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产线大迁徙!西方巨头开始在稀土战中“投奔”中国?
看来中国管控稀土之后,西方真的撑不住了!
![]()
稀土荒席卷欧美,车企巨头上演“绝地求生”
自从4月,中国对七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度,全球工业神经随之绷紧。
美国国防部一份报告警示:若90天内无法获得中国控制的稀土元素,美军精确制导武器将失效、战机将停飞。
![]()
这份机密文件泄露后,西方军工复合体陷入集体焦虑。
福特CEO公开控诉稀土短缺对生产的毁灭性打击,称其生产线濒临“关闭”边缘。紧跟在德国,超过七成稀土长期依赖中国供应的汽车工厂,流水线节奏开始紊乱。
![]()
管制政策初期,全球供应链剧烈震荡。5月份稀土磁体出口量骤降至1238吨,同比下跌38.1%。
美国企业遭遇的审批困境尤为突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调查显示,半数美企稀土出口申请被搁置或拒绝。
![]()
而当欧美企业哭求“取消限量”时,中国用稀土追溯系统堵死漏洞,每克稀土自带“电子身份证”,未备案原料无法出口。欧盟谈判代表要求“恢复不限量供应”,却遭冷回击:合规贸易畅通!
那怎么办,为了得到稀土,西方实际也不是没努力过。
![]()
面对稀土困局,西方加速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
8月,美国资源公司子公司与印度企业成立稀土回收合资公司,规划年产能2000吨,这个数字看似可观,实则不足中国单日稀土产量的零头。
![]()
技术壁垒成为西方难以逾越的鸿沟。中国掌握着全球90%的稀土分离专利,离心萃取机技术更构成难以突破的护城河。
相比之下,美印合资依赖的色谱分离技术虽具环保优势,却尚未验证大规模商业化能力。
![]()
毕竟中国掌握着92%的精炼产能,专利数量是美国的5倍,甚至美国本土公司MP Materials虽然拿到五角大楼1.5亿贷款建重稀土厂,工程师也表示,试产纯度仅达军工级要求的七成。可以说,没有中国技术,矿砂只是昂贵的沙子。
更不必说,当印度一面参与美印合作,一面却将半数原矿运往中国精炼时,西方供应链自主的虚幻性暴露无遗。
![]()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泰国、墨西哥稀土出口量暴增,这些国家自身并无像样锑矿3834吨“泰国制造”氧化锑实为中国稀土的换标产品。
另外德国媒体指责中国“垄断地位源于牺牲环境”,却无视中国稀土产业的绿色变革:浸取剂用量降至传统工艺的20%,废水回收率从60%升至95%,土壤pH值恢复正常范围。
![]()
而当内蒙古矿区植被恢复面积扩大三倍时,美国加州山口矿重启后成本仍高出中国30%。
甚至在德国《南德意志报》指责中国“勒索世界”时,却选择性忽略了中国官方多次声明的立场:稀土管制仅针对军用领域,民用出口已逐步恢复。
![]()
万般挣扎,无奈之下,西方企业“妥协”了。
生产线大转移
纵然西方这么闹,且在中美斯德哥尔摩谈判后,中国玩了一手“精准松绑”,民用领域订单加速放行,军工相关全面卡死。
![]()
另外五角大楼拿着车企的稀土许可证想转给雷神公司,海关直接冻结后续出货。而这种开民用闸门、锁军事后路的策略,已经开始让西方意识到:规则制定权已在中国手中。
而中方的磁体豁免权触发搬迁潮。
![]()
稀土原料出口严控,但内置稀土磁体的扬声器、电机等成品可自由出境。雷科达迅速行动,将磁体组装线迁至苏州工厂。毕竟这笔生意账,他算的明白,在中国造完整电机,比运磁体回国组装快三个月,这是生存账。
另外博世上海工厂的机器人产线正24小时扩建,德国总部备忘录写道:“把未来押在下次贸易战停火上是愚蠢的。”
![]()
也是因为西方企业的纷纷转向,更多企业开始选择双重押注,澳大利亚Lynas在德州建厂的同时,仍将85%的磁体加工放在中国。毕竟中国供应链韧性全世界有目共睹。
所以对于西方生产线大迁移,是求生但也是认输,毕竟卡住西方脖子的从来都不是矿,而是技术。
参考资料:
“中方正严管稀土囤积,外企开始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观察者网
【中国网评】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并非“意气用事”——中国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