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货美妆品牌Fan Beauty Diary(以下简称FAN BEAUTY)公开披露一起蓄意索赔案件。一名用户于2024年10月在京东平台FAN BEAUTY DIARY官方旗舰店购买了龙血面膜后,声称产品内存在飞虫,并提出高达11532元的赔偿要求(即消费金额的三倍)。随后,该用户向工商部门进一步投诉,但因提交的证据材料不充分或真实性存疑,案件未获受理。11月底,当事人于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商品开封后出现异物的视频内容,引发舆情进一步发酵。经品牌深入调查,发现该事件实为有组织的恶意索赔行为中的一环,涉事者关联账户在2024年内以相同手法累计发起4次索赔,累计金额达24735.3元。
![]()
该用户发布的开封视频截图
一、专业调查锁定三大关键证据
事件发生后,FAN BEAUTY立即启动多维度核查:
1.生产端溯源:
- 调取同批次产品全项质检报告(显示合格);
- 复核生产线监控及物料记录(无异常),物料进出记录完整可追溯;
- 合作工厂科丝美诗出具专业评估,确认生产环节引入异物可能性极低;
![]()
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同批次龙血面膜符合卫生标准
2.视频技术鉴定:
委托第三方影像机构分析投诉视频,发现重重疑点:
- 视频的拍摄手法异常,且角度经过刻意调整,存在刻意遮挡关键操作区域的镜头设计;
- 异物出现时机和位置不合常理,也与正常开封轨迹不符;
- 异物形态不符合物理规律,材质与生产线原料无关联性。
3.行为模式比对:
- 该用户关联账户在天猫、京东平台多次使用相同话术及手法索赔(2024年8月、10月累计获赔7788.3元);
![]()
该用户关联账号历史索赔记录
- 范冰冰及公司内部员工模拟测试还原人为制造异物效果,与投诉视频高度一致。
![]()
FAN BEAUTY内部模拟开封视频
二、处理结果:教育与法理并重
在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监督下,品牌向当事人出示完整证据链。涉事者(某高校学生)承认不实投诉,主动删除视频并向监管部门撤回投诉。基于其悔过态度及学生身份,本着以教代罚、惩前毖后的原则,品牌表示:暂不追究法律责任,不公开个人信息,同时保留追究民事、刑事责任的法定权利。
三、品牌行动:零容忍机制守护市场秩序
FAN BEAUTY宣布将强化两道防线:
技术防线:品牌向所有合作生产车间及原材料供应商(包括膜布、铝箔袋供应商)发出正式质量警示通告;要求供应链各环节强化异物管控体系,重点防控潜在带入风险;建立更严格的车间环境虫害监控机制,实施动态监测;完善质量追溯系统,提升异常情况响应速度。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切实保障产品安全。
法律防线:品牌将联合专业律师团队、权威司法鉴定机构及电商平台安全部门,建立完善的恶意行为识别、证据固定及快速响应机制。对于任何经查实的有组织、有预谋的职业索赔,品牌将坚决采取法律手段,依法追究其责任。
行业警示:职业索赔产业化趋势凸显
本次事件并非个案。近四年FAN BEAUTY已连续遭遇多起同类恶意索赔,而行业整体形势更为严峻。根据监管部门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美妆行业涉及恶意索赔的案件数量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高达65%。部分案件已呈现出组织化、链条化的特征,甚至诱导青少年、在校学生及其他普通消费者参与其中,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当‘打假’沦为‘假打’,伤害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整个消费生态。” FAN BEAUTY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职业索赔乱象,共同维护健康市场环境,同时强调将持续开放消费者反馈渠道,以严苛品控回馈用户信任。
一场风波,始于一场精心设计的“事故”,却终于一个充满温度的抉择。FAN BEAUTY用行动展现了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的决心,以及在查明真相后,对涉事年轻个体选择给予其改正机会的社会责任感。这起“职业索赔”踢到铁板的案例,为国货品牌在遭遇恶意挑战时如何有效自证、依法维权并传递正向价值,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观察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