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传情,以情为引
在护患相守的时光里,用温暖的声音描绘那些无声的守护与感动。
让我们在聆听中,感受白衣之下的仁心,体会生命交织的温情。
朗读者:孟燕星(口腔科)
工作十余载,我穿梭在医院的各个角落,见证过无数生命的起起落落,直面过形形色色生离死别的场景。每一次,当患者及其家属被痛苦裹挟,我都倾尽全力,凭借专业知识,用全身心的陪伴,试图为他们带去一丝慰藉。然而,那个夜晚的经历,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划开表象,让我对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复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班,急诊室送来一名未满百天的婴儿。小家伙面色苍黄,小小的身躯躺在病床上,稚嫩的模样让人心疼。他刚做完胆道手术还不到一个月,如今又陷入生死危机。像对待每一位急诊入院的小患者一样,我们迅速开启术前准备流程,分秒必争。很快,孩子被紧急送往手术室。
两个小时后,孩子连着呼吸机,被推回了病房。主管医生站在监护室门口,神色凝重地向家长交代:“你们再商量一下吧,然后来找我签字。”监护室的大门缓缓关上,那一声沉闷的声响,仿佛一记重锤,重重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门外,压抑着的哀哀哭声隐隐传来。医生走进来说,手术中探查发现,孩子全肠90%以上扭转坏死,已经没有手术的必要。和家长沟通后,家长同意不再进行手术,但他们还没有彻底放弃希望,所以孩子带着呼吸机回到了监护室。我看向病床上那小小的身躯,他随着呼吸机的运作微微起伏,脆弱得如同风中残烛。我按照孩子的病情,认真录入压力性损伤预报表,准备向家长解释并让他们签字。
监护室外,孩子的父母相拥而立,看到监护室门打开,他们像条件反射般迅速看过来。母亲双眼红肿,眼眶里满是泪水,像是随时都会决堤;父亲眉头紧锁,满脸疲惫,神色凝重得仿佛背负着整个世界的重量。他们的眼神中,除了对孩子病情的担忧,更多的是深深的无助。
我拿着文件,走到他们面前,轻声说道:“您好,我来和您说说孩子现在的皮肤情况好吗?”父亲缓缓抬起头,安安静静的听我说完,点了点头,他的手微微颤抖着接过我手里的纸张。母亲则拉着我的手,声音带着哭腔:“护士,我的孩子怎么样了?他疼不疼?”她的眼神中满是哀求,仿佛我是那个能决定孩子命运的人。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而温暖:“孩子现在用呼吸机维持生命,手术时的麻醉药还没代谢完,现在安静的睡着呢。”听到这番话,母亲忍不住哭喊道:“他才这么小,为什么要承受这些?”在极度的悲痛中,他们艰难地接过文件。父亲拿着笔,手却抖得厉害,字写得歪歪扭扭,仿佛每一笔都倾注了他全部的痛苦与挣扎。签完字后,他抬起头,声音沙哑地说:“护士,医生还在监护室里吧,麻烦您帮我告诉他,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心头宝,我们想等他们来,再做个决定。你们先让孩子睡,别再让他遭罪了。”
我看着他们,心中满是同情。在这沉重的打击面前,他们虽然是孩子的父母,但在这一刻,同样是孩子,是儿子和女儿,在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时,渴望从自己父母那里获得力量和支持。我点了点头,轻声说:“我理解你们,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你们已经承受了太多。等爷爷奶奶来了,一家人在一起,或许能彼此支撑。”
母亲一边流泪,一边说:“我们是不是很没用,连自己的孩子都救不了。要是直接替爷爷奶奶做了放弃的决定,我们怎么对得起他们?”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您别这么说,你们为孩子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出于爱。等待爷爷奶奶,也是尊重他们,大家一起面对,总好过独自承担。”
时间在痛苦的煎熬中缓缓流逝,每一秒对于这对父母而言,都漫长如一个世纪。他们紧紧依偎在一起,眼神始终没有离开监护室的门,仿佛这样就能给里面的孩子力量。终于,爷爷奶奶匆匆赶到。看到儿子儿媳悲痛的模样,奶奶瞬间崩溃大哭,爷爷也眼眶湿润,嘴唇颤抖。孩子的父亲再次艰难地讲述了孩子的病情。奶奶哭得几乎晕厥,嘴里念叨着:“我的乖孙儿啊,怎么会这样……”爷爷强忍着悲痛,却也是满脸哀伤。一家人抱在一起,哭声在监护室外回荡,那声音揪扯着每个人的心。
等他们的情绪稍微稳定,我走上前说:“我知道这对你们来说太残忍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爸爸妈妈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也尊重爷爷奶奶,等待你们来做决定。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疼爱,大家都看在眼里。孩子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里,虽然生命短暂,但一定感受到了满满的爱。”
爷爷奶奶微微点头,爷爷声音颤抖地说:“我们知道孩子命苦,既然医生都这么说了,我们也不能让他再遭罪。只是实在舍不得啊……”一家人陷入沉默,只有偶尔的抽泣声。我适时递上纸巾,轻声安慰。我知道,此刻我的陪伴或许无法完全消除他们的痛苦,但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一丝温暖和支持。
最终,一家人在悲痛中做出了放弃治疗的决定。当医生走进监护室,准备撤掉呼吸机和所有管路时,门外再次传来母亲声嘶力竭的哭声。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也看到人性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复杂与坚韧。孩子的父母在痛苦中,不仅要承受失去孩子的剧痛,还要兼顾整个家庭的情感。他们在亲情与现实间艰难权衡,展现出的责任与担当,令人心疼。
叙事护理,在这样的时刻彰显出独特的价值。它无关高精尖的技术,而是凭借倾听与陪伴,走进患者及其家属的内心深处,理解他们的痛苦与挣扎,给予温暖与支持。就像这个家庭,在生命的尽头,爱与理解成为支撑彼此的强大力量。而我,愿在每一个这样的至暗时刻,化身微光,用陪伴与倾听,为他们照亮前行的一小段路,让这份爱与理解在痛苦中传递,给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勇气。
文 | 陆丽君
编辑 | 宣传中心 郝洁
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科普号
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新闻号
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挂号平台
健康科普
新闻动态
预约挂号
首都儿童医学中心融媒体矩阵
觉得好看请点击“在看”支持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