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账号
“中国记协”转载了
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
“增四力·向未来”学生实践团队
创作的访谈微视频
《“我觉得记者是最好的工作”》
截至目前该作品
视频播放量已突破20.7万
点赞、互动量超1.3万
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唐慧卿老师访谈微视频
《“我觉得记者是最好的工作”》
这条走红的视频,是实践团队采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唐慧卿系列的第八条微视频。镜头前,这位从业30年的新闻人,用坚定而温暖的话语诠释了她对职业的热爱:“记者是天底下最好的文字工作。”
视频发布后,迅速引发关注,2天内播放量突破10万,互动数据持续攀升,有许多媒体同行在该条视频评论区里纷纷点赞和共情: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给你发着工资让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记者是。”
“有共识。我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长期的职业习惯和使命感让我不断学习和应用,让我一直年轻和上进!”
![]()
唐慧卿系列视频的部分评论
无独有偶,该系列的首条视频《“这个时候,肾上腺素全部调动起来了”》同样成为“10万+”爆款。
唐老师那句“在找到这个点之前,你是很痛苦的;直到你突然间发现这个可以(写),那是很幸福的。”道出了无数新闻人的心声。
唐慧卿老师访谈微视频
《“这个时候,肾上腺素全部调动起来了”》
许多新闻从业者在评论区纷纷写下自己的感触与经历:
“真的是这样一个过程,采访比写作更累、更漫长、更复杂。”;
“每次采访都是燃烧生命的过程,每次回来都像大病一场。”
![]()
“薪传”视频号后台数据播放量截图
两条视频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影响力从校园“破圈”延伸至更广泛的行业群体,被中国记协、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重庆记协等转发。
两条“双10万+”爆款视频的背后,是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增四力·向未来”项目的持续深耕。该项目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访谈二十余位浙江新闻界代表人物。截至目前,团队正式出版《绽放的新闻人生:浙江新闻界影响力人物访谈录》《绽放的新闻人生Ⅱ:浙江飘萍奖获奖者访谈录》两本著作,并通过公众号“新闻派”和视频号“薪传”发布80余件高质量融媒体作品。
![]()
2025年7月24日,“增四力·向未来”团队前往金华新闻传媒中心采访李艳老师
![]()
2025年7月26日,“增四力·向未来”团队前往丽水日报前副总编辑施龙有老师(已退休)家中采访
“我们设计这个项目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锻炼队伍;二是记录前辈经验,传承职业理想,用‘确定的精神力量应对不确定的行业未来’;三是用生动的、可触摸的访谈实录,为浙江新闻史留存一些珍贵的民间史料。现在看来,这些目标正在实现。”活动策划者、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教授表示。
此次视频的广泛传播,也印证了我校持续进行新闻传播教育探索的价值——既用访谈和镜头记录前辈传播技艺及精神内核,也在一场场跨代交流中,促使学生完成从课堂走向新闻现场的成长跃迁。
![]()
“增四力·向未来”团队在金华新闻传媒中心与李艳老师合影
浙江省记协秘书长傅亦军这样评价:“中国记协转载《我觉得记者是最好的工作》这个短视频,意在激励在岗新闻工作者坚守职业定力,发扬职业精神,在传统向未来的媒体转型中续写激情!同时,也真诚感召更多的年轻学子投身到党的新闻事业中来。”
走出校园
“增四力·向未来”团队师生
不仅记录着新闻人的荣光与坚守
更在生动的实践中
锤炼着未来新闻人的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这份来自中国记协的肯定
是对我们过往成果的嘉奖!
也是对城院新闻传播教育
的未来期待!
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张丹
审核:孙亚飞
终审:李磊
出品:
![]()
tuī
jiàn
yuè
d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