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里的宫女,大多是供人使唤、低眉顺眼的形象,她们做的活儿看似容易,但宫女这一宫里的小角色,也不是任何人想当就能当。
比起明朝从民间选拔宫女,清朝的宫女选拔制度更加严格。要说清朝宫女的选拔制度,就不得不说清朝的八旗制度。清朝八旗制度有外八旗和内八旗之分,外八旗是包括满人、汉人、蒙古人在内的普通旗人,内八旗则是包衣旗人,即服务于王公贵族的奴仆群体。
在这一群体内部也有区分,内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包括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服务于皇宫;下五旗包括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服务于旗主、领主家族。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而宫女则是从上三旗包衣中选拔,当然家里官太大的也不要,只要上三旗包衣任职佐领、管领以下家庭的女儿。只要年满13岁,就需要把自己的名册送到内务府备选。
清朝初期宫女一年两选,分别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顺治十八年(1661年)起,宫女选拔改为一年一度,定在每年的二月初二。
选宫女的方式,类似我们在清宫剧里看到的选秀女的方式。宫女们六人站一排,由皇帝、皇后或者太后来选。被选中的人就叫出来,当日就留在宫里,没被选中的则当天被遣出宫去。选宫女的时候,每个人身上还要再挂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姓名和所属旗名。
道光帝喜溢秋庭图轴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选宫女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宫女里如果有妃嫔家族的女子,需要单独凑一排供挑选。除此之外,每次挑选宫女会有固定的数量,如果这次选中,但是已经超过要求的名额,内务府会先记名,把女子先放回家,如果下次需要挑选宫女,优先选这些记名女子。如果其父母在下次选宫女前,让女子出嫁,属于抗旨,需要被处罚。
宫女进入紫禁城,就像鸟儿被关进了笼子里。需要受到各种规矩的约束。刚进宫的宫女们年纪都很小,宫里不许她们留长发,因此都要先剃头,等到年纪大些才能蓄发。刚进宫也不能直接服侍主子们,会先由嬷嬷带着学习宫廷礼仪、梳妆技巧。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训,就可以分配到各个宫里去服侍了。
宫女工资的多少没有具体条文规定,每个月大概是4两到20两不等,在月钱之外,宫女的吃饭、化妆品、衣服都由内务府保障,所以当宫女也是一份包吃住的工作。除了按时发放的工资和日常用品之外,宫女服侍的主子们偶尔也会发放赏赐,这也成为了宫女们主要的收入,比起皇帝和娘娘们大手一挥给的赏赐,每个月发放的数两银子可谓是九牛一毛。
黑漆描金嵌染牙妆奁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宫女并非一辈子都待在紫禁城里,到了规定的年龄也会被放出宫去。康熙年间规定,宫女满了三十岁可以被遣出宫,雍正元年则改为二十五岁。
能工作到规定年龄出宫的宫女,会被给予一定数量的赏赐,赏赐的数量不定。如果宫女服务的对象是后宫中嫔以上的娘娘,是由主子决定赏赐多少;如果服务的对象是贵人以下,则规定:进宫十五年以上赏银三十两,十年到十五年赏银二十两,十年以下十两。
孝贞显皇后像轴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以上说的都是到了年龄出宫,如果因为生病、笨手笨脚等其他特殊原因被遣出宫,就无法领到赏赐了。
从严格的八旗筛选,到繁复的礼仪训练,再到微薄的月钱和不定的赏赐,宫女的命运始终被宫廷规矩束缚。她们虽然身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却如笼中之鸟一般失去了自由,直到出宫之日才能重获新生。
宫女的一生,是封建王朝华丽帷幕后的一页暗纹,在历史中虽不耀眼,却以细腻的针脚绣出了时代悲欢。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