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敌后战场,我们看到的大多都是残忍的鬼子、勇敢的八路、高耸的炮楼和幽暗的地道,这些当然都是敌后抗日战场上的主旋律。然而敌后战场绝不只有这些,那些默默无闻的群众,也是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我们从未关注过他们,但是他们也为抗战的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敌占区小村长赵弼臣的真实故事,通过他,让我们直观感受一下,人民群众,是怎样跟侵略者抗争的。
1
1939年农历10月上旬,百户庄村公所内。赵弼臣正在算账,突然一个年轻的后生跑进来说道:“村长,王三庆让你过去,在村东公路边上。”
赵弼臣一阵头大,王三庆跟他是发小,但这货本身就是个混球,发起疯来连自己老子都打。前不久还当了皇协军的中队长,更是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赵弼臣不爱跟他来往。但如果不去,那货等会肯定来公所烦自己。赵弼臣只好磨磨蹭蹭来到村东。
村东公路边上,王三庆正跟鬼子军官大野商量事儿,见赵弼臣过来,一把搂住他,用结结巴巴的日本话跟大野介绍道:“这是我发小老赵,百户庄村长,大大的好人。”大野跟赵弼臣握了握手,算是混了个脸熟。
“老赵,日本人要在这儿修个炮楼,你们村要出人。”王三庆接着抛出个难题。
赵弼臣为难地看了看大野,小声说:“三庆,现在……”
“你大点声,这日本人听不懂中国话。”王三庆大咧咧道。
赵弼臣立刻满脸堆笑,提高声音说道:“三庆,现在正是农忙,这时候抽人手给你们修炮楼,肯定耽搁秋收,到时候交不了公粮,你可别怨我啊。”
“别给我整这虚头巴脑,又不是你们1个村,附近16个村都要出人,人家啥都没说,就你磨叽。”王三庆有些不满。
“谁磨叽了,我给你说,现在农忙,没点薪酬,肯定抽不出人。”赵弼臣满脸笑容,弄得鬼子大野以为他们谈的很愉快,不停地点头。
“就你丫的事儿多,给了你们薪酬,别的村就不好说了。”
“两个方法。”赵弼臣伸出两个指头道:“第一,谁家出人手,谁家今年的公粮给免了。第二,从今天开始,到年底,你们的人不能去村里集市上收税,我用集市的税收给大伙发薪酬。”
当年,百户庄每月都有几天开集市,附近各村都来集市上做买卖,伪军就在集市门口设卡收钱,名曰:收税。
“免公粮不太好办……那按照第二条办吧,你们村的大集,过了年再收税。”王三庆也伸出两根指头道。
鬼子大野见他们都伸出两根指头,就问王三庆什么意思。王三庆用日本话回答:“百户庄愿意出20个人。”大野一听,以为百户庄就100户,还愿意出20人,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拍着赵弼臣的肩膀连连夸赞:“吆西,吆西。”
对于一个敌占区的村长来说,不能指望他们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能让鬼子少剥削一点,就是在为抗日做贡献。
![]()
网络图片—鬼子和汉奸
2
1940年春天,中共赵县县长陈翕儒路过百户庄,赵弼臣请陈县长吃饭。闲谈中,陈县长问赵弼臣:“能不能给县大队买点西药,现在战斗频繁,很多伤员都没有药用,只能硬抗。”
“你要多少?”赵弼臣问道。
“至少一个柳条包,少了不够用。”
西药是管制药品,赵弼臣也没有把握,但是依然应承道:“我明天进城看看,回来后给你信。”
第二天,赵弼臣一大早就进了县城,找到在西医院当院长的张桐阁,问他能不能给买点西药。张桐阁跟赵弼臣是老相识,还是赵弼臣哥哥的盟兄弟,关系不错。
“你要西药干什么,那可是违禁品,日本人不让卖的。”张桐阁有些胆小。
“实话给你说,哥哥,就是买给中共陈县长的,所以这事儿不能让日本人知道。”赵弼臣倒也磊落,有啥说啥。
张桐阁沉默一阵,问道:“你要多少?”
“两个柳条包。”赵弼臣一看有戏,立刻就把药量翻了一倍。
“药可以卖给你,但是不管出城。如果让日本人知道了,你不能说是我卖的。”张桐阁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就这么定了,如果日本人发现,就说我走私药品。怕什么,日本人自己还走私军火呢。”赵弼臣豪气云干地说道。
第三天,张桐阁把药品准备好了,整整两大柳条包。怎么把药品运回去呢?赵弼臣有些犯难了。
想了半天,赵弼臣叫村公所派人赶来两辆骡子车。到城里酒厂买了两大车酒糟。傍晚的时候,把两个柳条包埋到其中一辆大车上。然后跟村里的会计赶着两辆骡子车出城。
这个时间,看守东门的应该都是王三庆手下的伪军,赵弼臣大半都认识,想着差不多能糊弄过去。谁知道到了东门一看,守门的伪军都不认识,不但不认识,还多了两个鬼子兵。赵弼臣脑袋顿时“嗡”的一声,想道:“坏了,车里的药品让人检查出来,最少挨一顿毒打。”但是,大车已经靠近东门,掉头回去更不可能,那基本就是招认了大车有问题。无奈之下,赵弼臣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
“哪里的大车?车上拉的是什么?有私货吗?”一个伪军小队长上来大模大样问道。
赵弼臣偷偷塞给小队长30元伪币,说道:“队长,我们是百户庄的,车上拉的是酒糟,喂牛的,没有私货。”
说话期间,两个伪军已经开始用刺刀朝着车上的酒糟开始乱扎了。
赵弼臣脸上平静,可是内心已经开始哆嗦了。就在这时,一个怪异的声音传来:“赵的,你的,干的什么活?”
