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四好呀~
今天标题说的这件事,真的只是一件芝麻大点的小事。
这周在听李辛老师临证课的时候,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刚好和我最近遇到的这件事契合,想和大家分享。
他说,“我们的情感、思想、感受、欲望其实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背后是我们能量的高低,决定了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需求、想法。比如对于身体很差、能量很低的人,劝他乐观向上,其实效果是不大的。因为当人的能量很低的时候,他的心智情感的版本都很低的。这时不如去带他运动或者吃好一点,多晒晒太阳,接触一些人有能量的人事物,效果更好。当能量上升之后,人的想法就会自然改变。当人的能量高之后,审美也会有一定改变。比较虚弱的时候,总是被阴柔的东西吸引,身体强壮了,就会欣赏一些有力量感的东西。”
我最近刚好经历了一次“反向印证”。平时闻思修做功课比较认真的缘故,最近这两年,我的内核相比于往年已经稳定了很多。不是“石头压草”,强行说服自己“要稳定,不能有情绪”,而是从根源上很多事已经不执着了。很多情况下,一件事发生之后生出来的念头自然就是“转念”之后的正向念头。即使没有当下转念,过个几分钟,很快也会看到自己当时的念头,有负面情绪,也很快会调整过来,不会一直陷在里面。
不敢说自己修得有多好,但我觉得自己已经进步很大,和过去相比非常稳了。
可我最近发现,目前自身的这点功力,相比于过去的习气,以及大自然造就的人体肉身的自然反应,还是太单薄了。
首先呢,有个背景,我在“看医生”这件事上,一向是不在意“态度、服务”的。这一点在过去三十年都没变过,我几乎不去私立医院,因为我认为,对于“生病”来说,“活命、不被误诊”才是最重要的。想要享受服务的话,去五星级酒店、度假村,接受的服务更称心。公立医院的医生,每天看得病人很多、很忙,说话都比较直接,甚至有些不耐烦,我觉得这都很正常。换作是我的话,每天接待那么多的人,估计只会做得更差,可能入职第一天就被患者投诉态度不好了。
同样,虽然我平时会比较在意“环境、场域”这一类的,但也是分场合。比方说要办公,或者办活动,或者自己平时居家生活,当然要环境好。如果是去医院,目的是治病,那医院好、医生资深才是我更在意的,环境可以在所有选项权重中排倒数第一。我也并非是那种“不能睡大通铺”的人,23年我们去贵州助学的时候,住宿条件非常简陋,但是心里完全不会认为是“阻碍这个行程”的理由,想的只是做助学很有意义。
前面说这些,想表达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的我,面对去医院、看医生,理性决策是,只要医院好医生好就行,既不在意环境,也不在意医生态度。
上篇推文讲到,前段时间我凌晨去急诊了。事发突然,那天出发的时间已经是我和刘同学平时准备入睡的时间了。后来我到医院的时候,一直在不规律宫缩,肚子很痛,痛得一直掉眼泪,先后来了不同两个医生给我做内检(有经历的姐妹知道内检也挺痛的),做了胎心监护,然后又跑去另一栋楼做了b超,再回来找急诊医生看报告。其实只是那个医生语气比较急(因为那天晚上分娩中心急诊人巨多),然后说了一些类似于“不住院后果自负”之类的话,但是我瞬间就觉得委屈到爆炸了。觉得怎么医生也凶我,然后医院环境这么不好怎么住。
这件事现在过了几天回头再看,会觉得“非常不像我”。前面说了,在就医这件事上,过去三十年都是,我从来没有在乎过“环境”这个选项的。但是那天晚上,我就在意的要命。
后来院也住了,住了两天又出院了,但这件事直接影响我改变了一个决策——去哪家医院生。我之前一直产检的医院是所在城市最资深、生孩子最多的医院,这次急诊去的也是那家医院,原来也是坚定地在那里生的。因为我认为,生孩子这件事即使放在现在,2025年了,也依然是“鬼门关走一遭”。万一发生小概率事件,在医生更资深、经验更丰富的大医院,被救回来的概率更高。
可经历过那天晚上的崩溃,包括住院的那两天,我直接180度推翻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去看之前从没考虑过的“去私立医院生”的攻略,甚至把上门实地考察都安排到行程里了。
要知道,就在一星期以前,我还对“生孩子去私立医院”有偏见来着。我觉得生死攸关的大事,要什么服务和环境。
刘同学看我完全在“上头”的状态,有些担忧,觉得我不该这么冒进。这时候我已经渐渐平复下来一些了。但是经历过这么一次,我发现完全不像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样“理性”,在各种激素达到顶峰的混乱状态下,我预感自己只会更失控,环境和服务都会是让我炸毛的导火索。后来我们折中的方案是选择了之前产检医院的新院区。离我家远一些,但是医生和本部是轮岗一样的,环境好很多。
这段经历让我觉得非常讶异,仿佛重新认识了一个没有见过的自己。我以为自己不在意的点,其实在意的要命;甚至会完全推翻之前的决策。我当时上头的那个状态,如果不是刘同学劝了几句,出院当天我就要去把私立医院家庭化产房的定金给交了。
刚好回家之后听到李辛老师讲到那段话,我突然一下子就想通了。
那个时候我又困,肚子又巨痛,又担心害怕,激素水平也和平常不一样,整个人都在一种能量极低的状态。这时候外部环境的扰动会被放大得异常多,所以我才会“瞬间委屈到爆炸”,去介意自己之前完全不会在意的事。
我觉得这段经历让我对于自己之前不能理解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理解和同理心。因为我有觉察,回头看,知道是能量水平低,是我的心识还不够强大,还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情况,所以有这样的反应。也许再过几年,到生二胎的时候,即使是同样的情形再发生,我也会是完全不同的反应了。
但如果没有觉察呢?同样经历这样事情的人,她会不会觉得自己是被医生针对了、觉得“所有人都在欺负我”。如果她的亲人或者伴侣再不理解她的处境,只是觉得她“作”呢?
我之前有个毛病,总是“以己度人”,就是我认为自己能做到的事,对别人来说也应该是容易的。所以总会有很多“不理解”,不理解“这有那么难吗,这人怎么做不到”,不理解“都是成年人了,怎么还控制不好自己”。
因为自己也短暂变成了曾经“自己不理解的人”中的一员,从那个状态中跳出来之后,又回放当时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才有了真正的理解。因为自己经历过,所以以后再面对别人有情绪的时候,会给予更多的包容。
还有就是,如果发现自己在一个能量比较低的状态,最好不要在此时做重大决策。
我也会更少地去给予别人建议。也许TA只是状态不好、能量低呢,当TA状态好了,问题会自然消失。
事上渐修,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