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能代替华法林、利伐沙班吗?
整理:师春焕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广泛用于血栓的预防和治疗。其在临床使用中存在哪些用药误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1: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适应证一样
不一样。达比加群酯与利伐沙班虽然都是新型口服抗凝药,但目前它们获批的适应证不同(表1),以后可能存在药物新增适应证、扩大适应证的情况。
表1 达比加群酯与利伐沙班获批的适应证
误区2:达比加群酯的作用机制与其他口服抗凝药一样
不一样。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II、VII、IX、X的肝脏合成发挥抗凝作用。而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是单靶点作用的抗凝药,因此抗凝效果更为可控。利伐沙班等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进而发挥抗凝作用;达比加群酯在体内转化为达比加群,达比加群直接抑制凝血因子IIa(凝血酶)活性中心发挥抗凝作用。
误区3:达比加群酯可以取代华法林
不能完全取代。适应证方面,达比加群酯不能用于机械人工瓣膜、中、重度的二尖瓣狭窄(通常为风湿性)。因为,研究者们曾在机械瓣及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中进行过相关研究[1],结果显示,使用达比加群酯疗效不理想。
特殊人群方面,达比加群酯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的循证证据充分,是这些患者优选的抗凝药物。但是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能优先考虑使用华法林[2]。华法林不依赖肾脏(仅通过肾脏排泄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肾功能不全患者可根据INR调整剂量。
误区4:达比加群酯可以与其他药物随意混用
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酯的优势之一是和食物、药物的相互作用很少。尽管这样,在用药时,仍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关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表2)。
表2 达比加群酯与临床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误区5:不知与其他抗凝药物如何转换
临床中患者可能因为某些原因需要变换抗凝药物的种类,不同抗凝药物的转换原则需在保证抗凝不中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出血风险(表3)。
表3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抗凝药物的转换[3]
误区6:达比加群酯不需要监测
由于达比加群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反应具有可预测性,通常无需常规监测。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监测也是必须的。
特殊临床情况包括:高龄、低体重、肝肾功能障碍、发生威胁生命的大出血或颅内出血、怀疑超剂量服药、怀疑有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时[6]。
上述情况可能影响达比加群酯的药代动力学或出现药效学异常,因此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达比加群酯的应用仍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可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定性判断出血风险[7]。
误区7:达比加群酯不需要调整剂量
达比加群酯常规使用不需要调整剂量。特殊情况下,如体重过小,合并用药,年龄过大或者肝肾功能存在问题,可能需要减小少剂量。
例如: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常规剂量为150mg bid特殊情况下,年龄≥75岁,肌酐清除率30–50ml/min,或接受强效P-糖蛋白(P-gp)抑制剂联合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或之前曾发生胃肠道出血等,对于存在上述一种或多种风险因素的患者,医生可考虑将患者的每日剂量减少为110mg bid。
误区8:不知围手术期如何调整
根据患者肾功能不同及手术出血风险不同,术前停用时间也不同(表4),大多数患者术前停药24~48h,可以安全地接受手术治疗。一旦确定已充分止血,应该重新使用利伐沙班。
表4 围手术期利伐沙班的调整[6]
误区9:达比加群酯出血无计可施,没有拮抗剂
达比加群半衰期较短,失效较快,多情况下仅需停药而不需要药物逆转治疗。严重出血时,首先应该停用药物,如果患者最后一次服药时间在2~4h之前,可以口服活性炭甚至洗胃,以减少吸收,也可以通过透析来降低达比加群浓度。当达比加群引起危及生命的出血时,应开始使用达比加群特异性拮抗剂依达赛珠单抗治疗。依达赛珠单抗已在中国上市[7],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Fab)片段,其结构可完全嵌合包裹达比加群,可与游离的或已结合凝血酶的达比加群结合,阻碍其与凝血酶结合逆转其抗凝作用。
参考文献:
[1]Daniel TT Chong, Felicita Andreotti, Peter Verhamme, et al.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by the Asian Pacific Society of Cardiology on Strategies for Thrombotic and Bleeding Risk Management. Eur Cardiol. 2021 May 28; 16: e23.
[2]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静脉血栓栓塞症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抗凝治疗微循环专家共识.《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1年1月。
[3]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 26(1): 74.
[4]赵晓静, 门剑龙, 任静. 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的实验室监测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 2021, 39(5):6.
[5]张珠博,仸静,门剑龙,翟振国. 口服抗凝药物的实验室监测进展. 中半心血管病杂志. 2019,47(10).
[6]Jan Steffel, Peter Verhamme, Tatjana S. Potpara, et al. The 2018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Practical Guide on the use of 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00, 1-64.
[7]郭维,石茂静. 口服抗血栓药物患者急性创伤大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4): 285-293.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