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炼金师)
随着国家医保局于8月12日正式发布的药品目录调整信息,我国创新药支付体系进入双轨制时代。这一制度的实施,标志着商保目录的设立,为符合条件的独家医药产品开启了新的支付通道。根据公告,经过初步形式审查的商保创新药目录中,包含多种备受关注的药物,如多个PD-1抑制剂及全球首个靶向Trop-2的ADC药物戈沙妥珠单抗,这些产品的引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解决了“天价药”的支付困境。
在过去几年,尽管有多款CAR-T药物通过医保形式审查,却未能成功进入最终谈判环节。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成立,旨在为高价创新药物开辟一条专属通道,着重关注那些超出基本医保定位、具有高创新程度和临床价值的药物,尤其是基因治疗、高端肿瘤药物和罕见病特效药。国家医保局主导的价格协商机制,将促进保险公司与制药企业共同探索合理的支付方案,使得患者能够更易获得这些高价药物。
商保目录内的价格保密协商机制也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避免国内低价对创新药国际市场定价的影响。例如,国产PD-1抑制剂在海外的售价可达到国内售价的30倍,此举将保护药企的全球定价策略,进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针对创新药发展的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国家层面的系统性支持已涵盖从研发到支付的各个环节。2024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整合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机制。2025年1月,国家药监局的改革进一步压缩了创新药临床试验的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同时对罕见病药实施了临床试验减免,极大提升了审批效率。
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8月12日,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初审通过,彰显了国家相关部门在推动扶持政策落地方面的决心与执行力。技术进步也在不断促进行业的发展,国内药企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领域的技术已实现全球领先,标志着中国的创新药物研发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创新药的在研管线数量截至2024年底已达到3575个,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高。其中,源头创新药物(FIC)占比突破30%,显示出显著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潜力。政策鼓励和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正在帮助中国创新药从“跟跑”转向“领跑”,提升全球竞争力。
伴随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中国创新药物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从2019年到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大幅增长,从9亿美元飙升至51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2%。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608亿美元,占全球业务发展交易总额的52.5%。多项国产创新药已获得FDA的批准,实现了自主出海,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商业化能力。
在市场表现方面,华安生物医药ETF(159508)作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投资工具,凭借其对国证生物医药指数(980015)的紧密跟踪,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布局产业龙头的机会。该指数精选了30只生物医药龙头公司,覆盖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高成长领域,前十大权重股占比接近60%。
在政策和技术双重驱动下,中国创新药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华安生物医药ETF(159508)通过完全复制和适当的替代策略,实现了对国证生物医药指数的精准覆盖,成为投资者分享生物医药产业增长红利的重要工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