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被誉为“房地产市场的先知”,曾多次精准预测楼市走向。早在2018年,他就明确指出中国新房交易量将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当时,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空前的热潮之中,购房者排成长龙,开发商疯狂拿地建房,几乎无人相信他的判断。然而几年过去,现实却印证了他的观点。
2025年1月,他在一次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再次发表新观点,其内容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人们不禁猜测,这一次的预测是否也会被现实所验证?
预言兑现的六年
2018年的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热,各地售楼处门前车水马龙,开发商资金充裕,疯狂争夺土地,仿佛不拿地就会错失良机。
彼时,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至少还能维持二十年的繁荣,房价持续上涨成为共识。然而经济学家黄奇帆的一番言论,却打破了这种盲目乐观的氛围。
他指出,中国每年新房成交面积将从高峰的17亿平方米逐步下降至10亿平方米以下。这一观点在当时被视作“唱衰论”,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他言过其实,难以接受。
但现实很快给出了答案。到了2021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开始明显下滑,从接近18亿平方米的峰值逐步回落。至2025年上半年,该数据已下降至不足5亿平方米。
按照这一趋势发展,全年销售面积极有可能跌破10亿平方米。这一数字令人震惊,也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这并非短期波动,而是整个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如此剧烈的市场调整,远非简单的供需关系变动所能解释。黄奇帆不仅揭示了问题的本质,还提出了一整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应理顺土地供应机制,解决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优化金融政策,防止过度借贷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属性,而非成为投机炒作的工具。
楼市死结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困境日益加剧,其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房屋建设总量严重过剩。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房地产建设速度惊人,远远超出了实际居住需求。
从人均居住面积来看,二十年前全国平均水平仅为六七平方米,如今已突破40平方米,部分地区甚至接近50平方米,几乎与发达国家持平。曾经支撑楼市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也已接近尾声。
目前城镇化率已达65%,距离70%的理论上限已不远,意味着未来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空间将大幅缩小。许多农村地区建起了五六层的高楼,密密麻麻,但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大量空置房反而成为沉重负担。
第二个问题更为严峻,即开发商的债务水平过高。过去,开发商普遍采用高杠杆运作模式:先向银行贷款拿地,再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随后通过预售回笼资金偿还贷款。
这套模式将银行、建筑商与购房者紧密绑定。在市场火热时,这套系统尚可运转,但一旦销售遇冷,资金链便会迅速断裂。
随之而来的便是连锁反应:开发商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坏账激增;无法支付工程款,建筑企业陷入困境;项目停工,烂尾楼大量出现,购房者血本无归。
这种层层叠加的债务“连环套”,不仅让房地产企业深陷泥潭,更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波及整体经济。
这两个问题相互交织,使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房屋过剩导致库存积压,城镇化放缓限制新增需求,高杠杆带来的资金链断裂风险直接冲击开发商与金融体系。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必须从土地政策、金融支持、债务控制等多方面入手,同时推动房地产市场真正回归居住本质,摒弃炒房思维。
国家出手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已非局部调整所能解决,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彻底改革。黄奇帆在今年1月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提出了一项由国家主导的三步改革计划,旨在稳定楼市、防范系统性风险。
第一步,国家设立专门机构,以市场价六到七折的大幅优惠,批量收购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手中现有房源。
收购资金并非直接补贴开发商,而是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工程款,以此切断开发商、银行与施工方之间复杂的债务链条,防止风险进一步蔓延。
第二步,将这些收购的房产全部转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既解决新市民和年轻人的居住难题,又提升保障房比重,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真正落实“房住不炒”的核心理念。
第三步,将这些租赁住房打包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金融市场公开出售,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投资渠道。
这类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可达4%左右,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约1.8%),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有实际价值的资产,避免在炒房圈中空转。
黄奇帆预计,未来十年,房价涨幅将低于经济增速,房地产市场将告别暴涨暴跌的时代。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国100个城市的二手房均价为每平方米13691元,环比下降0.75%,同比下跌7.26%。
人口红利减弱、结婚率下降,加之“房住不炒”政策的严格执行,年轻一代已不再将买房视为人生必选项。房地产市场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刚需购房者将更加理性,改善型购房者也不必急于换房,投资型购房者更应尽快转变观念,否则将面临房子既无法出售又难以出租的困境。认清趋势、适应新常态,远比纠结于房价波动更为重要。
信息来源
黄奇帆——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应该高度重视,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12 。
黄奇帆——幸福生活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新华社客户端2023-06-10。
金融界2025-07-01——中指研究院:6月百城新房价格保持结构性微涨 二手房价格仍回落 环比下跌0.7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