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护士,今天摸过监护仪的电线吗?
凌晨四点的 ICU,监护仪突然发出刺耳的报警声。
护士小孟手忙脚乱地按静音键,却发现屏幕上的心率曲线变成了直线 — 不是患者出事,是电源线接触不良,插头在插座里松了半寸。
这个她接班时没在意的细节,差点让整个抢救团队白忙一场。现在她每次接班,都会像摸患者脉搏那样,攥攥监护仪的电线,感受插头是否插牢。
某设备科的故障记录显示:68% 的监护仪报警异常,源于没被重视的电线问题 —接头氧化、线路磨损、插头松动。
但临床上总有些 “习以为常”:“天天用,哪那么容易坏”“报警响了再处理也不迟”。
可急诊科护士老李记得更清楚:去年有台除颤仪,就是因为没人发现电线绝缘层破损,电击时电流窜到了金属床栏,差点伤到帮忙按压的医生。
摸电线的学问藏在指尖上
捏插头:轻轻拽一下电源线,看是否松动 ——ICU 的床旁插座常被患者家属碰歪,插头看似插着,实则接触不良。
捋线路:从机器背面摸到插座,感受是否有鼓包或硬节 — 那可能是内部线芯断裂的信号,就像老电线 “罢工” 前的预警。
查接口:呼吸机的氧气管接头有没有裂痕?输液泵的管路接口是否卡紧?
这些 “小缝隙” 可能导致数据不准。
儿科护士发明了 “设备晨检三句话”:“线没破、头没松、电满格”,边检查边念叨,像给孩子讲故事那样自然。
某儿童医院的数据显示,坚持每日线路检查后,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的抢救中断率下降了 72%。
有次实习生没在意输液泵的 “滴滴” 声,老护士弯腰一看 —— 原来进液管被折叠,而这根昨天还好用的管子,不知何时被轮椅碾出了道细痕。
护士站的设备清单上,有人贴了张便利贴:“监护仪的电线,就是患者的生命线。”
就像给患者测血压前要绑紧袖带,使用设备前也该看看:除颤仪的电极片有没有过期?
输液泵的流速校准是否在有效期?这些花不了 30 秒的检查,比任何应急预案都实在。
其实不用刻意安排时间,换液时瞥一眼输液泵的线,翻身时捋一下监护仪的线,就像给手机充电前看一眼数据线有没有破皮。
毕竟,那些藏在电线里的隐患,不会比患者的病情更复杂 — 只要你愿意伸出手,就能抓住它们。
今天路过设备时,不妨多停两秒。你摸到的不只是冰冷的电线,还有那些没说出口的 “放心” 呀。
来 源 / 护理界
2026年卫生资格考试备考要趁早!华医题库更新快、功能全:视频课程、海量题库、精品模拟卷、晋高面审辅导一应俱全,更有每日免费刷题福利!点击卡片,立即开启高效复习!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