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文
前段时间,电影《长安的荔枝》在全国各大影院闪亮登场,瞬间点燃了观影热潮,尤其是广东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的千年古道与地道美食“罗定肠粉”在银幕上的精彩呈现,令到本地市民感到无比自豪。
影片《长安的荔枝》以岭南特产荔枝为创作灵感,通过讲述唐代小吏李善德跨越千山万水,将荔枝从岭南送往长安的冒险历程,展现了丰富的岭南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三分之一场景在广东取景,展现了许多生动的画面:马队飞奔、驿站歇息,尤以“美丽田园”——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最为出彩。此地保存着广东最古老、文字记录最丰富的初唐摩崖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龛岩摩崖石刻,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蜿蜒的古驿道再现了唐代岭南通往中原重要交通道的风貌。龙龛岩摩崖石刻,位于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龙龛岩的溶洞中,龙龛岩摩崖石刻以年代早、刻字多、保存好而诸称于世,为全国仅存四处武后时期石刻之一,是广东现存年代最早、保留文字最多的初唐摩崖石刻,是岭南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为岭南第一唐刻,历来被称为“粤之瑰宝”。
据传龙龛岩有老龙蜕骨于岩洞中,故名龙龛。岩洞南北走向,卷曲百米,如巨龙穿山而过,留下龙身的印模,绝无人工斧凿的痕迹,巧夺天工,故称之谓“龙龛蜕骨”。是明清时期罗定八景之一。
据史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永宁县令陈普光在这里建道场;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泷州(即今罗定)开阳人陈集原为道场撰写《龙龛道场铭并序》,并镌刻在岩洞右壁靠洞顶处。这幅石刻,距地面约3米,宽约1.1米,高约0.8米,碑文竖刻,楷书阴刻,共40行,每行字数从20余字到30余字不等,每字约为方寸大小,笔法遒丽,带古朴而富有豪气的北碑风格,镌刻技艺精湛娴熟。全文共1238字。据有关史料记载,武则天不但在治国安邦方面大有作为,而且还进行过“造字运动”。《龙龛道场铭并序》中有15个字是武则天时期的新造文字。如:“圀”为“国”字,方框内由“八方”两字组成,意“八方土地,统于一宇”。石刻虽已历经1300年,字体仍清晰可辨。
龙龛岩奇峰怪石,岩穴幽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制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景观。洞内的古迹摩崖唐刻及题刻墨书上百处,内容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诸多方面,为研究我国唐代政治和佛教活动提供了宝贵资料,不仅为龙龛岩增添了几分神秘,更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印记。是历代文史人士、收藏家与专家学者寻访的胜地。清代西江名士彭泰来已有“岭南唐刻在世,屈指最古龙龛铭”的诗句。
2013年,龙龛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龙龛岩洞口前建有仿唐护廊和围墙,将龙龛岩摩崖石刻保护起来。目前,苹塘镇委、镇政府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以电影《长安的荔枝》在该镇龙龛岩摩崖石刻景区拍摄为抓手,加快龙龛岩摩崖石刻景区规划和建设,各项工作在推进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