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期限已到,中方发布联合声明,特朗普还在给自己找补,自己是压线签字的。
12日一大早,中方便发布了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后的联合声明,根据声明内容,双方将继续延长此前在日内瓦会谈时达成的共识,即再次延长实施24%关税90天时间,中方对美国继续保留10%关税。此外,再无其他内容,美方此前提到的中美讨论能源合作的相关事宜,联合声明中一个字都没提,看来在能源合作问题上,中美并没有谈拢。
![]()
中美继续延长90天关税暂缓期
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是在7月底进行的,可两国过了这么久才发布联合声明,难免让外界心生疑虑,难道中间发生了什么意外?其实不然,一方面,卡着12日发布联合声明,是为了让中美双方乃至外界更清楚延长时间的准确期限,另一方面,是中方保持战略定力和从容姿态的表现。
顺带一提,中美7月底举行完贸易磋商机制之后,中方对谈判进行了非常积极的评价,美方却故作姿态,美国财长贝森特当时强调,谈判的最终决定权在美方手中,要等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字之后才能确定。美方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想营造一种美方掌握主动权的假象,可事实却是,不管美方怎么故作姿态,都没有妨碍两国延长90天的结论。
中方发布联合声明之后,美方又跳出来给自己找补,声称特朗普已经签署行政令,同意对中国关税再次延长90天时间。很显然,特朗普故意压着最后时间线签署行政令,就是想给中方一个下马威,提醒中方,只要特朗普不签字,这一联合声明就发不出去。而促使美方这么做的根本原因,还是美方的不平等心态在作祟。
一方面,美方不甘心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美方从最开始对华一直加税,一直到第三轮中美磋商机制结束,中方始终掌握主动权,只要中方不愿松口的事情,美方就得不到答案,这一强硬态度从三轮磋商谈判就能看见端倪。另外,美方一直想与中方直接对话,可中方就是没有松口,直到两国在日内瓦举行会晤之后的,双方才举行了简单的电话会晤,这件事也说明,美方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几个月来的交锋,美方对中国是又气又恼,可即便美方感觉到很憋屈,还是没办法对中国发脾气,因为美方的关税威胁对中国不起作用,反而会让好不容易缓和的中美关系再次降温。直到斯德哥尔摩会谈结束后,特朗普终于找到机会重新对外宣示自己的主动权,因此会谈结束后第一时间,贝森特就宣布结果由特朗普决定。
![]()
特朗普心有不甘
然而中方可不惯着,直接对外宣布双方达成延长关税暂缓期的共识,即便美方强调特朗普在最后一刻签字,也改变不了延长关税的事实,这一细节恰恰说明,在谈判过程中,中方掌握主动权。
另一方面,美方虽然暗示外界,特朗普不签字这一协议就发不出去,可从时间节点来看,美方还是在适应中方的节奏。中美两国位于地球的两端,两国存在12个小时的时差,也就是说,中方比美国快了半天时间,可根据日内瓦会谈达成的共识,第一个90天暂缓期会在12日中午到期,也就是说,中方要在当天早上发布联合声明,告诉外界中美继续延长90天的消息。
这时候,即便美方还想拖延时间,可两国贸易拖不得,于是特朗普美其名曰,在美国时间11日签署行政令。整个时间节点顺下来,美方看似在掌握主动权,但实际上在配合中方的最后期限,因为一旦特朗普不签字,中美经贸关系很可能再次面临挑战,而美方显然并不想再经历一次港口萧条的情景。
另外,美方很可能还想借着会谈结束到发布联合声明的这段时间,和中方达成该国心心念念的能源合作,这段时间以来,美方多次放出要对与俄罗斯保持能源合作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可中方强调,中俄能源合作正当合法,将继续保持能源安全。听到中方的表态,美方可能意识到了,中美能源合作短期内没戏,因此,在约定期限到期的最后一刻,特朗普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方随即将联合声明发了出去。
![]()
美国港口
说到底,美国不想再经历一次中美经贸大萧条的景象,因为再折腾一次,美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少,上一次是能源,再有一次就不知道是什么领域的合作要遭殃了。而特朗普政府也学聪明了,即便没有达成能源合作的共识,但维持现状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还有继续谈判的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