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AI顶会反噬整个学术圈!「不发表就会死」,NeurIPS爆仓,博士年肝4.5篇大崩溃

0
分享至


新智元报道

编辑:Aeneas

【新智元导读】就在刚刚,NUS研究者呼吁:NeurIPS、ICML、CVPR三大顶会,正在反噬整个AI学术圈!平均每个研究者每年被逼狂发4.5篇论文,已经身心俱疲。总之,顶会模型已经濒临崩溃,是时候踩刹车了!

或许你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AI和机器学习的繁荣,已经造成了一场少有人谈论的危机。

学生和研究人员过剩,就业前景有限,整个学术体系已经不堪重负。

随着NeurIPS、ICML和CVPR等会议的投稿数量激增,同行评审流程正在崩溃。

我们亲手打造的AI顶会,正在反噬整个学术圈!

为此,新加坡国立的研究者们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揭示这一现象。他们高呼:当前的AI顶会模式存在着结构性危机,已经不可持续!


论文地址:https://papers-pdfs.assets.alphaxiv.org/2508.04586v1.pdf

AI顶会的虚假繁荣,该到头了

在论文一开头,NUS的研究者们就指出了当前AI顶会的四大危害。

1.学术产出泡沫化:过去十年间,学者人均年发文量激增逾一倍,现已突破4.5篇;

2.环境代价触目惊心:单场会议的碳足迹,甚至超过主办城市日均排放量;

3.心理负荷亮红灯:71%的线上社群讨论呈现负面情绪,35%直接涉及心理健康问题;

4.承载能力濒临极限:NeurIPS 2024等顶会参会人数已开始超越场馆容量。

本来,学术会议应该是AI社区的命脉。

它不仅是传播前沿成果的场所,更是促成合作、构建社区、塑造未来的重要平台。

NeurIPS、ICML、ICLR这些会议的成长,曾经成功完成了科学使命、知识传播、社区建设和社会契约等使命。

然而如今的顶会模式——大型、集中、线下——正陷入一种「成功陷阱」。

一方面,投稿数量激增导致评审流程崩溃、质量下滑;另一方面,数千人长途跋涉造成巨大的碳排放,而高昂的参会成本也把一大波研究者挡在门外。

NUS的研究者们通过实证数据,诊断出了这一结构性危机,数据来源如下。

CSRankings.org:用于追踪2015-2024年的论文产出和教师分布;

官方会议数据(NeurIPS等):投稿量、接受率、参会人数等;

Reddit社群语料:抓取了405条与AI顶会相关的热帖;

作者单位分布:用以估算全球差旅距离和排放。

下面,就让我们来逐一分析,代表着昔日荣光的AI顶会,是怎样沦落到如今「人人喊打」的地步。

学术过劳:从「卷」到「崩」

研究者们对CS不同领域过去十年的出版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使用「Effective Faculties」这一新颖的指标,再结合CSRankings的数据,他们发现了以下现象。

过去十年,AI领域的发文量可以说呈现出指数级的暴涨。


尤其是在2023-2024年,由于LLM的爆炸式进展,AI研究者的年均发文数已经超过了4.5篇,并且还有继续飙升的趋势。


要是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30年,AI年发表论文将超过6.5万篇,是2024年的三倍。

而到了2040年,一个研究者平均一个月,就要发一篇顶会论文。

这哪里还是科研?简直就是学术体能的极限挑战!

