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中国的建设事业中有一个人的功勋可以用简短的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这个人就是兰考县曾经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
出生于贫苦家庭的他更加懂得百姓的艰难,在国家建设期间他倾尽全力只为让中国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作为官员他一生清廉,哪怕是建国多年他的女儿都仍然穿着补丁的衣服。
![]()
在1966年,焦裕禄的次女见到了毛主席,在与主席的合影中大众发现她的衣服都是补过丁的,作为县委书记的女儿穿着简朴也展现了她们家节俭的家风,对于焦裕禄的家庭你了解多少?
![]()
这张照片就是曾经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在他的眼中看得到对民众的热爱,看得到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忱。
他的无私奉献影响的不仅仅是他的子女还有中国成千上万的后生力量,他的精神后来也被人们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
焦裕禄的出身并不好,出生于山东淄博市博山县一户普通的贫苦农民家庭,也正因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对未来发展格外看重,这也是他兢兢业业多年所坚守初心的理由。
不仅如此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就是要热爱劳动,身为农民每天前去地里劳作不怕苦不怕累早已成为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焦裕禄的成长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期虽说能够去学校学习,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年仅16岁的他也不得不被迫离开学堂。
![]()
不仅如此因为战乱的因素,农民的生活早已变得苦不堪言,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焦裕禄的祖父也因为长期的饥饿而离开了人世。
为了能够贴补家用,焦裕禄哪怕顶着小身板也要去运煤卖煤,得空时还会去煤窑做苦力以此挣取绵薄的钱财来贴补家用。
然而在这期间人们都低估了日寇的邪恶与残暴,1939年焦裕禄的父亲在抗日战争中被逼得悬梁自尽,家中嫂嫂也因为受了日寇欺辱在惊吓之后离开了人世。
![]()
原本幸福的一家在短时间内变得支离破碎,从那之后焦裕禄就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这样的生活也没有持续多久,焦裕禄被日寇抓去了辽宁充当苦工。
那段日子用“暗无天日”来形容也并不过分,好在最终焦裕禄成功逃了出来并辗转前往了江苏宿迁,有了那段“囚禁”做苦工的经历,未来的人生变化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再难击垮这个坚强的人。
![]()
为了能够活下去焦裕禄还去地主家做了两年帮工,哪怕时常被地主责骂,睡的是猪窝和牛棚他也绝不向命运妥协。
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焦裕禄才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为了能够顺利解放故乡他决意要参加民兵组织,并在1946年1月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曾经的经历加上从小所接受的教育让焦裕禄非常珍惜这次能够参与革命的机会,因此对待组织的要求与安排他都倾尽全力去完成。
在1962年焦裕禄前往了兰考主持工作,那时兰考这个地区条件非常艰苦,加之身处于沙丘地带,庄稼种植和沙丘治理都非常艰难。
![]()
但这些对于焦裕禄来说却并不能阻挡他前行,抵达沙丘后他没有摆官架子反而是和群众们在一起同吃同住,作为农民的孩子劳动对他来说也早已成为了刻进骨子里的一种行为。
不仅如此在焦裕禄看来如若自己都不能切身的参与治理过程,又如何能够准确的制定出指导方针,因此哪怕在他任职期间内涝、风沙、盐碱三大灾害都接连而至,他都依然坚守在抵抗的第一线。
![]()
而他的这种精神也激励了许多群众,其中最受其影响的就是焦裕禄的孩子们,他时常告诫孩子们想要“不劳而获”最可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光荣的。
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切实的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他还会在闲暇时间带着孩子们一起下乡参与劳动,并且哪怕是女儿也同样如此,从不娇生惯养让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个性。
![]()
这张照片就是焦裕禄的孩子们与母亲在一起时的合影,能够看到他们的穿着打扮都非常简单,哪怕是小孩子身上穿的服饰也都是单一的颜色,也没有过多的装饰。
在焦裕禄的影响下,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传统家风,孩子们对于拾豆角、捡豆子、刨花生等农活简直是“信手拈来”,而这也都是基于焦裕禄的培养。
