核对后送交蒋介石。蒋介石立刻召集临时军事会议。会上发言的人众说纷纭,都看蒋介石。但蒋介石没有表态,谈判搁浅,毫无进展。
回顾当年的国共谈判,未取得任何结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共关系。关键还是要等到抗日战争胜利,中共力量进一步扩大,蒋介石才不得不在全国人民的巨大压力下同意国共和谈,遂有1945年10月10日的《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回顾自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以来,到今天已101年,国共两党的力量已今非昔比。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谁真正代表中国人民的意愿?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中共从来都不想打内战,只希望尽可能有商有量,维持全国的统一,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致力和平建设。历史发展到今天,笔者个人认为,今时今日,国民党应该认清历史进程、正视政治现实,和共产党站在一起,旗帜鲜明地反对倚仗外部势力妄图卖台的民族败类“台湾民主进步党”,致力中国的和平统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