用研究者们的话说——

投稿量的爆炸式增长不仅挤压了会议资源,也使会议从原本聚焦的知识中心演变为高密度的论文堆积场,追求的是数量而非深度。

也就是说,目前AI学术界正处于一种非可持续的高产模式。

而这种模式,造成了种种随之而来的严重后果。

比如片面追求顶会论文数量的行文,让评审体系已经不堪重负。如今的同行评审质量已经严重下降,专业性和公平性都受到了质疑。


造假和学术不端的行为也更加泛滥,比如许多人会选择用LLM生成论文,还有Prompt注入等行为。

甚至,很多研究者的研究生命周期被强行打断,因为许多成果在正式发表时,早已过时了。

更可怕的是,现在AI圈已经陷入了一种「发不出就出局」的仓鼠怪圈。

研究者们仿佛永远跑在一台学术版跑步机上,高产的压力无处不在。

这种高压文化所导致的后果就是,研究者普遍追求的是顶会的「可接受性」,而非科学价值。

同时,大量创新型、周期长、风险大的研究被挤压。

而年轻的研究者,尤其会在求职压力下陷入倦怠、焦虑,难以专注在长期发展上。

心理健康告急!社区被焦虑吞噬

研究者们还对Reddit上405条跟顶会相关的热帖做了情绪分析,发现结果令人十分担忧。

71.3%的讨论呈现负面情绪,包括愤怒、焦虑、沮丧等。

34.6%的帖子中,明确 涉及到了「焦虑」「崩溃」「失眠」等心理健康关键词。


许多评论都这样提到:「同行评审缺乏反馈」,「压力山大但必须发文章」,「没被接收就意味着一无所有」。

在这样一种体系中,所有人都在受折磨。作者疲于应付反复投稿,评审人疲于处理海量稿件,无法提供深度反馈。


而极高的拒稿率,市场引发一种赛博暴力(比如公开差评),这就直接导致了社区信任的瓦解。

相关数据显示,NeurIPS的拒稿数增长近乎指数级(R²=0.937),而接收数量的增长却有限。


甚至,连整个论文生命周期都在加剧这种焦虑。

从投稿到发表就长达6-7个月,而AI领域的技术每7个月就更新一轮,这意味着——论文刚发出来,SOTA就已更新换代,导致很多成果已经过时。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研究的成果变成了赶时髦,而非解决问题。


一次大会,碳排放量能顶一座城市

接下来,研究者们以NeurIPS 2024举办地温哥华为例,精确估算出了这次会议的碳足迹。


比如,单是来自全球的3836位论文一作的往返航班,就超过了8,254吨的二氧化碳当量。

这个数据,相当于温哥华这座城市68万居民的每日碳排放总量。

也就是说,仅一次会议,就等于整个城市一天的碳消耗!


而且,这还没算酒店、会场运营、餐饮等其他因素呢。

与此同时,ICML和ICLR等其他大会也出现了类似趋势:差旅排放占据总碳足迹的大头,并且在这五年间,碳排放量就已经增长了4倍以上。



因此,目前的顶会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环保上不可持续;高昂的签证+机票+住宿费会导致极高的门槛,尤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者;而弱势群体会更难参会,也导致公平性被打破。

场地也顶不住了!NeurIPS开始「抽签入场」

而且,顶会的场地也顶不住了。

比如NeurIPS 2024在温哥华会展中心举行,该场地的最大容量为1.8 万人。

然而会议注册人数几乎满额,逼得主办方不得不启动抽签机制,来限制非作者入场。

因此,学生、独立研究者、边缘学者可能被「挡在门外」,自然交流、跨领域合作机会被压缩,这样就使得学术社群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严重受限。



总的来说,当前集中式、大型会议的组织方式,正在被其自身的体量压垮。

所以,该怎么办呢?

NUS的研究者们,由此提出了一种更可持续的方案——「社区联邦会议」(CFC)模型。

CFC的核心理念就是——「全球标准,地方实现」。

通过拆分传统会议的三大功能——评审/发表、成果传播、社区建设,CFC构建一个去中心化、弹性强、由社区主导的新架构。

它的三层结构如下。

第一层:统一的全球评审与出版平台

在这一层中,所有投稿都通过一个全球统一的数字平台进行提交与评审。

平台由多个学术组织(如 AAAI、ACM)联合运营,全年开放,滚动评审。

另外,不再设定固定的会议时间、地点、门槛,让评审变得更加灵活和持续。

而接收的论文可以直接在平台发布,获得全球公认的学术出版资质。

这样就避免了集中轰炸式的截稿日,大大缓解了评审压力们,并且还会鼓励更长周期、更深层次的研究。

同时,这种机制也非常有利于NLP工具辅助的审稿系统建设(如自动推荐评审人、检测利益冲突、审稿异常标记)。

审稿的公平性和效率,也就大大提升。

第二层:区域化联邦会场

第二层,就是一个区域化联邦会场,用于本地展示与社群交流。

其中,作者可在其所在地区的「区域性联邦会场」展示研究成果。

会场可由大学、研究所、学生组织等举办,规模建议为500–1500人。

并且,同一批被接收的论文可以在多个地区同步展示,不再集中在一个城市。

这样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减少跨洲旅行,显著降低碳排放;签证、住宿、长途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并且,这种机制还更适合深入互动,改善心理健康与社群连接,也可以更灵活地覆盖全球不同文化语境与研究习惯。

举个例子,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就可以各自设立联邦会场,所有内容在同一平台发布,但交流却是本地化的。

第三层:数字同步与全球互联

可以说,第三层就是CFC区别于传统多会场会议的关键。


CFC模型和传统会议的特征

其中,所有区域会场由一个全球数字主线(Global Digital Layer)打通。设有全球主旨演讲 / 颁奖环节,可从某一会场直播至所有会场。

所有论文都将拥有数字海报厅(permanent poster halls),供大家讨论。研究者也可以通过Slack/Discord等主题聊天室,加入跨地区的学术群组。

这样做的优势就在于,消除了「主会vs分会」的等级结构,让全球参与者都能同步共享核心内容,线上交流不再被「边缘化」。

总之,当前的集中式AI顶会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必须进行一场结构性变革。

而CFC就是一场真正的科研系统重构,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科学传播,什么是学术共同体。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https://www.alphaxiv.org/abs/2508.04586v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很多人理解错了!“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关键就是杜绝躺平…

很多人理解错了!“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关键就是杜绝躺平…

火山诗话
2025-11-17 10:30:55
白色方领紧身T恤搭配灰色瑜伽,简单大方又有时尚感

白色方领紧身T恤搭配灰色瑜伽,简单大方又有时尚感

美女穿搭分享
2025-11-17 15:47:01
两袖清风,十恶不赦!

