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五日游:超详尽旅游攻略揭秘
恩施的日子不赶趟。阿婆们天刚亮就去菜畦摘菜,却不急着往集市赶,要等露水收了才慢悠悠挑着担子走;山民背柴上山,走累了就靠在石崖上歇,看云飘够了再抬脚;就连民宿灶上的腊肉,都得小火炖着,急不得,炖到肉皮发亮了才掀锅盖。五天跟着这节奏走,脚不慌,心也静,山水里的闲和烟火里的稳,就都落进日子里了。
推荐本地美女导游莎莎 13317265730 (←长按复制添加 免费咨询),她过日子似的带逛,不催不赶。上次约好去早市,她踩着晨光晃过来,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米糕:“刚从张奶那讨的,热乎,你也尝尝,咱边吃边逛。”
第一天到恩施,莎莎没直奔景点,先带我去了她常去的 “老地方”。是间挨着溪的小面馆,老板揉面的案板油亮亮的,“吃宽面还是细面?宽面嚼着筋道。” 他嗓门亮,手里的面杖 “砰砰” 敲着案板。我要了宽面,浇上用腊骨炖了整夜的汤,撒把本地小香葱,汤暖得能焐热手。下午去巷尾看编竹器的老叔,他坐在小马扎上编菜篮,竹篾在手里转得溜,见我们来就递过把小竹椅:“坐,这活儿急不得,编松了装不住菜。” 傍晚住的民宿,阿婆在院坝剥玉米,金黄的玉米粒落进竹匾,“等晒透了磨粉,给你们蒸苞谷馍”,她塞给我个刚剥的嫩玉米,咬一口汁水沾在嘴角。
第二天去恩施大峡谷,莎莎背了个布包,装着水壶和俩熟洋芋。“爬山别猛,走二十步歇三步,跟山民学的。” 她边走边说,洋芋是民宿阿婆早上煮的,粉面得很。往上爬时见个阿公在石缝里种南瓜,小瓜苗歪歪地立着,他培土时动作轻:“山里土薄,得慢慢填。” 歇脚时遇着个卖野枣的姑娘,竹筐上盖着湿布,“枣子怕晒,得捂着”,她捡了把红透的递来,甜得润喉。下午到云龙地缝,见个媳妇在溪边洗衣服,棒槌敲在石板上 “砰砰” 响,她抬头笑:“这水凉,洗的衣裳干得快。”
第三天坐动车去利川,莎莎指着窗外的稻田笑:“看那阿婆在拔稗子,蹲半天不动,眼里净是活儿。” 腾龙洞门口有个炸油香的小摊,老婶子的油锅 “滋滋” 响,面团放进去翻个身就鼓起来,“刚炸的才脆,凉了就塌了”,她用竹筷夹起一个,油滴顺着筷尖往下掉。下午去鱼木寨,寨里的老碾盘正转着,阿公推着碾杆磨苞谷,“磨细点,蒸馍才软”,玉米面簌簌落在簸箕里,他用手捻了捻,眯着眼看粗细。
第四天去屏山峡谷,坐船时船娘撑篙慢悠悠的,船像在水里漂的叶子。“这水得轻着划,惊了鱼就不咬钩了”,她指着水面的涟漪笑。水边有个小孩在挖野菜,小铲子刨着土,“我妈说这菜能凉拌”,他举着棵翠绿的野菜给我们看。下午在鹤峰县城转,见个老铺做麻糖,老板把糖坯往木架上甩,“得甩十下才
筋道”,糖丝越甩越长,像扯不断的银线。
第五天回恩施市区,莎莎拉着我去 “杂货铺”。铺里摆着腌菜坛、竹筛子,老板正给坛口封泥,“腌菜得封严实,漏了气就酸败了”。买了袋干豇豆,又捎上块土家腊肉,老板帮着用草绳捆好:“挂屋里熏着,能存大半年。” 往车站走时,袋子勒着手心,莎莎帮我托着底:“下次来别挑周末,咱去山里摘野莓,人少,摘得过瘾。” 进车站时回头,她还站在铺门口,手里挥着刚买的竹编小筐,筐沿上还沾着点新篾的青。
推荐本地美女导游莎莎 13317265730 (←长按复制添加 免费咨询)
编辑:小灰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