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1949年11月,一辆囚车在军警的押送下驶向东较场刑场,车中朱君友被麻绳捆得紧实。
突然,他的手腕被轻轻碰了一下,朱君友睁开眼,身旁押解的特务正微微侧头,帽檐下的眼睛快速眨了两下,
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朱先生,不要担心,我们是来救你的。
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没想到,在去刑场的路上会出现这样的转机。
![]()
1917年朱君友出生了,朱家大院的鞭炮声惊动了半个城,人称朱财神的父亲摆了三天流水席。
朱君友的童年是在佣人伺候、私塾先生专门授课中度过的。
但与其他豪门子弟不同,他总爱溜出大院看挑夫们汗流浃背地扛货,听小贩们吆喝着叫卖。
十岁那年,他看到粮店老板把发霉的米卖给灾民,跑回家缠着父亲说,爹,我们开粮仓吧,他们快饿死了。
父亲摸着他的头说,生意归生意,同情归同情。
长大后,朱君友在华西协和大学读书时接触到了几个进步学生,他们在茶馆的角落传阅禁书,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讲延安的平等生活。
![]()
他们时常讨论中国的问题不是一家一姓的富裕,是千万人的温饱。
这句话像种子落在他心里,毕业后他拒绝了父亲安排的钱庄总管职位,拿着《新华日报》的订阅单找到成都地下党负责人。
你这样的富家少爷,能吃得了苦?
负责人打量着他绸缎长衫下的白衬衫,一脸不相信,朱君友当场脱下长衫,露出里面打补丁的内衣说,我穿得起绸缎,也扛得住锄头。
加入组织后,朱君友利用父亲的关系在钱庄开设秘密账户,将朱家的部分盈利转为地下党经费。
![]()
借着巡查自家产业的名义在码头仓库里藏匿枪支弹药,甚至把祖宅后院的地窖改造成秘密会议点。
墙上挂着的名家字画后面,藏着四川的军事布防图。
1941年日军轰炸成都,城中百姓流离失所,朱君友说服父亲打开自家粮仓,又动员其他商户捐粮在少城公园设了救济点。
他戴着草帽和志愿者一起扛粮、分粥,晒得黝黑,没人认出这个满身汗味的年轻人,就是朱半城家的少爷。
地下党同志说,君友这步棋,走活了成都的救济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加紧了对地下党的搜捕,成都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街头的宪兵盘查越来越严。
![]()
朱君友按照组织安排,回到父亲身边帮忙管账。
父亲自然高兴,把钱庄、绸缎庄的账本都交给了他,外人看来,这是少爷浪子回头继承家业。
只有朱君友知道这些账本成了最好的掩护,他用绸缎进货记录地下党成员的姓名,钱庄利息标注接头时间,坏账代指暴露牺牲的同志。
一次,特务突然搜查钱庄,他正拿着账本核对,翻到给重庆地下党的活动经费时,他面不改色地说,这是保护费,做生意嘛,总得打点。
特务翻了翻其他账目,没看出破绽,骂了句奸商就走了。
然而危险总在不经意间降临,朱君友去上海交接经费,在码头被叛徒认出。
![]()
他当机立断,把藏着支票的火柴盒扔进黄浦江故意跟特务争执,给同行的同志争取转移时间。
虽然最终被捕,但他一口咬定自己是做投机生意的,没暴露任何组织信息。
在看守所里,他遇到了被关押的地下党负责人,两人用敲墙的暗号交流,他得知成都的联络点可能已被破坏。
出狱后他冒着风险,连夜通知了七个联络点转移,自己则留在城里吸引特务注意。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成都,毛人凤亲自下令肃清四川地下党。
这次特务们没给他留任何余地,酷刑轮番上阵,他的肋骨被打断三根,却始终不肯吐露半个字。
![]()
父亲托人送礼、求情,得到的回复都是此人通共铁证如山,谁保也没用。
11月27日,特务通知明日枪决,朱君友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在牢房的墙上用指甲刻下共产党万岁五个字。
或许为千万人求人,就是他能给父亲最好的交代。
第二天,朱君友看到那个眨眼,他瞬间明白了这是组织安排的营救,刑场周围的观众里混着十几个短衣打扮的汉子,他们的手都揣在怀里。
特务押着朱君友下车刚走到预定地点,突然有人喊解放军进城了,人群瞬间骚动起来。
动手!随着一声低喝,那名眨眼睛的特务突然绊倒身边的宪兵,怀里掏出的枪对准了其他特务。
![]()
周围的汉子们同时掏枪,枪声、喊叫声混在一起。朱君友被一人拽着胳膊就跑,身后传来追兵的枪声。
他们钻进旁边的小巷,七拐八绕,最终躲进一家茶馆的地窖。
摘下头套时朱君友才看清,救他的人里,有那个押解的特务,还有几个是自家绸缎庄的伙计,原来他们早就被发展成地下党员,一直在暗中保护他。
朱君友的泪水模糊了视线,从朱半城的少爷,到满身伤痕的革命者,这条路他走得从未后悔。
朱君友的一生,是从朱门到民间的跨越,
他舍弃的不只是家业,更是旧时代的安逸,坚守的不只是信仰,更是千万人的新生。
![]()
参考资料:
1. 《成都市志·党史卷》(成都出版社,2000年)
2. 《四川地下党斗争史料汇编》(四川省档案馆编,1985年)
3. 朱君友《我的革命历程》(成都文史资料第38辑,1992年)
4. 《华西都市报》“成都解放记忆”专题报道(2009年12月27日)
5.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革命烈士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