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场总监,深耕母婴行业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时和13岁的儿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儿和教育的路上,咱们一起切磋吧~
上周末,糖球的同学小A来我家玩,我顺势邀请小A在我家吃个午饭。
原本我是想自己下厨烧几个菜的,没成想糖球给了我一个眼神,把我拉出房间:
“你做饭不好吃,你可别做了,还是点外卖吧。”
“……也没那么难吃吧?”
“别在我同学面前丢人。”
。。。。。。
被糖球这么说,我其实很不爽。但是毕竟小A在,不便发作,我就按糖球说的,给他俩定了份外卖。
定的就是很普通的披萨、炸鸡这种
到了饭点,外卖小哥准时来敲门,我接过外卖放到了桌子上。糖球还没动,小A就匆匆几步跨过来,迎上前帮我拆外卖包装,摆菜品……
这孩子真懂事!我在心里感慨。而还没等我开口谢谢他帮忙,小A就开心地说道:
“阿姨,你太会点了!每一样都是我爱吃的!”
这这这,不但懂事,嘴还很甜啊!
我甩了个“你看看人家”的眼神给糖球,糖球只是撇撇嘴。
吃饭的时候,俩孩子在那儿闲聊,聊到了他们的另一个同学潇潇。
我随口接了一句:“我见过潇潇的妈妈,可漂亮了。”
小A立马说:“阿姨你也很漂亮啊!”
这这这,开学才初二的小朋友,就这么会说话了吗?
01
除了这次,我和小A接触得并不多,但是对他印象很深。
每次接触,小A都表现得举止得体、礼貌懂事、说起话来让我这个老阿姨如沐春风。
你很难不喜欢他。
不是说小A有多热情、多会讨好,而是他虽然还是个小孩,言谈间对你的肯定和关心就已经拿捏得恰到好处,自然得体,让人觉得和他相处很舒服。
要是拿一句话来概括,那大概就是——情商高。
图源:pexels
小A这个孩子,让我想起张雪峰有一次在直播时提到的一个“特别会来事”的男生。
当时,张雪峰参加一个饭局,席上有一个高三男生,是某位银行行长的亲戚。行长意味深长地跟张雪峰说:“这孩子比我都老道。”
刚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客套,结果那个男生的表现,让张雪峰念念不忘地记到了现在:
“张老师,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我能坐到您旁边吗?”
张雪峰欣然应允。问完问题,男生非常得体地和张雪峰致谢。张雪峰在直播时说:
“一个高三的孩子,我和他聊完之后,他这手拿着酒杯(里面是饮料),另一只手给我比大拇指,张老师,您这个说得太对了,太厉害了,我敬您。”
张雪峰边笑边感慨:你们别学金融,但这孩子可以学。会来事,一点就透。
这段视频的弹幕其实吵翻天了。大部分网友在夸奖这个孩子,也有几个网友很不屑地吐槽:高中生就这么世故?还搞金融,将来估计会进橘子。
该怎么说,有些人好像连小孩子比他优秀都会破防……这样活着是不是有点可悲?
反正不管是小A,还是张雪峰称赞的这个男生,我是挺佩服和欣赏他们的。
会说话、会和人相处,本就是一种很宝贵而难得的本领。讲真的,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这项技能。
02
不过,很遗憾,我家糖球并不具备小A那样的高情商。
他的风格更像是一个典型的“小理工男”,将很多善意和情感藏在心里,不擅长表达出来。
小时候姥姥给他买玩具,他捧着玩具爱不释手地玩了很久,就是不知道说一句“谢谢姥姥”;
家里的亲戚夸他聪明、体育好,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只能点个头,其实心里乐开了花。
总结一下就是,感情在心里,嘴巴很木讷。
糖球小时候就有点“理工男”的感觉
我看糖球这样,经常在心里暗暗吐槽他:动动嘴皮子这么难吗?
