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深圳南山区法院第五审判庭的气氛很微妙,一边是国民手游《王者荣耀》的缔造者腾讯,另一边是来自山东青岛的执业律师孙千和,别看她是个律师,她还有个更有意思的身份:是玩了7年王者、最高段位冲到“无双王者”的老玩家。
这场庭审足足持续了5个小时,媒体甚至还给它起了个名字——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说实话,我觉得这名字起的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背后牵动的,可能是上亿玩家的神经。
孙千和一开口,就直奔主题:凭什么我连胜后必会遇坑的队友?在这点上她也不是空口抱怨,而是拿出了自己52个赛季、1276场对局的数据,她想证明游戏的背后可能存在一种“连胜就给你配弱队友、连败就送你福利局”的隐藏逻辑。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输可以,但要输得明白。
而腾讯方面的回应也很干脆:匹配算法是商业秘密,公开的话就会成为黑产的“作弊说明书”,并且还当场放出了一些玩家的数据,比如有人打了752场,胜率76.1%;有人2398场,胜率71%;甚至还有人本赛季胜率高达88.3%。意思很明确:就是你说的“强制50%胜率”,数据并不支持。
于是,双方很快把焦点放在一个问题上——玩家的知情权和企业的商业秘密,到底哪个更重要?
▌腾讯辩护:算法是命脉,不能随便说
腾讯的立场也挺明确的:匹配机制是他们花了大价钱做出来的核心技术,属于商业机密。如果让他们公布,就跟要求肯德基公布炸鸡配方一个意思,会直接伤害公司的竞争力。
他们还提醒了一点:算法一旦公开,黑产可能立刻去研究漏洞,做外挂,甚至是设计方法来操纵匹配,因为以前游戏行业就出过类似的事,一旦细节被人钻空子了,环境会迅速变得乌烟瘴气。
当然,腾讯也并不是完全避谈了这个话题,我还记得2018年的时候,《王者荣耀》的官网其实发过一篇《狄仁杰答疑 | 匹配算法全面解析》,承认用的是ELO等级分系统来评估玩家的水平,目标就是让对局双方的实力更接近。
▌庭审焦点:5小时攻防战
原本定在15:30的庭审,这次提前了一个小时就开始了,孙千和亲自上阵,围绕三个问题和腾讯展开激烈辩护:
· 到底有没有控胜率?
· 算不算公共利益?
· 是不是商业秘密?
当中还有个小插曲还挺有意思的,法官问孙千和:你要求公开机制,有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她一时没法引用具体的条款,但作为一名专业的律师,她却说算法应该“向善”。这也说明了她这个案件的法律依据并不清晰。
她的B站账号在开庭前发了大量相关内容
不过,双方还是有一个共识的:在不伤害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玩家的合理诉求,孙千和在庭审后也说,希望能找到一个“最低限度知情原则”的平衡点,既能保护技术,又能让玩家至少知道大致的规则。
▌案件启示:一场可能没有输家的博弈
总的来说,这个案子无论怎么判,都已经对行业产生了影响,算法的透明度和商业机密保护的界限,第一次被放在法庭上这样认真的讨论。
我觉得,对玩家来说,这起诉讼的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胜利了,孙千和说:我告它,是因为太爱这游戏了。一个老玩家愿意花几年的时间、整理数据去打官司,这也已经说明了大家对公平竞技的渴望。
而对腾讯和其他游戏公司来说,这起诉讼其实抛出了一个新问题:在保护商业机密的同时,怎么能用更透明、更高效的方式跟玩家解释匹配机制的大致原理,帮他们消除疑虑和焦虑?又该如何不断优化匹配系统,尽量减少那些让玩家感到挫败的极端对局?
一场官司,未必能撼动整个行业的根本规则,但对所有玩家和从业者来说,它无疑是一次值得关注、也值得反思的机会。
*每天推送游戏资讯、新游推荐、游戏杂谈等,带你了解不一样的游戏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