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基于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部分细节经过艺术处理,但核心事实真实可信。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李明握着手机的手在剧烈颤抖,声音几乎变了调。电话那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语气平静却坚定。
"李明同学,请您冷静。我们已经反复核查三遍了,您确实被我校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录取。"
"634分啊!634分!你知道你们学校往年要多少分吗?"李明几乎是在咆哮,"我连投档线都没够,怎么可能被录取?"
客厅里,李明的父母面面相觑,母亲的手捂住了嘴巴,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李明同学,我理解您的震惊。"电话里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但我必须告诉您,经过我们系统的多次验证,这个结果千真万确。不过,关于您的录取情况,确实存在一些...特殊之处。"
话音刚落,整个客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01
2024年6月7日,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李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并没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反而心情沉重得像压了一块石头。
"语文还行,数学有点难,英语一般般。"他对等在校门口的父亲李建国说道,声音里透着疲惫和不安。
李建国是一名普通的车间技工,在当地一家机械厂工作了二十多年。黝黑的脸庞被汗水湿润,工作服上还残留着机油的味道。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没事,考完了就别想了。回家你妈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从李明记事起,家里的墙上就贴着神舟飞船发射的照片。每当新闻里播报中国航天的新成就,李建国总是兴奋地指着电视屏幕对儿子说:"看看,这就是咱们中国的骄傲!"
李明的母亲王秀梅是当地小学的数学老师,性格温和却很有主见。她常常对李明说:"儿子,妈妈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上大学。你一定要争口气,考个好大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李明从小就对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时,他的作文题目永远是《我的梦想》,内容永远离不开飞船、火箭和浩瀚的宇宙。初中时,他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航天科普书籍,房间里摆满了各种飞机模型。
高中三年,李明一直很努力,但成绩只能算中等偏上。班主任张老师经常说:"李明这孩子很踏实,就是不够聪明。要想考个好大学,还得再加把劲。"
每次模拟考试,李明的分数总是在580到620之间徘徊。班里的学霸们动辄650、660分,李明只能羡慕地看着他们。
"儿子,咱家没啥背景,你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李建国经常在吃饭时对李明说,"你看你表哥,当年考了个二本,现在在市里当公务员,生活多稳定。"
但李明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呐喊:"我要考北航!我要学航空航天!"
高三下学期,当大家都在紧张地准备最后冲刺时,李明却陷入了迷茫。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他的成绩都在590分左右,距离北航的录取线相差甚远。
"明明,要不咱实际点,报个稳妥的学校?"王秀梅心疼地看着日渐消瘦的儿子,"妈妈打听过了,咱们省的理工大学也不错,你这个分数进去绰绰有余。"
"不!"李明的态度出奇的坚决,"我就要报北航!哪怕考不上,我也要试一试!"
张老师找李明谈过好几次话:"李明,我知道你有航天梦,但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差距的。北航的录取分数线这些年一直很高,去年在咱们省要685分。你现在的成绩..."
"老师,我知道希望渺茫,但我真的不想放弃。"李明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万一呢?万一我高考超常发挥了呢?"
填报志愿的那天晚上,李家的客厅里灯火通明。一家三口围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页面。
"第一志愿你真的要填北航?"王秀梅最后确认了一遍。
"嗯,我想了很久了。"李明点点头,鼠标悬停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选项上,"就算考不上,至少我努力过了。"
李建国默默地抽着烟,房间里烟雾缭绕。良久,他才开口:"行,既然你决定了,爸支持你。大不了明年再来一次。"
就在李明准备点击确认的时候,张老师的电话打了进来。
"李明,我刚想起一件事。"张老师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促,"你记不记得上学期学校发过一个表格,让有特殊情况的同学填写?"
李明皱了皱眉:"好像有这么回事,但我没太在意。"
"你赶紧找找,那个表格如果还在的话,建议你一起提交。"张老师说道,"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但多一个机会总是好的。"
挂了电话,李明开始在房间里翻箱倒柜。半个小时后,他在一堆课本的夹缝中找到了那张表格。表格的标题是"特殊情况学生信息登记表",李明当时随手填了几行,也没太当回事。
"这个有用吗?"王秀梅看着那张皱巴巴的纸,疑惑地问道。
"反正也不费事,一起交了吧。"李明耸耸肩,将表格扫描后上传到了系统里。
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李明查到自己的分数时,心情五味杂陈:634分,比他预期的要高一些,但距离北航的录取线还是差了不少。
"634分,不错了!"李建国拍着儿子的肩膀,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这在咱们村可是头一份!"