除此外焦裕禄还时常教导孩子们“不能走捷径”,踏实肯干才是唯一的出路,在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即将面临找工作的时候,原本焦裕禄能够直接安排办公室岗位给女儿,可他却选择了拒绝。
![]()
哪怕是在妻子的要求下,焦裕禄也直接表示可以去农村锻炼、打扫厕所,或者去理发学一门手艺,但决不允许她刚出社会就体验“不劳而获”的人生捷径。
焦守凤后来被安排到了食品厂的酱菜组,不仅要每天切酱菜还要走街串巷的吆喝,焦裕禄知晓后非但没有干预,还和女儿一起去卖酱菜,用“以身作则”告诉女儿人生虽是旷野都需自己站稳脚跟,不可依附于任何一个人。
![]()
焦守凤在父亲的关怀和引导下最终也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且哪怕后来更换了工作,焦守凤都依然不忘父亲的教导。
而在众多子女中也并不是焦守凤一人受到了焦裕禄的严厉对待,在他眼中每个孩子都当一视同仁,这张照片拍摄于1966年,在天安门城楼上,焦守云见到了毛主席。
![]()
然而在合影中人们却发现作为焦裕禄的次女焦守云,哪怕是在与毛主席见面的场合中穿着的也都是补丁的衣服。
这也是源于焦裕禄所崇尚的家风是“艰苦朴素”,从小都在生活的泥泞中挣扎,焦裕禄十分能够体会过去人们的艰难与未来生活的百态。
因此哪怕是建国多年他都仍然保持着这样的简朴与清廉,家中孩子们也同样如此,每件衣服上几乎都有补丁,只要没有烂成“一块破布”就能缝补后再穿几年。
![]()
在这张照片中就更能感受到焦裕禄家风传承有多么严苛,虽说是黑白照片,但却能清晰的看出衣服手臂上下两层都是不同颜色的布匹链接而成。
然而因为常年都是这样的生活作风,所以哪怕是在如此重要的场合,焦守云也没有任何自卑的心理,这也说明了焦裕禄教育的成功。
![]()
对于他来说能够让子女坦然接受自己也应该做出表率,所以在焦裕禄妻子的回忆中也表示他的一床被子可以盖十年,到处都是补丁,加上常年浆洗布匹都已经变得有些发脆,轻轻一扯就是一个大窟窿。
![]()
哪怕是在寒冬天气,组织为了体恤他的辛劳特意给他三斤棉花做一件新的冬衣,可他却表示兰考的人们生活都十分困难,自己不能占用公家一分钱,省吃俭用才是正道。
妻子听到以后也埋怨过焦裕禄,可他却表示自己要以身作则才能让更多人懂得国家和民众的艰难,而他的经历也成为了子女学习的标杆。
![]()
这张照片就是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在她十岁时穿得棉袄都是短了一截的,为此还曾遭受了同学们的嘲笑,焦裕禄在得知此事以后告诉女儿,不遵守纪律、铺张浪费才是真正的丢人。
在父亲的鼓励下焦守云那件并不合身的衣服又接连穿了两个冬天,最后还是实在穿不了也没法加长了才拿给了妹妹焦守云穿。
![]()
虽说这样的生活十分艰难,但却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与人生体验,因此焦裕禄的每个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十分出众。
焦守凤在结束食品厂的工作后就前往了开封上班,她也是焦家孩子中第一个离开兰考的,一直在开封总工会工作到了退休。
![]()
照片中是焦裕禄的长子焦国庆,因为出生于国庆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在1967年时选择了参军,并且驻扎在沈阳军区,他所在部队被称为“董存瑞”部队,他也从班长一职做到了副团长
后来离开部队也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就任,不过返回地方后他也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反而是继续在开封市税务部门工作直到退休。
![]()
这张照片是焦守云在参与会议时的留影,曾经那个与毛主席合影的“补丁女孩”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从小到大唯一不变的就是她身上那股刻在血液中的乐观与自信。
焦守云在受到毛主席接见后在1968奶奶选择入伍当兵,1973年成功当选了党的“十大”代表,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还充当了火炬手。
幼女焦守军1972年选择参军,并且还参与了对越反击战,后来也一直在成都军区工作,丈夫和她既是同事也是亲密的战友。
![]()
次子焦跃进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兰考县东坝头乡的党委书记,后来哪怕是当上了县长也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品质前往北京卖大蒜,他也因此荣获了“大蒜县长”的称谓。
![]()
幼子名叫焦保钢,一直以来他都奋战于公安第一线,还曾多次收到了嘉奖,不过天妒英才,2013年因为积劳成疾,焦保钢脑出血,在与死神搏斗八个月后离开了人世。
焦裕禄用自己的人生信仰与坚守为祖国培养了六位优秀的人才,而他们也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延续到日常生活中。
![]()
虽说焦裕禄因为肝癌英年早逝,但他的子女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跳脱了父辈的光环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人才。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焦裕禄育有6位子女:三子因工作积劳成疾 已逝世 2014年07月10日
河北新闻网——1966年,毛泽东接见焦裕禄的女儿 2014-03-2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