赵弼臣扭头一看,鬼子大野正在微笑着看着自己,连忙竖起大拇指恭维道:“大野君,你的中国话越来越好了。”
虽然没有听太懂,但是大野也明白赵弼臣是在夸他的中国话,很是高兴,拍了拍他的肩膀走了。伪军小队长一看赵弼臣跟鬼子军官认识,不敢再刁难,加上两个伪军已经在大车上乱扎了一阵,算是检查过了,挥手放行。
两辆大车出了城门,飞一般的一口气跑到百户庄村口才停住。会计脸色苍白地跟赵弼臣说道:“村长,下次你可别让我来了,这要是让日本人发现,还不当场毙了咱俩啊。”
赵弼臣心脏也“突突”跳个不停,但是不能在会计面前露怯,吹牛道:“怕个毛,也不看看这是在谁的地头,敢毙咱爷们的鬼子,还没生出来呢。”
拥有广大的、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我军的群众,才是我军最终战胜敌人的法宝。
![]()
网络图片—城门前站岗的日本兵
3
1941年夏天,日伪军扫荡时,一个县大队小战士被伪军俘虏了,暂时关在王三庆据点。为了显示自己的威武,王三庆整天用一把东洋刀在小战士脖子上比划,扬言要用小战士的脖子给他的东洋刀开开口子。小战士的父母听说后,找到赵弼臣哭得死去活来,求他去王三庆那里说说,把小战士放回来。
赵弼臣琢磨着,可以去看看情况,成了就是救了小八路一条命,就算不成,王三庆也不能拿自己怎样。想到这里,赵弼臣买了瓶白酒、半斤切好的猪头肉去据点找王三庆。
王三庆这个人比较混,喝了酒还爱撒酒疯,所以平时没人愿意跟他喝酒。今天一看赵弼臣来找他,很是高兴。俩人几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了,赵弼臣趁着酒意问道:“三庆,你捉的那个小八路,年纪才十几岁,能不能放了。”
“放了?行,拿三百条大枪来。”
“我上哪儿给你弄三百条大枪啊,你看把我拆开了卖,值不值三百条大枪。”赵弼臣有些无语。跟伪军要八路,这事儿确实不好办啊。
又过了几天,小八路的父母送来十五块大洋,请赵弼臣再去活动活动。赵弼臣自己咬牙又添了五块,给王三庆送去,这次王三庆倒是没喝酒,收了二十块大洋,没说放,也没说不放,只说不会再为难那个小八路了。
几天后,小八路父母又来了。赵弼臣想了想说:“去了两趟了,我不好再去,给打个电话问一下吧。”
村公所没有电话,赵弼臣来到警察岗楼给王三庆的据点要了个电话:“三庆,那个小八路到底能不能放,赶紧给个实在话,人家的父母等着呢。”
王三庆吓了一跳:“我的哥哥唉,你在电话里让我放了八路,日本人知道了,还不活劈了我啊。”
“我不管,那家人天天来我这儿,你赶紧给我想办法。”
“我有什么办法。”
“人在你手里,你怎么就没办法了,半夜看守松点,小八路不就自己跑了吗。”赵弼臣在电话里大声嚷嚷,看着旁边的警察目瞪口呆。
“你是我亲哥,八路跑了,我不跟着吃挂落吗。”王三庆的语气有点松动。
“今天晚上就跑啊,不然我明天就去找我哥,让他去找郭炭块。”赵弼臣的哥哥跟郭炭块是盟兄弟,而郭炭块是伪军大队长,王三庆的顶头上司。
“我惹不起你。”王三庆一把挂了电话。
赵弼臣也挂了电话,对旁边的警察说道:“你没听见什么吧。”旁边的警察叫王占卿,曾经是赵弼臣的学生。见老师发问,王占卿连忙回道:“老师说啥了,我今天耳朵发炎,啥也没听见。”
当天晚上,小八路果然逃了回来。
利用自己的力量,堂而皇之地帮助八路军的时候,他已经是抗日战线的一员了。
![]()
网络图片—八路军小战士
1937年,鬼子侵略赵县的时候,国民党军队一哄而散,赵县没有一丝抵抗力量。1945年,鬼子投降前期,在八路军的领导下,赵县拥有民兵一万三千余人,解放了除县城外所有的土地。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靠的不仅仅是国共两党的几百万军队,还有数以亿计的、像赵弼臣一样的人民群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