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甘肃天水小陇山林场的老护林员张老汉像往常一样进山巡查。这片叫放马滩的山谷,曾是秦人祖先非子为周王室养马的地方,千百年来,古墓深藏,草木丛生。
那天走到北坡时,张老汉突然肚子疼,赶紧躲进灌木丛里解决。完事后才发现没带纸,只好随手扒拉旁边的落叶和腐土应急。
网络绘图
没想到,这一扒拉,竟扯出几片发黄的“烂树皮”。他拿起来一看,上面隐约有些暗红色的线条,像是画了什么。
老汉不识字,但直觉这东西不一般,便小心包好,下山后直接送到了县里的文管所。
工作人员起初没当回事,直到省里的考古专家张教授赶来,用放大镜仔细一看,脸色立刻变了:这不是普通的树皮,而是一张西汉初年的麻纸,上面画的竟是山川地形图。
世界上最早的纸质地图
很快,考古队赶到现场,在张老汉“方便”的地方展开挖掘。果然,下面是一座西汉文景时期的贵族墓。
从棺椁夹层里,他们又清理出几片残破的麻纸。经过检测,这些纸距今2200年左右,比蔡伦改进造纸术还要早300年。
更让人惊讶的是,拼凑起来的纸片上,清晰地画着一幅军事地图。黑线勾勒山川河流,红点标注关隘驻军,连道路里程都精确到里。
造纸术比想象中还早
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纸质地图,比马王堆出土的帛图还早150年,比古希腊托勒密的《地理学》更早了500多年。
张老汉的意外发现,一下子改写了世界造纸史和地图测绘史。原来,蔡伦并非造纸术的发明者,而是改进者。
早在西汉初期,中国人就已经用大麻纤维造出了纸,只是工艺相对粗糙。
考古队没有停下脚步。随后的三年里,他们在放马滩附近的战国秦墓里,又挖出了460枚秦简和7块松木板地图。
放马滩秦简《日书》
这些木板地图拼合后,竟是一幅完整的邽县(今天水)地形图,比例精确。
而最有趣的发现,是8枚竹简上记录的《墓主记》。里面讲了一个叫“丹”的军人死而复生的故事,情节和晋代《搜神记》里的志怪传说几乎一模一样。
但放马滩的竹简比《搜神记》早了500多年,这意味着,中国志怪小说的源头,或许就在这片山谷里。
“牧(放)马滩”石碑
张老汉发现的这张麻纸地图,一举创下了两项世界纪录。
第一,它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实物。这些纸张虽然粗糙厚硬,但已经具备完整的造纸工艺:大麻纤维被切碎、沤制、捶打,再浇浆成纸。
这说明西汉初年,中国工匠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造纸技术,蔡伦的贡献在于优化而非首创。
第二,这张地图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实测地图。它精确标注了邽县(今天水)的山川、水系、关隘和驻军位置。在此之前,传闻最早的古希腊托勒密《地理学》中的记载,但早已失传。
而放马滩地图早了500多年,还以实物形式完整保存至今。更惊人的是,它的测绘精度极高,有不少都与现代地图高度吻合。
后面出土的木板地图
这两项“世界第一”彻底改写了历史认知。随后出土的战国木板地图证明,秦人的地理测量水平远超想象,甚至用闭合曲线表现山脉起伏,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等高线”地图。
如今,这些文物安静地陈列在甘肃简牍博物馆藏里。没有金戈铁马的喧嚣,早在两千年前,中国的工匠和学者就已经用纸张和笔墨,丈量并记录下了这片山河的模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