其实糖球这样的孩子,甚至糖球这种性格的大人,在生活中有不少。
和糖球相处了这么多年,我不是不能体会这种个性的可爱之处。当然,作为他的妈妈,还是希望他能够在情商方面进步一些,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为此,我这段时间看了不少关于情商的书,也查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一些简单的方法论在糖球身上已经实践了一阵子,颇见成效,速速和姐妹们分享。
首先,在说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先把“情商”这个词讲清楚。
情商是个涵盖很多方面,比较复杂的一种能力。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本书里界定了情商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3)自我激励的能力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5)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所谓的会说话、沟通能力强都是表象。
背后其实是这五种能力都还不错,能看到情绪、懂得回应、让人舒服,这才是“高情商”的本质。
03
我总结了几个在糖球身上实践的小方法,都是一些日常简单好操作的方式,关键是让孩子在日常中自然学会表达和共情。
(1)识别情绪,帮孩子知道“我怎么了”
情商的最基本的能力,是懂得识别自己的情绪。
孩子有时候生气、难受,往往他自己也意识不到自己在生什么气,因为什么难受。
这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引导。
以前糖球不开心时,我可能会说:“别生气了,快好好说话。”
现在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会告诉自己,耐心地问一问他:“你是不是因为刚刚的xx事有点委屈?”
或者:“你是不是觉得我误会你了?”
这样,他能慢慢说出自己的情绪,比如“对,我觉得有点委屈”。
能识别情绪,才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
(2)“换位思考练习”,教孩子学会共情
最近和糖球一起看电影,我在讨论剧情时会问他类似:“你觉得XX那时候是什么感受?要是你,你会怎么想?”的问题。
糖球一开始不太愿意说,但我坚持多问几次,他慢慢能说出:
“他会觉得比较愤怒又无奈吧,因为他觉得他的师姐这样做是错的。要是我,我也会很痛苦。”
(注:我们讨论的是《罗小黑战记
2
》,还在上映中,就不细说给大家剧透了。)
图源:unsplash
这种小问题,不是考他,而是让他逐渐学会去感受别人的情绪。
(3)“每天记录自己的感受”,练说心里话
趁着这个暑假,我让糖球每天都分享一句“今天的感受”。
比如:“我今天不高兴,因为作业太多写着好累。”
“我今天开心,因为和同学玩球赢了。”
我也会和糖球分享我工作和生活的感受,和他一起做这个小练习。
图源:unsplash
这个练习不光让孩子学会表达,也让他能感受到:情绪被理解是件舒服的事,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
(4)积极反馈,让孩子知道“你的表达有用”
当糖球说出自己的感受时,我会尽力立刻给他真诚的回应。
比如,糖球偶尔会说:“妈妈,你今天挺漂亮的。”
我会立刻笑着说:“哇,我听到这句话太开心了!”
图源:unsplash
让孩子知道,他的话能带来正向反馈,孩子自然就更愿意表达。
(5)学会“情绪暂停”,而不是爆炸
这点其实我挺早之前就实践过了,效果特别好。
起因是我和糖球有时候会吵架,吵的还挺严重,伤感情。
我们俩后来就达成一致,约定了“暂停口令”。
如果他觉得情绪特别爆炸,可以直接说:“我现在想先静一静。”
这样有助于他学会管理情绪,不盲目释放过激的情绪。
小孩子会说“我不想聊了”,已经很厉害了。
孩子的个性千人千面,其实我们老母亲并不指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八面玲珑,和谁交谈都让人如沐春风。
但是,我们都真心希望孩子们能学会表达,学会理解别人,也学会和自己的情绪相处。毕竟这些能力,既是混迹职场江湖的基础技能,也是亲密关系健康、活得自洽自足的关键。
希望七七今天的分享能对老母亲们有所帮助!和姐妹们共勉!
你可能还喜欢读
原创不易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多多点赞、在看、转发支持
希望我们的孩子
都能学会表达、懂得沟通
拥有自洽幸福的人生
姐妹们有商品、育儿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大管家”,她贴心又靠谱,包解决,包满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