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8亿,这个数字令所有人震惊不已,这是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对中国人口未来走势的预判,从14亿到5.8亿,仅仅五十年时间,我们的人口可能锐减近六成。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故事中的情节,但看看身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以及日渐稀少的婴儿啼哭声,这显然不是危言耸听,我国人口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曾经,我们担心人太多;如今,我们开始担忧人太少,当“养儿防老”变成“养儿啃老”,当“多子多福”变成“一个就够”,我国人口数量正在急剧下滑。
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导致这种局面出现呢?
新生儿人口拉响警报
2015年,当“全面二孩”政策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时,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满怀期待地描绘着一幅人口增长的蓝图,宣称中国将迎来四到五年的生育高峰!
翟振武教授指出,一旦“二孩”政策放开,我国每年新增人口将达到2000万,这个预测像一剂强心针,让担忧人口老龄化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毕竟,翟振武不是普通学者,作为国内人口学权威,他的话语极具分量,而刚开始的两年,我国新生儿人口数量似乎在印证专家的判断,确实出现了回升。
2016年,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全国出生人口达到1846万,比前一年明显增长,产房里二胎妈妈的身影多了起来,月嫂的费用也不断上涨。
2017年,虽然略有回落至1758万,但二孩占比依然可观,人们相信,这只是生育高峰的开始,然而,转折来得如此之快,数据像滑梯一样持续下滑。
每一年的统计公报都在推翻当初的预测,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降到1523万,2019年,1465万,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大关,仅有956万。
这个数字,连翟教授预测的一半都没达到,而在2023年,数字继续下滑,仅有902万,这也是近年来的最低点,甚至还不如计划生育时期的新生儿数量。
即便2024年因为龙年的缘故,许多家庭想要个“龙宝宝”,出生人口也仅仅回升到954万,四年过去了,累计新增人口不过6000多万,距离1.6亿的预测差了一个天文数字。
更令人担忧的是另一组数据:2024年,在954万新生儿诞生的同时,有1093万人离世,生不抵死,全国人口净减少139万。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人口负增长了。
“专家的判断还能信吗?”网络上质疑声此起彼伏,但比起追究预测失误,更重要的问题摆在眼前: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生了?那些曾经期待二胎的家庭,为何最终选择了放弃?
郎咸平专家预测
如果说翟振武的预测偏差让人感到不安,那么郎咸平的预测就真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50年后,中国人口将从14亿降到5.8亿”。
这位以直言著称的经济学家,用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揭示了人口危机的严重性,郎咸平的逻辑很简单:如果大家都不生二胎、三胎,按照当前的生育率推算,人口减半只是时间问题。
但人口数量的下降还不是最可怕的,真正的危机在于结构的失衡,翻开2023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能够发现潜在的隐患,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亿,占总人口的21.1%。
而65岁以上的人口更是突破2.1亿,占比15.4%,按照国际标准,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时,就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我们不仅进入了,还在加速发展。
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我国在2031年,将迈入超高龄社会的门槛,到时候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之后这个比例还会上升。
更严峻的是劳动力结构的崩溃,根据“老年抚养比”数据来看,这个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在2023年,这个比例是22.5%,意味着大约4.5个劳动力赡养1个老人。
到2050年,这个比例将变成48.8%,2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而2080年将会达到峰值,届时老年抚养比将达116.6%,即100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赡养116位老人。
如真到那时候,谁来耕种?谁来运营工厂?谁来照顾老人?这些问题触动了每个人的神经,我国人口问题真的该被重视起来了。
为何年轻人不生孩子了?
“养不起啊!”这三个字,成了无数年轻夫妻面对生育话题时的第一反应,当80后、90后乃至00后成为生育主力军,他们对养育成本的精细计算,远超父辈的想象。
从怀孕到生产,再到抚养孩子成长,花费实在是太大了,不同于八九十年代“添双筷子就是多个人吃饭”的粗放理念,现如今年轻人追求的是精细化养育。
产检、疫苗、奶粉、尿不湿,一个孩子最少要花十几万,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金额还得再翻倍,上个好点的幼儿园?月费轻松过万,日常吃喝拉撒,每月也得大几千。
这还没算上各种兴趣班,钢琴、舞蹈、英语、编程,哪个不是按年收费,动辄上万?难怪有人调侃,孩子不是孩子,是“吞金兽”。
还有房贷和车贷,这些几乎要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每个月还完贷款,扣掉生活开支,钱包里所剩无几”,这是多少城市白领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情况下,再养个孩子?那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如今年轻人连自己都养活不起,更别提省下十几万,去生一个孩子了。
而除了金钱之外,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造成的影响,才是关键所在,“已婚已育”四个字,在某些HR眼里就是扣分项,很多女性在产假结束后,重返岗位却发现自己的职位被替代了。
此外,教育内卷更是雪上加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迫使家长们加入军备竞赛,但“孩子累,家长更累”,这种恶性循环何时才能终结?
许多90后父母成了最好的例子,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房贷车贷,每一天都像在走钢丝,在这种压力下,“过好当下”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生育,从理所当然变成了需要深思熟虑的重大决定,当“养儿防老”变成“养儿啃老”,当生孩子意味着生活质量的全面下降,年轻人的选择其实已经写在了出生率的数字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