王秀梅也很高兴,但心里隐隐有些担忧:"北航看来是没戏了,咱们赶紧看看其他学校吧。"
接下来的几天,各大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北航在他们省的投档线是688分,比李明的分数高出了54分。
"看来真的没希望了。"李明苦笑着摇摇头,心中的失落溢于言表。
02
7月17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李明的脸上。他正懒懒地躺在床上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弹了出来:
"恭喜您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录取,请及时关注后续通知。"
李明以为自己看错了,用力揉了揉眼睛,再次仔细查看。没错,确实是北航的录取通知!
"这不可能!"李明一下子从床上弹了起来,手机差点摔在地上。他连忙打开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
页面加载了几秒钟,结果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录取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专业-航空航天工程。
李明的心脏怦怦直跳,仿佛要从胸腔里蹦出来。他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疼痛感告诉他这不是梦。
"爸!妈!快来看!"李明冲出房间,向正在厨房做饭的父母大喊。
李建国和王秀梅闻声赶来,看到儿子激动得语无伦次的样子,还以为出了什么事。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王秀梅紧张地问道。
"我...我被北航录取了!"李明颤抖着举起手机。
夫妻俩凑过来一看,屏幕上的信息让他们瞬间石化。
"这...这怎么可能?"李建国结结巴巴地说道,"你的分数明明不够啊!"
王秀梅更是不敢相信,她连忙拿过手机,一字一句地念出来:"录取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真的假的?"
一家三口面面相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会不会是诈骗短信?"王秀梅最先冷静下来,"现在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了。"
"不对,这是官方网站查到的结果。"李明指着电脑屏幕说道,"而且短信是官方号码发来的。"
为了进一步确认,李明又登录了北航的招生网站,输入相关信息后,同样的结果再次显示出来。
"真的假的?这也太离谱了吧!"李建国挠着头,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区。邻居们纷纷上门祝贺,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同样的疑惑。
"李明这孩子平时成绩也不算特别突出啊,怎么就考上北航了?"住在楼下的张阿姨小声嘀咕。
"会不会是走后门?"有人开始小声议论。
面对各种质疑和猜测,李明一家既兴奋又忐忑。他们迫切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天下午,李明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北京的号码。
"喂,请问是李明同学吗?"电话里传来一个温和的女声。
"是的,我是李明。"
"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的工作人员,恭喜您被我校录取。我们想确认一下您的联系方式是否正确。"
李明的心跳加速:"请问...我真的被录取了吗?我的分数..."
"是的,您确实被录取了。录取通知书会在一周内寄出,请注意查收。"
挂了电话,李明仍然觉得像在做梦。他立即给班主任张老师打了电话。
"张老师,我被北航录取了!"李明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和不解。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几秒钟。
"你说什么?北航?"张老师的声音听起来比李明还要震惊,"这不可能啊!你的分数..."
"我也觉得不可能,但官网查询结果确实如此。"
张老师思考了一会儿:"明天我去教育局问问情况,这事确实有些蹊跷。"
消息在学校里传开后,引起了更大的轰动。李明的同学们纷纷打电话询问情况。
"李明,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关系啊?"同桌小王在电话里半开玩笑地问道。
"我家哪有什么关系,我爸就是个工人。"李明苦笑着回答。
学霸赵磊的电话让李明最为不安:"李明,我考了658分都没被北航录取,你634分怎么可能?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面对同学们的质疑,李明也开始怀疑起来。会不会真的是系统出错了?如果是这样,那他的梦想岂不是要破灭了?
7月18日晚上,李明一家正在吃晚饭,突然有记者敲门。
"您好,我们是《本地晚报》的记者,听说您家孩子以634分的成绩被北航录取了?"
李建国有些紧张:"是...是的,但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能否接受我们的采访?这确实是个很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王秀梅连忙摆手:"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清楚,等弄明白了再说吧。"
记者走后,一家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会不会闹大了不好?"王秀梅担忧地说道,"万一真的是搞错了,那多丢人啊。"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面对现实。"李建国叹了口气,"明天我请假,咱们一起去教育局问清楚。"
李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未眠。他既希望这是真的,又担心这只是一场美梦。634分进北航,在他看来确实太不可思议了。
03
7月19日一大早,李明一家就来到了市教育局。接待他们的是招生处的王主任,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
"王主任,我们想咨询一下我儿子的录取情况。"李建国开门见山地说道。
王主任看了看李明的成绩单和录取通知,眉头紧皱:"这个情况确实比较特殊。按照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这个分数确实进不了北航。"
"那会不会是系统出错了?"王秀梅紧张地问道。
"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但概率极小。"王主任拨通了省教育考试院的电话,"我们需要向上级部门核实情况。"
经过一番沟通,省考试院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注意到了这个特殊情况,正在与北航方面进行核实。
"目前还没有最终结果,请你们耐心等待。"王主任说道,"如果确实是系统错误,我们会及时纠正。如果录取无误,我们也会给出合理的解释。"
从教育局出来,李明一家的心情更加复杂了。他们既希望录取是真的,又担心如果是错误会带来更大的失望。
与此同时,关于李明"低分高录"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有人在微博上发帖质疑:"634分进北航?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帖子很快被大量转发,评论区里议论纷纷。
"现在的高考还公平吗?"
