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1岁的王健林在历经七年艰辛还清6000亿外债后,外界曾以为这位中国前首富终于“上岸”之际,然而命运并未给他喘息之机。
新一轮的股权冻结、债务纠纷与资产抛售潮再度袭来,将万达集团与这位老人推入更深的漩涡,这一次,王健林面对的不仅是商业帝国的存亡之战,更是一场关乎企业家尊严与责任的生死博弈。
千亿债务深渊
累计超过76亿元的执行标的,近十条被执行人记录,一张“失信”的判决书,正一点点撕开大连万达集团曾经耀眼的商业版图。
就在2025年8月11日,北京金融法院一纸24亿余元的执行裁定,不过是这艘商业巨轮搁浅时,又一声刺耳的船体碎裂声,而昔日雄踞中国商业地产的王者,此刻正深陷流动性危机的泥潭。
2025年开年以来,王健林名下股权冻结事件频发,累计金额已达4.9亿元,涉及大连万达商管集团、大连合兴投资等核心企业。
其中,大连合兴投资作为万达集团的“心脏”,持有万达集团99.76%的股权,其股权冻结直接掐住了整个集团的命脉。
曾是王健林商业帝国“护城河”的万达广场,如今却成了偿还巨额债务的“提款机”,数据残酷,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万达广场客流量比四年前足足少了近千万人次,销售额更是锐减51亿元。
最讽刺的是,这还是在广场总数新增了上百座的背景下发生的,这难道不说明问题吗?单店效益的大幅下滑,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其“重规模、轻运营”模式的致命缺陷。
在消费升级浪潮中,当人们纷纷涌向更注重场景体验的华润万象城、大悦城,万达广场的落寞几乎是必然。
在淄博、福州,昔日的地标甚至被悄然更名或拆牌,部分项目甚至因招商困难而直接停运,那个曾经定义了一代人消费习惯的“万达模式”,至此已是名存实亡。
致命豪赌下的危机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万达商管未能如期完成港股上市触发对赌协议,380亿元股权回购压力如悬顶之剑,债权人如永辉、苏宁等纷纷发起诉讼,追讨金额超180亿元。
2016年,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与投资者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如果公司未能在2018年顺利登陆A股,万达集团需支付高达400亿港元的回购款。
但谁能想到A股上市之路会一波三折,最终折戟,而这份协议,也如同一道致命的符咒,自此将万达拖入了债务的无底深渊,到2019年,集团负债一度逼近3000亿元。
面对雪崩般的债务,他的选择与许家印转移资产、潘石屹套现离场截然不同,王健林祭出了“断臂求生”的剧本,2017年监管收紧海外投资后,喊着“壮士断腕”的口号,试图抛售海外资产,开启所谓的轻资产转型。
2017年,万达因海外扩张激进遭遇“股债双杀”,王健林果断启动“卖卖卖”模式,清仓海外资产与国内文旅项目,以断臂求生,此后他押注轻资产转型,将万达商管从重资产持有者变为运营服务商,试图摆脱负债困境。
然而这一战略却陷入悖论,轻资产模式需要稳定租金收入支撑,但电商冲击与消费下行导致传统商业地产客流锐减,同时对赌协议的压力迫使万达加速剥离资产,核心资源流失进一步削弱品牌价值。
当整个地产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运营时,昔日的成功经验反而成了最沉重的枷锁,甩卖清单越拉越长。
2023年以来,万达累计出售超80座万达广场,回笼资金仍难填债务缺口,现金流压力持续紧绷。
24.97亿元出售万达酒店管理业务,套现超过23亿元万达电影股权,甚至在2025年5月将48座万达广场打包出售给太盟、腾讯等资本方。
然而这些看似庞大的交易,对于千亿级别的债务窟窿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更严重的是,这些举动正不断掏空万达的根基。
当作为轻资产运营核心载体的万达广场被大批出售后,所谓的“轻资产模式”便沦为一个纸面概念,珠海万达商管四次IPO失败并最终失去控制权,更是这一模式彻底破产的标志。
2024年,万达商管净利润同比下滑11.55%,租金收入增速放缓,转型迟迟未见成效,怎一个“难”字了得?
帝国内部的众叛亲离
与此同时,帝国的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析,总裁张霖辞职,接班人张春远身兼数职,疲于奔命,管理层的动荡,无疑加剧了内部的混乱。
2025年初,万达商管总裁张霖因“个人原因”辞职,这位曾主导万达轻资产转型的核心高管离职,被业内视为万达战略方向陷入迷茫的信号,此外多名区域公司负责人相继离职,部分高管甚至转投竞争对手。
更值得注意的是,王健林之子王思聪旗下的熊猫直播股权被拍卖,象征着“二代接班人计划”的实质性挫败,高管层的离散与家族传承的断裂,让万达的决策体系陷入混乱,内部凝聚力荡然无存。
在资产变卖与债务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万达员工成为危机的直接承受者,据内部消息,万达集团已启动多轮裁员,部分区域公司裁员比例高达30%,员工薪资福利被大幅削减。
更有员工透露,公司拖欠年终奖、项目提成的情况普遍存在,这种“断臂求生”的举措,虽短期内缓解了财务压力,却彻底摧毁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信任。
而外部,曾经的合作伙伴如永辉、苏宁等,也因债务纠纷反目成仇,纷纷将万达告上法庭,信用体系的崩塌,让本就深陷泥潭的万达雪上加霜,可谓是四面楚歌。
当王健林在法庭调解室蜷缩一角,当他在寺庙焚香祈福的照片被曝光,这位曾高唱《假行僧》的商业枭雄,如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落寞。
昔日“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豪言,在现实的债务绞索中显得苍白无力,盟友的起诉、高管的离职、员工的抱怨,叠加股权冻结、资产缩水的困境,让王健林从“商业教父”沦为“孤家寡人”。
结语
2025年,王健林注册珠海万达锐驰试图二次创业,但资本市场耐心渐失,合作伙伴变为债主,腾挪空间愈发狭窄。
他的困境,是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终结的缩影,昔日豪掷千金的海外并购,如今贱卖资产求生,494家商业中心在疫情与电商冲击下客流锐减。
当他从“首富”变为“被执行人”,这场危机揭示了一个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也倒逼所有企业家重新思考最根本的生存逻辑,商业世界的残酷正是在于,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永恒的变革。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万达集团被执行24亿,被执行总额超76亿》——界面新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0234696473670701&wfr=spider&for=pc
《万达集团新增24亿执行标的 累计被执行金额超76亿》——金融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0129504115833196&wfr=spider&for=pc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