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美俄阿拉斯加会谈已落幕。
尽管会谈未达成公开协议,但会后美国对关税政策的调整,以及中俄能源合作的持续推进,成为全球博弈中的重要看点。
![]()
8月15日,特朗普和普京进行了近三小时的闭门会谈,最终未达成任何公开协议。
但“无协议”本身就是一种信号:双方在能源合作、对俄制裁等核心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
克里姆林宫反复重申“俄罗斯与他国的能源合作不容干涉”,实则直指美国对中俄能源贸易的觊觎。
而特朗普“暂缓对华加税”的表态,更像是一种暂时的妥协,他需要时间评估局势,再决定如何施压。
说白了,特朗普不是放弃对中国加税,他是在等一个更合适的时机。
这一策略背后,实则与美国对俄乌局势的考量深度绑定 。
对美国而言,若想迫使普京在俄乌问题上让步,切断俄罗斯的能源收入是关键。
而中国作为俄罗斯能源最大买家,自然成了美国的“施压目标”。
面对美国的施压,中国的立场始终明确且坚定。
这种底气,从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度中可窥一斑
2024年,俄罗斯对中国的能源出口占到其总出口的接近一半。
![]()
不管是“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还是“中俄东线”油气通道,或者黑龙江、新疆那边的煤炭通道,都已经跑得风生水起。
而且人民币和卢布结算,降低对单一国际货币的依赖。
俄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俄能源交易中,本币结算比例超过九成。
这意味着中俄能源交易不再受美元汇率波动和美国金融制裁的限制,降低了交易风险,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结算选择。
所以,美国选择“暂缓”对华加税,实则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也正因如此,美国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既能敲打俄罗斯的能源买家,又不至于与中国彻底翻脸。
于是印度就引起了美国的关注:它既大量采购俄油,又对美出口依赖度高,容易拿捏。
所以对印度加征50%关税,包含25%对等+25%惩罚性。
美国认为印度通过“转口洗油”将俄原油伪装成第三国产品销往欧洲,间接削弱了对俄能源制裁效果,因此采取这一惩罚性措施。
![]()
印度出口联合会说这项关税措施将直接打掉印度对美出口的上百亿美元,影响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尤其是纺织、制鞋、化工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更要命的是印度从2022年开始,就靠大规模采购俄罗斯打折原油来压通胀。
可现在,这条命脉被美国“拦腰一刀”。
印度政府第一时间发声明:我们会回应。
但印度缺乏对抗美国关税的底气,它没有中俄那样的本币结算体系,能源交易仍高度依赖美元,对美出口占比高(纺织、制鞋等产业依赖美国市场),反制手段有限。
而中国既能通过本币结算规避制裁,又能以反制措施迫使美国谈判,这正是印度沦为“最大输家”的关键。
这个结局,看似是一场孤立的关税风波,实则折射出全球力量格局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而普京在国际互动中展现的坚定立场,正是这一变化的具体体现 。
他当着特朗普的面强调“不会因第三国施压而中止与中国的能源贸易”,实则堵死了美国“通过施压中国切断俄能源”的算盘。
![]()
俄政府的“铁板一块”,正是中俄政治互信与经贸协作的体现。
尽管特朗普宣称会谈“进展不错”,但也不得不承认:想通过美俄会谈撬动中俄合作,根本行不通。
这场围绕能源与货币的博弈远未结束,但一个趋势已愈发明显:单靠关税施压的时代早已过去。
中国以“准备已久”的底气稳守核心利益,俄罗斯以“强硬姿态”筑牢合作红线,而试图投机的国家终将付出代价。
参考资料:
刘览勋鉴2025-08-17和普京聊完后,对华加税的事,特朗普向中方交底,最大输家出现
![]()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