"肯定是有关系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哪有这种好事?"
"建议彻查此事,给广大考生一个公正的解释!"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也许人家有特殊才能或者符合特殊政策呢?不要随便猜测。"
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声,李明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这个录取机会。
7月20日下午,张老师来到李明家。
"李明,我从教育局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张老师的表情很严肃,"你的录取确实存在特殊情况,但具体原因他们也说不清楚。"
"什么意思?"李明急切地问道。
"据说是因为你符合某项特殊招生政策,但具体是什么政策,他们也在核实。"张老师顿了顿,"我建议你主动联系北航招生办,直接问清楚。"
当天晚上,李明鼓起勇气拨通了北航招生办的电话。
"您好,我是李明,就是那个634分被录取的学生。我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接电话的是一位男老师:"李明同学,我们也注意到了外界的质疑。你的录取确实符合相关规定,但由于涉及到一些敏感信息,我们需要进一步核实后才能给你详细解释。"
"请问大概什么时候能有结果?"
"最迟明天下午,我们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
挂了电话,李明的心悬在了半空中。他既期待明天的答案,又担心会听到不好的消息。
7月21日,李明的手机从早上就没停过。同学、亲戚、记者的电话接连不断。
"李明,你那个录取到底怎么回事啊?"
"听说网上都传开了,你成名人了!"
"记者想采访你,你接不接受?"
面对各方的关注和质疑,李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开始后悔为什么要报考北航,如果当初听父母的话报个稳妥的学校,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了。
下午三点,李明的手机再次响起。这次是北航招生办主任亲自打来的电话。
"李明同学,关于你的录取情况,我们已经进行了全面的核查。"主任的声音听起来很正式,"现在需要跟你确认一些信息。"
李明的心跳加速:"您请说。"
"首先,你的高考成绩634分是真实的,这一点没有问题。其次,你的录取也是合规的,符合我们的招生政策。"主任停顿了一下,"但是,你的录取确实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什么特殊情况?"李明紧张地问道。
04
北航招生办主任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严肃:"李明同学,在进一步解释之前,我需要确认一个重要问题。你在志愿填报时,除了基本信息外,还提交了一些补充材料,对吗?"
李明回想起那天晚上填报志愿的情景,那张被他随手上传的表格:"是的,我记得有一张表格,但我当时没太在意..."
"能具体描述一下那张表格吗?"主任的语气变得更加认真。
李明努力回忆着:"好像是学校发的什么特殊情况登记表,我当时觉得跟我没什么关系,就随便填了几行。"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钟,然后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
"李明同学,麻烦你现在能找到那张表格的原件吗?或者还记得上面填了什么内容?"
李明的心开始砰砰跳:"我...我去找找看。"
他放下电话,冲进自己的房间。父母看到他急匆匆的样子,也跟了进来。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王秀梅担心地问道。
"北航招生办主任要我找那张表格。"李明一边翻找一边说道,"他说我的录取跟那张表格有关。"
十分钟后,李明终于在一本练习册的夹缝中找到了那张表格的复印件。他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内容,脸色逐渐变得苍白。
表格的标题是"特殊情况学生信息登记表",下面有很多项目需要填写。李明当时只填了其中几项,其中有一项是关于家庭情况的特殊说明。
他重新回到电话前:"主任,我找到了。"
"你能读一下你在'特殊情况说明'栏目里填写的内容吗?"
李明看着表格,声音有些颤抖:"我写的是...父亲因工伤致残,家庭经济困难,母亲为基层教育工作者..."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沉默。
良久,主任才开口:"李明同学,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李明摇摇头,虽然对方看不到:"我不太清楚..."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符合特定条件的考生可以享受一定的录取优惠。你父亲的工伤情况,加上你母亲的教师身份,以及你家庭的经济状况,正好符合我们的专项招生计划。"
李明震惊了:"专项招生计划?"
