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八路军副团长王凤麟,被日军包围前,却犯了难,最后一发子弹到底是打日本军官,还是打叛徒?
1942 年 11 月 10 日黄昏,马鞍山山顶有硝烟。八路军副团长王凤麟只剩一条腿,拄着拐杖,手里攥着德国狙击步枪,枪里只剩最后一发子弹。
山脚下,叛徒唐云三正喊话劝降,唾沫横飞。远处山坡上,日军军官拿望远镜,镜片反光刺眼。
这最后一发子弹,该打唐云三还是日军军官?唐云三背叛国家,日军军官杀过同胞。这个选择,让身经百战的神枪手王凤麟格外煎熬。
日军出动六千多兵力、八架飞机猛攻,全因王凤麟。这个看似普通的副团长,其实不简单。
王凤麟原名李芳,老家黑龙江宁安。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抗日队伍。早年他潜入伪军,带动一整个营起义,这事让他在东北抗联出了名。
1935 年,组织派他去苏联东方大学学爆破技术。两年后,他带本事回国,成了八路军里少见的专业军事人才。
1938 年,他跟着干部大队到山东。在淄博矿区,他发现不少矿工出身的战士懂炸药,就牵头组建专门的爆破排。
他还创出 “四组一队” 战术:掩护队封敌人射击孔,投弹队扰敌人视线,爆破队靠近作业,冲锋队跟进占领。后来中央军委把这套战术推广全军,成了我军攻坚核心战术之一。
王凤麟射击本事也强。沂蒙反扫荡时,百米外的日军小队长正在跑,他一枪将人打死。从此,“神枪手” 名号在鲁中传开。
![]()
可命运对他残酷。1942 年夏天,莱芜吉山战斗中,他腿被子弹打穿,还受了感染。当时医疗条件差,只能截肢保命。
组织把他安排到马鞍山养伤。这座山易守难攻,山上还有 30 多个伤病员、家属和医护人员。大家只有四十多枚手榴弹、十几发步枪子弹,没人想到这里会成生死战场。
这场悲剧的起因是叛徒唐云三。唐云三以前是游击队交通员,被日军抓住后,把王凤麟在马鞍山养伤的消息全说出去。他还骗日军,说山上有兵工厂和军区高官。
日军本就恨王凤麟这个爆破战术创始人,听了更疯狂。11 月 9 日清晨,一千多名日伪军涌到山下,在孟良台、后峪岭架大炮猛轰,八架飞机也轮番扫射。
“人在山在!” 王凤麟拖残腿、拄拐杖指挥。他把伤员、老人甚至孩子都组织起来,用石块、刺刀搭最后防线。
狭窄山道成了日军的死亡陷阱。第一天,大家就打退日军十几次冲锋,杀了一百多个敌人。
日军不甘心失败,连夜从博山、莱芜调三千援军,还运大量弹药。三十多辆汽车载着敌人,堵死所有退路。
马鞍山的防御工事在炮火中慢慢塌了,弹药也快用完。战士们开始用石头砸爬上山的敌人。抗属老人冯旭臣满脸是血,还在搬石头。
王凤麟一直守在最前线。他的德国狙击步枪,是之前在沂水教堂缴获的,已经用这枪打死好几个日军骨干,现在枪膛里只剩最后一发子弹。
这时,山脚下传来唐云三的嚣张叫声:“王凤麟,投降保你荣华富贵,不然一起完蛋!”
恨意在王凤麟胸口烧。他手指已放到扳机上。叛徒危害比正面敌人还大,就是唐云三这个败类,让 30 多个同胞陷入绝境。
可他瞄准唐云三时,远处山坡有亮光闪过。那是日军指挥官用望远镜看战况,镜片反光。
他突然犹豫:唐云三已背叛,事情没法挽回。但这日军指挥官活着,后续会有更多战友在围剿中牺牲。
“汉奸只能坏一次事,日军指挥官能杀更多中国人!” 心里的话让他调转枪口,屏住呼吸,瞄准镜片反光处。
枪响了,日军师团参谋长当场倒地,军刀 “哐当” 掉在地上,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没了指挥的日军更疯狂,密集子弹打在王凤麟胸部,鲜血浸透军装。
他挣扎着靠在岩石上,看着冲上来的敌人,掏出腰间手枪,说 “投降的不是中国人”,然后开枪自杀。这年他 31 岁。
王凤麟身后的战士们,砸了枪支。有的跳崖殉国,有的和敌人拼刺刀,直到全部牺牲。
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最后 27 位守山者壮烈牺牲,却打死 200 多个日军,为主力部队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叛徒唐云三也没好下场。日军大队长没在山上找到兵工厂和高官,气得用战刀把唐云三砍死在马鞍山脚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