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有福同享,富贵逼人
福星即为福神,人们常言“福星高照”、“五福临门”等吉祥语,期盼生活中一切顺遂,美满幸福。这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渴望。
鲁迅曾创作一篇以过年为主题的小说,名为《祝福》。何谓“福”?《尚书·洪范》中提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大致涵盖了人们对幸福的全部期盼。
一个“福”字,蕴含着无尽的吉祥。贴福字更是重要的年俗之一。人们对福的渴望如此迫切,以至于门上的“福”字要倒贴,借谐音寓意“福到”。“福”象征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人们常互相祝福,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都希望他们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福”是人们心中理想生活的象征。俗话说:全寿富贵方能称为福。一个“福”字承载了多少美好的愿望。正是出于对福的追求,福神应运而生。
![]()
福神亦称福星,人们常说的“福星高照”、“五福临门”等吉祥话,反映了人们在充满挑战的世界中,渴望避凶趋福,事事顺遂,生活美满幸福。这是世人对于理想生活的期盼,是一种亘古未变的渴望。
福星又名木星,木星亦称岁星,寓意岁中有福。古人认为岁星高照,能将福泽降临于民。因此,“福星高照”这一说法得以流传至今。
福星被人格化后即为福神,相传福神是汉朝官员杨成。
汉武帝执政时期,杨成在道州担任地方官。道州的百姓普遍身材矮小,这或许是由一种地方性疾病所致。汉武帝得知后,颇感新奇,便时常下诏命令道州官员挑选一些特别矮小的当地人进宫充当弄人,这些人被称为“矮奴”,供皇室成员娱乐。
![]()
作为道州地方官的杨成对此极为愤慨,他撰写了一道奏章呈递给汉武帝:“臣查阅国家法典,发现道州仅有矮小的子民,而无所谓矮奴,恳请圣上勿再将道州子民选入宫中充当弄人。”
汉武帝阅毕这道义正词严的奏章,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已伤害了道州百姓的自尊,不符贤明君王之德,遂废止了挑选道州矮人入宫的做法。
道州百姓为感激杨成,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堂,供奉其塑像。因杨成仗义执言,解除了使道州蒙羞的劳役,道州人视他为福神,其美名远扬,各地百姓亦纷纷效仿,祈求福神杨成赐福,供奉福神的习俗由此在民间流传。
另有观点认为,福神即三官大帝中的天官。早期道教尊奉天官、地官、水官为三官大帝,各司其职: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后来,三官大帝的地位被三清四御取代,天官逐渐成为赐福的神祇,人们供奉天官,视其为吉祥福瑞的象征。
![]()
民间年画中,福神天官的形象不可或缺。其典型形象为身着官服,系大红袍带,脚穿厚底靴,慈眉善目,长须飘逸,面带和气。部分画作中,天官手持写有“天官赐福”的条幅。有些画上,天官头顶有飞舞的蝙蝠,寓意天降吉祥、福临人间。更有热闹的天官图,除天官外,还有招财童子、利市仙官等随从相伴,色彩艳丽,充满喜庆,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人间难觅完美幸福之人,人人皆有烦忧,福神所赐之福乃众人共同企盼。因此,无论贫富贵贱,皆供奉福神。既然祈福,自然多多益善,人们便将所有福神一并供奉,福禄寿三星常联袂出现,共享人间香火。多数场合下,人们常见福禄寿三星,而非单独的福神,“福寿禄”几乎涵盖人们所有愿望。仅在特殊场合,如为老人祝寿,才会单独供奉其中一尊。
人们向往幸福生活,实则幸福常寓于生活细节之中,如眼福、口福、耳福、福相、福地、福分等。热爱生活者已学会体味细微之福,幸福即在生活点滴中显现。可见,福神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