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浅水湾还没蛤蟆大,舰队怎么进去?”
1983年,海军司令刘华清视察某北海舰队基地,发现这浅水湾又小又浅,当基地领导解释后,他突然大怒:“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长!”
基地领导到底说了什么, 会令刘华清如此此大动肝火?
68岁焕发事业新春
1980年,小平同志在精简军队后,开始对部队进行重改,其中海军是一个重灾区。在动荡那10年,海军内部从思作风到实际工作,都受到严重的破坏。
在军队体制改革的同时,部队大单位领导班子也进行了调整。
其他部队都雷厉风行,很快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唯独海军内部停滞不前。
叶飞
一开始,为了找一个能放开手脚的管制海军的人选,上面将与海军毫无关系的交通部部长叶飞,调往海军担任司令员。
可他的工作刚开始就病倒了,在视察时突发心肌梗死。
医务人员要求,必须一边休息一边工作,否则对身体不好。
叶飞就这样工作了两年,身体状况依旧没恢复,小平同志只能另挑人选。
可选谁是一个难题,如今海疆情况复杂,海军舰艇装备落后,海战要求又高,他们必须挑一个真正懂海军、懂装备的人。
1982年9月1日,小平同志决定了海军司令的人选,他在人民大会堂经过刘华清的身边时,放慢了脚步:“你还是要回海军工作,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改。”
刘华清闻言愣住了。
他已经68岁高龄,距离上次在海军工作也已经过去18年。
其实,在2个月前就有人给他透露了消息,没想到这么快。
他犹豫自己要不要继续回海军工作,他怕以自己无法担此重任,辜负中央信任。但想起他曾经在机关大院看到的乱象,还是答应了。
9月15日,刘华清做好交接后前往海军机关报到,和叶飞做好交接。
他背后有小平等军委首长们的支持,决定好好放手将海军部门上上下下全部整治一番。
10月初,刘华清首先从机关大院下手,他将海军首长们召集在一起,坚决要改变机关大院分区不明确,职务人员混杂,孩子到处乱窜的现象,狠狠整顿了一下大院的作风纪律。
在整顿完机关大院后,刘华清就悄然离开京城,计划下部队去海防巡视,保卫国家的海防延绵数万里,这可不是一个小的工作量。
他心里苦笑着:“看来真的豁出去这条老命了!”。
我不是旅游局长
刘华清为了更好的了解海防各基地的情况,花费1年多的时间,走遍了1.8万公里海防线,几乎走遍了所有的建航基地、机场码头、舰艇编队...
不过,这趟巡视之旅的第一站他就发现了问题。
所谓的重灾区真的是“问题成堆,积重难返”,海军想要改改,必须要动大手术。
他的第一站是曾经工作过的旅顺基地,20多年前他就在这里担任过长官,故地重游后,很多场景眼熟又陌生。
基地长官带着刘华清参观了军港停泊的状态,发现这里似乎还和20多年前一样没变,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这里的船只越来越多,几乎是停不下了。
基地长官也适当的说起扩建计划,刘华清也十分重视,最重要的是战时可以直接使用。
这里的军舰也锈迹斑斑,已经服役很长时间,是时候该退休了。
随后,刘华清搭乘舰艇上了海洋岛。
这里是黄海北部海上的交通要冲,也是东北地区海防前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海军舰队就曾在这里待机。
下一站是小长山岛的一个快艇基地,正在建设中。
他们在这里挖了一个山洞,将来快艇可以直接开进去隐蔽起来,但港内的码头尚未开工,港外的防波堤微微露出水面,不及工程量的一半。
刘华清在这里一直待到退潮,才发现港池有一个大问题:“这里这么浅怎么行?这个工程必须立马停工!”
闻言,大家大吃一惊,要知道这是一个重大国防战备工程,施工队在这里风餐露宿,资金也投入了上亿,怎么谁停就停呢?
一个副司令表示:“刘司令,这个项目已经投进去一个亿,停建损失太大了!”
刘华清问:“后续还要投入多少?”
“数把个亿吧!”
刘华清哼一声:“一个亿打不住吧!这可不是花钱的问题,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建好后能容得下一支快艇支队吗?”
这话不假,大家都不是没有经验的新兵蛋子,可谁也承担不起停建的后果。
刘华清拍板作主,先停建,后续如何再商量。
这一路视察,可视察出不少问题,他们在庙岛群岛的一个无名小岛上建立了一座舰艇洞库,刘华清想要进去看看。
结果却推不开大门,推门的士兵一直加到一个排,才勉强打开。
负责人一看刘华清的脸色,已经是铁青了。
他一脸冷汗的给刘华清介绍完,出去时又遇到了大问题,出去又推不开大门了,原来是流沙已经迅速将大门给堵死了。
这种乌龙事件,在刘华清巡视的过程中不断出现。
刘华清真是痛心疾首,这么多问题难道之前就没人发现吗?建设这些花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等开战时那更是要命啊!
刘华清一直忍着没爆发,直到看到一处军事码头看到舰艇停在航道上,没有进码头。
一问才知道,原来退潮了。
所以港区航道水位太浅,舰艇必须在涨潮时才能进出,刘华清觉得很无语,难道就非得停放在这里吗?不会另寻一个军事码头?
可负责人的解释却让他怒气高涨:“营地刚刚建立完,而且这里坐落在蓬莱阁风景区,这么一大块地盘丢了可惜。”
“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长!”
刘华清怒气冲冲讽刺道:“打仗时,难道要我跟敌方司令说,咱们先被打,潮水还没涨,我的舰艇出不去,你觉得敌方会听吗?”
除了建设上的问题,刘华清发现人员上的问题也不少。
他们要追随中央的脚步,精简人员,而海军方面不仅人员臃肿,人员训练也懈怠了不少。
有一个舰队的3艘猎潜艇被风刮上岸,原因是因为3名艇长都不在,而副艇长无法独立操作,这可把刘华清气得不轻。
他当即下令,不管什么级别的舰艇军官,不合格就不能任职。
当然,刘华清也不是一味的来找错误的,相反,他十分关心舰艇人员的生活,因为舰艇本身就是一个很枯燥的工作,加上不在陆地上,战士们的生活方面、心理方面都需要更多的关注。
在岛上值班时,吃菜成了大问题。
他们一个艇一个灶,早上要从大陆区采购食材才能维持,春节时,官兵们连肉和鱼都不能敞开吃,一个领导甚至才能分到2公斤肉,一公斤猪肉、一公斤牛肉。
刘华清在视察时,对此感到十分难受。
他们的战士辛辛苦苦地用生命守护海域,竟然还吃不好饭,这是他们机关的失职。
他下定决心要建立一座现代化食品加工厂,生产配套的熟食、将蔬菜和肉类制成半成品,直接可以供应数千。
这就是他们要建立的现代化,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现代化,吃穿住行也要进入现代化。
万里巡视一结束,刘华清脑子里装了很多东西,全都要改,大刀阔斧的改。
问题虽然多,但刘华清不怕事情多,就怕根治不了。
在刘华清进入海军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意识到刘华清的态度,从机关到基层,从行动到思想、财务、营房、医院、工厂,全都进行了大整顿。
通过一系列的大整顿,海军也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这都离不开刘华清的高瞻远瞩和雷厉风行,让当时颓废、臃肿的海军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