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芒来小姐 编辑:阿若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你们有过和别人吵架没吵赢,事后非常懊恼、内耗的经历吗?
豆瓣有个热门小组,叫做「吵架没发挥好组」,里面有多达37万名成员。
在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发帖求助:“该怎么把架吵好?”
有人白天吵架时词穷卡壳,晚上才想起来该怎么反击,捶胸顿足,后悔莫及;
有人面对他人突然的指责和栽赃,愣在原地不知所措,任由被别人欺负;
有人一吵架就“泪失禁”,内心很委屈、痛苦,却不知如何表达……
这些没吵好架的遗憾,令人反复陷入到自责和内耗情绪里,许久都放不下。
本以为只要好好复盘,下次就能吵赢别人,结果再遇到一样的事,脑子还是转不过来。
我发现,酣畅淋漓地吵赢一场架,是一项相当顶级的能力。
当然,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制地骂脏话、诋毁对方。
而是懂得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捍卫自己的边界,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真正解决矛盾和问题。
那么,有没有什么心理学吵架技巧,可以吵赢别人、保护好自己?
如何从吵不赢变得擅长吵赢?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01
为什么吵架总是
吵不赢?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面对面吵架时能吵赢对方,不是一件能轻松做到的事,因为要承受这三种压力:
压力1:想吵,但不会吵。
明明有很多话想说,表达却有重重阻碍,总在吵架时卡壳、闹笑话——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习惯了压抑真实想法,吵架时比别人多一层顾虑:
“把这些说出来,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 “我会不会情绪失控、闹得一发不可收拾?” “万一我激怒了对方、TA要揍我怎么办?”
这些顾虑使我们高估潜在风险,产生胆怯心理,用各种各样的设想,阻止自己说想说的话;
但根本上,是因为缺乏经验积累,大脑知识库在这方面一片空白,没有自信能很好地应对。
压力2,想吵,但不能吵。
吵架容易触发人们最深层的想法,很多人并不愿意把这些想法暴露在人前。
这可能涉及多重原因:
完美主义倾向、害怕被伤害的自我保护意识、对自我认知存在不确定性、沟通焦虑和来自社会期望的压力等。
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个体的真实想法被暴露后,感到自尊被伤害,心理结构被破坏,从而陷入痛苦中。
所以,一些人为了保护自尊,在吵架中会自动按下暂停键,想方设法逃离一切会加剧痛苦的场景。
比如一些人跟伴侣吵架时,喜欢说:
“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
图源:pexels
压力3:想吵,但不敢吵。
书籍《如何正确吵架》中提到: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合理恐惧感,驱使人们本能避免争吵。
这种本能的避免,经常会被用来回避潜在威胁和损失。
比如我大学时在一家餐厅兼职,和我同一批的5个新同事,都害怕丢了工作,所以把自己的全部情绪都藏起来,对任何无理的客人都毕恭毕敬。
但这样并没有让我们干得更顺心,因为遭到客人指责时,我们不像老员工那么熟练应对,为了保住工作忍下所有委屈,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丝毫不辩解。
某天主管实在看不下去,教我们如何合理“怼”客人:
下次再被骂你们就说,您这样只会气到自己,并不能解决问题。
之后,在面对客人的无理要求时,我不再一味地忍气吞声,而是聚焦于解决问题。最后,我也很顺利地转正了。
当然,有些人并不是不敢吵,只是是因为觉得没必要,不想吵。
但如果你因为吵不赢、没保护好自己而陷入情绪困扰中,就要注意觉察背后的原因。
02
真正会吵架的人
都是怎么吵的?
