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音乐平台的玩法真是越来越不一样了。当别家还在靠免费听歌抢用户的时候,腾讯音乐已经让大伙儿心甘情愿主动掏钱了。
8月12日腾讯音乐的二季度财报一出来,不少人都惊了:营收84.4亿,同比涨了17.9%;调整后净利润26.4亿,涨了33%。尤其是在线音乐服务收入,68.5亿,占了总营收的81.2%,同比涨了26.4%,简直是扛大旗的存在。
消息一出,股价直接暴涨超15%,总市值冲到3163亿港币,比百度还多出700多亿,这势头够猛的。
更让人觉得厉害的是用户这边。付费用户已经到了1.244亿,同比涨了6.3%;而且大家不光愿意付费,还舍得花更多——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去年的10.7元涨到11.7元,SVIP超级会员更是突破1500万,创了历史新高。
这时候再看字节的汽水音乐还在主打免费听歌,不得不说,腾讯音乐这波操作确实有东西。
那它到底是怎么让用户甘心掏钱的?就拿QQ音乐来说,普通绿钻VIP月费15元,SVIP直接涨到40元,翻了快两倍。贵有贵的道理,除了音质更好,对粉丝来说,这可是给偶像做数据的关键。
QQ音乐搞了套勋章机制,粉丝完成任务能涨乐迷值,这直接影响艺人在热度榜上的排名。乐迷值高,在粉圈里地位也跟着高;到了平台办盛典的时候,乐迷值还能换投票权,决定“最受欢迎歌手”这类奖项,这诱惑对粉丝来说可不小。SVIP用户能领更多乐迷值,升级勋章也更快,等于给追星加了速。
今年6月底上线的付费私密聊天室“泡泡”更绝,粉丝能直接跟明星聊天。虽然不是一对一,但谁能在明星发消息后第一时间接上话,被翻牌的机会就大得多。这项权益也给了SVIP——跳过开屏广告,丝滑进聊天室,跟偶像互动的机会这不就来了?
还有卡圈文化,QQ音乐搞了“星光卡”,单抽、十抽都有,买SVIP能得抽卡机会。懂的都知道,饭圈里小卡多火,一张能炒到上万块。这玩意儿成本低,还不算邮费,抽得多了邮费都能成“天价”,但架不住粉丝喜欢,腾讯音乐这波算是把粉丝心理摸得透透的。
说起来,这些玩法不少是从韩国学来的,难怪之前腾讯音乐收购SM娱乐近10%的股权,看来是把饭圈经济的精髓学过去了。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版权硬气——签约歌手多、歌曲库全,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了版权打底,腾讯音乐还把粉丝和明星的联结延伸到了线下。就说前段时间操盘的权志龙澳门演唱会,吸引了3.6万多人;上半年靠“当燃好听”“不凡现场”两个品牌,办了超300场线下演出,近百组音乐人参与。这时候SVIP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优先购票,抢票拼的不再是手速,而是“钞能力”。
他们还盯上了开车场景,谁开车能离得开音乐?腾讯音乐手握周杰伦、Taylor Swift这些顶流的独家版权,还严格管侵权,车企自然更愿意找版权合规的合作。加上跟索尼、环球这些国际唱片公司深度合作,基本做到“开到哪听到哪”。
现在宝马、奔驰、奥迪全系都预装了QQ音乐,支持无线传输和语音控制,车载音响还认证了臻品全景声技术;沃尔沃、雷克萨斯跟酷狗音乐合作,蝰蛇音效适配车载声场;比亚迪、上汽大众这些国内头部车企也都接入了,最近还跟吉利、小米新车达成合作。车载场景不光带来了新用户,还帮着转化了不少会员,算是开辟了新路子。
有意思的是,腾讯音乐财报太亮眼,连还没发财报的网易云音乐股价都跟着涨了。资本市场这么看好音乐平台,说到底还是因为听歌是真刚需。身边亲戚朋友,不是腾讯音乐会员,也基本是网易云会员,音乐早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的音乐平台,早就不只是“播放工具”了。它承载着情绪,比如难过时听首歌治愈一下;连接着社交,比如跟朋友分享喜欢的歌单;甚至定义着生活方式,比如开车时的专属BGM。腾讯音乐正在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新的增长故事——不只是卖音乐,更是卖体验、卖情感联结。
这其实也给其他行业提了个醒:真正能留住用户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免费”,而是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把产品变成他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听歌,听的不只是旋律,更是藏在音乐里的情绪和故事,谁能把这些抓住,谁就能走得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