两袖清风,十恶不赦!

梳子姐
2025-11-17 14:23:12
广东两名CBA球员,全运会U22淘汰赛合砍0分1误,球迷:赶快清除掉

广东两名CBA球员,全运会U22淘汰赛合砍0分1误,球迷:赶快清除掉

南海浪花
2025-11-17 14:10:04
换车,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陷阱。

换车,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陷阱。

爱吃糖的猫cat
2025-11-16 18:14:27
苹果将自2026年起改为春秋两季发布iPhone

苹果将自2026年起改为春秋两季发布iPhone

新浪财经
2025-11-16 23:31:38
地面屋顶已变白,出现积雪!2025年湖南下半年第一场雪落在这里,不止一个地方下雪

地面屋顶已变白,出现积雪!2025年湖南下半年第一场雪落在这里,不止一个地方下雪

潇湘晨报
2025-11-17 13:20:13
解放军:日本全境将成为攻击目标,15分钟精准覆盖!这是实战预告

解放军:日本全境将成为攻击目标,15分钟精准覆盖!这是实战预告

沧海旅行家
2025-11-17 14:14:09
震惊!杨兰兰案第四次庭审,惊爆全网

震惊!杨兰兰案第四次庭审,惊爆全网

热点菌本君
2025-11-16 17:48:30
解放军军舰逼近日本岛,高市早苗万万没想到,中方反制这么快

解放军军舰逼近日本岛,高市早苗万万没想到,中方反制这么快

空天力量
2025-11-16 17:24:00
放心,打不起来

放心,打不起来

基本常识
2025-11-16 23:57:22
俄朝站队怒批高市,特朗普迅速与日切割后,中方做开打前最后警告

俄朝站队怒批高市,特朗普迅速与日切割后,中方做开打前最后警告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7 00:33:22
一夜损失40000亿美元背后,这位18岁中国少年轰动世界!

一夜损失40000亿美元背后,这位18岁中国少年轰动世界!

阿燕姐说育儿
2025-11-15 06:36:19
女子早年常被丈夫酒瓶砸头家暴,现将他送养老院每月给300元退休金,男子道歉求原谅:永远不再打骂老婆,希望给我个机会

女子早年常被丈夫酒瓶砸头家暴,现将他送养老院每月给300元退休金,男子道歉求原谅:永远不再打骂老婆,希望给我个机会

扬子晚报
2025-11-17 07:28:43
美团:2025年洗浴中心订单量增长30%

美团:2025年洗浴中心订单量增长30%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6 18:31:03
高市早苗长记性了,承诺对台海谨言慎行,中方大白话警告效果极佳

高市早苗长记性了,承诺对台海谨言慎行,中方大白话警告效果极佳

boss外传
2025-11-16 16:30:03
混音队主教练:杨瀚森是一个无私的球员,他让队友变得更好

混音队主教练:杨瀚森是一个无私的球员,他让队友变得更好

懂球帝
2025-11-17 13:52:06
美媒曝光中国轰炸计划:如果日本敢走错半步,或遭毁灭性打击

美媒曝光中国轰炸计划:如果日本敢走错半步,或遭毁灭性打击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16 14:54:03
我精子检查为0已8年,40岁妻子怀孕,我没闹,看到检查结果却懵了

我精子检查为0已8年,40岁妻子怀孕,我没闹,看到检查结果却懵了

真实档案
2025-11-11 17:36:55
乌军能否守住红军城?不能!

乌军能否守住红军城?不能!

史政先锋
2025-11-17 16:09:20
2025-11-17 17:19:00
新智元 incentive-icons
新智元
AI产业主平台领航智能+时代
13888文章数 662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头条要闻

女子出差遭客户强制猥亵获工伤认定 称公司拒支付薪资

头条要闻

女子出差遭客户强制猥亵获工伤认定 称公司拒支付薪资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二次封后的宋佳凭什么狂妄?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汽车要闻

荣威M7+豆包大模型 用车机AI策划说车视频怎么样?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旅游
家居
公开课

教育要闻

12岁小学生自杀

数码要闻

三星Galaxy Buds 4 Pro耳机曝光:外观设计革新+头部动作控制

旅游要闻

水杉渐红醉游人

家居要闻

回廊通道 强化空间秩序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