"是的,这是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而设立的特殊政策。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在达到一定分数线的基础上,享受降分录取的待遇。"主任解释道,"你的634分,加上政策加分,已经达到了我们的录取标准。"
李明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他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还能成为上大学的优势。
"但是..."李明犹豫了一下,"我当时填那张表格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
"这没关系,政策就是为了帮助像你这样的学生。"主任的语气变得温和了一些,"不过,考虑到目前外界的关注度很高,我们需要对你的情况进行更详细的核实。"
就在这时,客厅里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李建国去开门,回来时脸色凝重。
"明明,是记者,还有教育局的人。他们说要来核实情况。"
李明对着电话说道:"主任,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件事,我应该怎么办?"
"你先不要接受任何采访,我们这边会尽快发布官方说明。"主任说道,"明天上午,你带着相关证明材料到我们学校来一趟,我们当面详细说明整个情况。"
挂了电话,李明看着手中的表格,心情复杂至极。原来,自己一直引以为耻的家庭困境,竟然成了改变命运的关键。
客厅里,记者和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正在等待。面对他们期待的目光,李明不知道该说什么。
"各位,具体情况我们明天会有正式说明。"王秀梅代替儿子回答道,"请大家稍安勿躁。"
记者们显然不满意这个答案,继续追问:"李明同学,你能透露一下自己被录取的原因吗?"
李明摇摇头:"我现在也不是很清楚,需要进一步核实。"
当天晚上,李明一家坐在客厅里,气氛异常沉重。
"儿子,你爸的工伤证明确实是真的。"李建国叹了口气,"十年前那次事故,我确实被评定为工伤,但咱们从来没想过这跟你上大学有什么关系。"
王秀梅也点点头:"我确实是基层教师,而且咱们家的经济状况也确实不太好。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你的录取就没有问题。"
李明看着父母,心中五味杂陈。他从小到大一直觉得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如别人,没想到这些看似不利的因素,竟然在关键时刻帮了他大忙。
7月22日一大早,李明和父母乘坐早班火车前往北京。一路上,李明的心情忐忑不安。他既期待得到最终的答案,又担心会有什么意外情况。
下午两点,他们来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里绿树成荫,到处可见航空航天元素的装饰。看着这座梦寐以求的学府,李明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招生办的办公室里,主任正在等待他们。办公桌上摆放着厚厚的一摞材料。
"李明同学,欢迎你们的到来。"主任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关于你的录取情况,我现在可以给你们一个详细的解释了。"
主任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经过我们的全面核查,李明同学的录取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他所享受的是'高校专项计划',这是国家为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提供的专门招生渠道。"
李明瞪大了眼睛:"高校专项计划?"
"没错。"主任翻开文件,"这个计划要求考生满足三个条件:本人及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同时,还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李建国和王秀梅对视一眼,他们确实符合这些条件。
主任继续说道:"李明同学提交的材料显示,他的父亲因工伤致残,母亲是乡村教师,家庭经济确实困难。这些都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那我的分数..."李明小声问道。
"高校专项计划有独立的录取分数线,通常比普通批次低30-60分。你的634分完全达到了我们的录取要求。"
听到这里,李明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自己的录取是有根据的,不是什么系统错误,也不是什么不正当手段。
但主任接下来的话让他们又紧张起来:"不过,由于这次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还需要..."
三天后,当所有质疑声达到顶峰时,北航招生办主任亲自给李明打来了电话。
"李明同学,我需要跟您确认一件事。"主任的声音听起来异常严肃,"您在高考报名时,有没有填写过任何特殊信息?或者...提交过什么特别的材料?"
李明愣了愣,开始在记忆中搜索。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急忙跑到自己的房间,翻箱倒柜地找着什么。几分钟后,他从一个文件夹的最底层,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一张已经有些发黄的纸。
那是一张看起来很普通的证明,上面盖着鲜红的印章。李明当时填报志愿时,班主任建议他一起提交的,说是"或许用得上"。他原本以为这只是走个形式,根本没当回事。
"主任,我...我想起来了。"李明的声音开始颤抖,"我确实提交了一份...但是我以为那个根本不重要..."
电话那头安静了足足十秒钟。
"李明同学,恭喜您。您提交的这份材料,正是您能够被我校录取的关键原因。而且..."主任停顿了一下,"按照相关规定,您这种情况在全国都极其罕见。"
李明手中的证明纸张哗啦啦地抖动着,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嘴唇不停地蠕动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