我将身边擅长吵架的人的模式,总结为两类:
1、感受为重
核心是:无论对方说什么,始终强调自己的感受。
比如:
“你凭什么这么对我?” “我都这样了你还想怎样?” “别跟我扯道理,你真的太让我难受了。” “你刚刚那句话太伤人了,我要求你道歉。”
两位心理学家(luft&Ingham,1955)提出过一个心理认知工具——乔哈里窗
乔哈里窗包括四扇“心理窗户”,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流,不妨打开自己的第一扇“窗户”——公开自我。
也就是大家都知道、我们自己也知道的“自我”。
网上一位博主拍摄的“代吵”阿姨,自我介绍:“我很会吵架,跟谁都能吵赢。”
从视频中可以感受到:阿姨们打开了自己的第一扇“乔哈里窗”:告诉对方“我是怎样一个人”,说出真实想法。
表达感受,就是在表达公开自我。
能在吵架中强调感受的人,更能掌握主导权。
![]()
图源:pexels
2、目标为重
核心是:无论对方说什么,坚决抓住重点和目标。
比如:
“别把话题绕远了” “你完全没懂我在说什么” “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意义” “我没理解,好笑的点在哪里”......
跟一个对我们有恶意的人交流,坚守自己的目的,识破对方的意图,才能真正有效反击。
通过强调目的,我们可以打开对方的第二扇“乔哈里窗”——盲区自我
也就是大家都知道,对方却装傻充愣的部分。
就像男同事对你讲荤段子,你知道他有下流想法,但没人识破,他会装作只是“开个玩笑”。
而以目标为重后,你会知道无论对方说了什么,“我都要保护好自己”,用逻辑来识破他的意图。
比如,我曾这样怼过一个开黄腔的男同事:
“一大早就带颜色,果然单身太久人就会变态。”
直切TA的企图,撕破TA的伪装,就可以让对方无法装傻,哑口无言。
这种吵架模式虽然不带一个“脏字”,但往往会因为说中痛点,让对方破大防。
03
心理学实用吵架指南
建议收藏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想给你6条吵架建议:
1、哪怕没想到好的吵架话术,也要勇敢表达自己。
很多人执着于把架吵好,但其实敢吵就算赢,不一定非要金句频出、怼得对方哑口无言。
如果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不妨记一些通用话术。
包括但不限于:
“凭什么?” “你想干嘛?” “你再说一遍?” “你什么意思?” “你刚刚说什么?” “你是在跟我说话吗?”
2、避免陷入自证陷阱。
面对有恶意的人,对方会故意引导我们自证,激发我们的情绪,
如果你掉入了别人设下的“自证陷阱”,就会越描越黑,不仅证明不了自己的清白,还会被对方看笑话。
这时,“目标为重”模式能派上用场,你可以坚守目标,辩证地反驳:
“现在是在说你,不要扯我身上”; “干嘛突然说我,你心虚吗?” “别把话题绕远”。
![]()
图源:pexels
3、保护好自己。
如果察觉到吵架有恶化成肢体冲突的风险,可以用这些话及时喊停:
“你吓到我了。” “我现在不想跟你理论”; “我接个电话,10分钟后我跟你说”; “你把我气得胃病都犯了,再多说一句赔医疗费”。
4、目标为重模式,可以用“好人原则”收尾。
比如:
“我是为你好才说真话,不领情就算了。” “我好好跟你讲道理,你听不进去还怪我。” “我可没有针对你,我是为你好,是你自己要跟我吵。”
![]()
图源:pexels
5、感性为重模式,可以用“循环原则”收尾。
有感而发地吵架,双方都容易产生情绪,为了避免情绪失控,同时不落下风,我们可以把吵过的话再吵一遍。
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用最低程度的脑力,做最淋漓尽致的表达;
同时耗光对方的力气,使TA没劲再吵、主动退场。
6、主动宣告结束。
如果吵架占了上风、达成目的、有人出面调解,这场架再吵下去就没意义了。
这时,我们就需要用见好就收的话术,为今天这场架画上句号,比如:
“今天到此为止,别再有下次”; “我话就说到这里,你好自为之”; “不是什么人都配跟我吵”。
金盛华版本的《社会心理学》书中,明确提出了一个观点:
冲突,是深化互动、双方彼此了解的一条途径。
会吵架,是人生加分项;善于吵架的人,才能善于维护自己的生活。
既做一个当仁不让的强者,也做一个有理有据的智者。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含1对1指导规划 + 课程体验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