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华尔街》剧照)
电影台词:
Greed is right.(贪婪是对的。)
撰文|燕十三
出品|有戏
二十年了。
世纪颐园那几栋违章建筑,至今还稳稳地立在西安的风里。它们见过城管换了几拨制服,看过拆违运动起起落落,甚至陪着某位官员从科级爬到副厅,资产从几百万涨到几个亿。
如果不是有人递信到中央巡视组,这桩“城市风景”还会继续屹立,直到楼体老化、租金落灰。
在中国城市管理史上,违建通常的命运是“拆掉”。可在这里,它们被赋予了另一种命运——“镀金”。
镀金的手法不复杂:官商合体、司法护航、制度漏洞当橡皮筋,伸缩自如。
从规划批的四栋楼,硬生生长出五栋违建,还能出租二十年,这不仅是工程质量过硬,更是权力质量过硬。
1、第一招:300万的魔术
(关联报道详见微信自媒体《法与情》)
2005年,肖红亮还是个正科级干部,突然从兜里摸出300万买下开发商15%的股份。
按照他的工资水平,这笔钱的来路,大致有三种解释:
中了福利彩票,但新闻里没见过他领奖;
亲友众筹投资,但那也该写在财产申报表上;
或许,这就是问题的起点。
可他没解释,组织也没深问。
钱,就这样从“不明”变成了“明明在账上”,而人,也从科级一路被提拔到副厅级。
这300万的魔术,不仅变出了股权,还变出了仕途的绿灯。
2、第二招:股权漂白术
2009年,肖红亮要晋升正处,突然想起干部不能经商,便将股权转给了岳母的公司。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我懂规矩”的动作:
你看,我不经商了;
股权?没啦,转让给岳母了;
岳母?当然是独立法人,与我毫无瓜葛。
表面看,这是一次合法的退出;实质上,这是利益的接力棒。
家族企业的妙处就在于——股份可以在亲属间传递,而利益可以跨越职务回避制度,像接力赛一样从起跑到终点不掉棒。
3、第三招:违建护身符
在世纪颐园,违建不是错误,而是资产。
小区规划批的四栋楼,在股东入局后长出了五栋违章建筑,分别出租给养老院、居委会、商户、物业公司。
二十年累计租金八千万元,这些钱没有任何一分钱进业主口袋,全是私产收益。
更魔幻的是,这些违建躲过了历次拆违运动,仿佛背上了“免拆护身符”。
原因也不复杂:你拆别人家的违建,是执法;你拆有背景的违建,是找死。
4、第四招:绿地变黄金
2012年,隔壁“大都荟”项目缺个消防出口,正愁着呢。世纪颐园南侧有块公共绿地,刚好合适。
于是,荣康公司与对方开发商一拍即合——绿地和上面的两栋建筑“处置”给人家,换来2150万元现金+3200平方米房产。
关键细节:
2150万元直接打进了岳母的私人账户;
那3200平方米的房产登记在妻子和她控制的物业公司名下;
全体业主?
从未被告知,更没投过票。
法律规定,公共绿地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处置必须业主大会表决。
可惜,在这里法律只是个安静的背景音乐,声音再大,也盖不过利益分配的喝彩声。
5、第五招:司法洗白
2018年,荣康公司股东会决定,将上述绿地交易的全部权益转给蓝基公司(妻子90%、姐姐10%持股),随后注销公司。
2023年,蓝基公司直接起诉隔壁开发商要回那3200平方米房产和违约赔偿。
结果法院判它胜诉,还没让业主出场作第三方。
等判决书上网,业主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公共财产已经被转卖、被起诉、被判给了别人,而且是全程“缺席”状态。
这是司法系统的妙笔:
不讨论前置违法,只认合同主体。
只要你站在合同一方,哪怕合同的起点是抢来的,照样可以被保护。
6、第六招:保护伞保温
举报人说,这背后有前陕西高院副院长、前省检副检察长出面打点。
这类人脉的作用,就是确保司法环节的温度适宜——不能太热(别判到业主手里),也不能太冷(别让舆论冻住案件)。
最终形成一种舒适的保温环境,让资产顺利从公共领域滑入私人腰包。
7、二十年的生意经
拆账很简单:
违建出租八千万元;
绿地交易+房产补偿约1.44亿元;
其他房地产项目收益加持,总计不低于4亿元。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2005年的那300万元。投资回报率超过1300%,周期20年,风险为零,还自带司法护航。
放在哈佛商学院,这能写进教科书,叫《如何用300万撬动4亿:一位中国厅官的地产投资课》。
8、荒诞的不是个人,而是制度缺口
有人会说,这是个贪官故事。可问题在于,这不是孤例,而是模式化生产:
公职身份+亲属代持,能规避财产申报与经商禁令;
规划审批和执法全是熟人局,违建可以合法存在;
公共资产处置没有业主大会,业主“缺席权”常态化;
司法裁判只认形式合同,不碰实质正义。
这种模式的可怕在于,它不依赖个人智商,而是依赖制度漏洞。换一个人,照样能跑通,只要他能打通那些节点。
9、公众的无力感
世纪颐园的业主二十年间举报无数次,违建纹丝不动,公共绿地一夜蒸发。
他们的权益,不是被法律明文剥夺的,而是被一次次“合法程序”切割掉的。
这种慢刀子割肉的感觉,比直接抢走更让人绝望——因为你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控诉的准确环节,每个环节都带着“合法”的标签。
10、拆的不是楼,是遮羞布
举报信送到了中央巡视组。
舆论也开始发声。
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最乐观的剧本是——违建拆除,收益返还业主,涉案人被查。
但在现实里,我们见过更多的,是风声一过、楼还在、钱还在,人换个岗位继续在体制和市场之间跳舞。
城市的天际线上,世纪颐园那几栋违建依然站着。它们像一座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事实:
在某些地方,法律是幕布,权力才是舞台。而台上的演员,早就学会了如何用一栋楼,演完二十年的发财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